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养老金双轨制

科普小知识2022-09-22 15:34:14
...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两者之间差距达3倍之多。这一制度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关注和热议,对养老*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呼声高涨。

中文名:退休金双轨制

解:释:不同人员采取不同退休养老金制度

特:点:等共同的理论基础

时:间:1951

1、制度简介

“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这就造成了公


养老金

务员不需缴纳养老保险费而享受高额养老金,而企业职工缴费负担沉重但养老金水平却远远低于公务员。用李玉和当年的那句名言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2、制度历史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在退休政策上实行的是一轨制。1997年下半年*把养老金分成二个等级,企业退休人员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却给的高,叫“养老金”。而且机关事业单位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的。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

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1990年,中国企业和机关职工年人均离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2006元,差距并不大。2004年则分别为8081元、16532元,前者仅是后者的48.8%,差距十分明显。

原因在于:第一,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第二,公务员退休金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3、双轨差异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

4、制度形成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在这个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5、存在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

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的,都是按照工龄长短和在职时的工资高低为主要计算标准。直到1993年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中人”)利益,当时明确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以上海的情况为例,目前上海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结构包括基本养老金和各项补贴福利。基本养老金是以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然后根据工龄乘以一个系数,如35年以上工龄的以


养老金并轨

90%计算,15-20年工龄的以70%计算,而这个基数主要由级别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医疗津贴、生活津贴、上海地方*岗位津贴等等组成。从1992年上海实行公积金制度后,每月还有固定的房贴以及物价补贴等,这些不算在基本养老金中,退休后依然可以全额发放。此外,童女士特别指出,“从1993年到1995年这几年上海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了个人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也按照工龄长短,按一定比例折算到基本养老金中去了,最低1%,最高工龄超过35年的则是7%”。

事实上,各地区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固定工资外自行确定比较灵活的津贴工资,同时还可以规定一些其他的各种补贴。到今天,这些工资外收入已经千差万别,而且很不透明,因此很难确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究竟有多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分科教文卫系统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一般按时退休都会有超过30年的工龄,再加上个人缴纳养老金的补贴,以及其他全额的补贴和福利,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收入)都可以达到90%。机关公务员的养老金计算标准则和事业单位基本相同,只不过工资结构和事业单位略有不同,包括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地方*岗位津贴、医疗津贴、通信补贴、交通补贴等等,也就是说公务员内部的收入也有明显的部门差和地区差,无法一概而论。“不过2007年开始实行‘阳光工资’改革,想把公务员的所有收入公开化、透明化。实际上就是把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内统一核算。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造成公务员的工资基数反而快速上涨,使其养老金也跟着往上蹿,到现在公务员工资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差距也已经拉开很大了。”另一方面,目前企业退休职工都属于“中人”,其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这个办法计算,目前大部分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只有30%。换句话说,即便退休之前,一个在企业工作和一个在机关工作的人收入完全一样,退休之后收入也将相差3倍;何况大部分人退休前并没有达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

6、呼声

也许当年出台这样的制度多少有它的道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为此,不少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一些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强烈要求废止“双轨制”。企业退休人员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是衣食父母,不能因为改革开放把这些“有功之臣”边缘化。没有石油工人冒着天寒地冻开采石油,没有钢铁工人战高温大炼钢铁,没有煤矿工人冒着生命危险采煤,没有纺织工人的不辞辛苦的劳作,哪有中国石油的今天,哪有钢铁大打翻身仗,哪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企业职工辛苦一生,一方面为国家战胜贫穷积累了资金,另一方面也梦想在“强国”中能安享晚年。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本是同根生,贡献也相同,待遇低三倍,何以论公平”。

7、社会调查

截至2012年2月11日8时,在人民网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暂居榜首,“司法公正”和“个人收入”分别位居第二、三位;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网友建言:取消退休双轨制,让广大群众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

2011年全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

本次调查涉及18个关键词,包括社会保障、司法公正、个人收入、反腐倡廉、医疗改革、房价调控、物价调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改革、就业问题、*法制建设、依法拆迁、个税改革、户籍改革、交通治理、国际地位、网络诚信等。

截至2月11日8时,在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暂居榜首。“司法公正”和“个人收入”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共有20623人次参与有关“社会保障”的调查,其中22%的被调查者拥有社会保险;在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中,25%的网民最关心养老保险;94%的网民认为,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非常不合理;社保制度还存在问题中,16%的人认为异地报销存在障碍,13%的网民认为还有一些保险报销门槛过高,报销数额小,保障人群范围小等问题。

据悉,2010年的“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09年的“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08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2013年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暂居榜首。“反腐倡廉”和“收入分配”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社会保障分项调查显示,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7%的网民对上调的幅度非常不满意;98%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年龄的调查中,83%网友表示支持,15%不支持;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中,50%网友认为骗保者多,制度执行不完善,19%认为国家对低保的投入少。

退休双轨制造成不公应取消。有网友指出,企业退休人员比*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资职退休人员的待遇低两至三倍。退休双轨制不公正、导致养老金差距悬殊。退休待遇双轨制是最大的分配不公,消除退休双轨制,是消除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高企低的退休双轨制,存在歧视企业直接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下岗老工人的生活太难了,体弱多病的更难,生活保障不了,更谈不上有病就医。”网友建议,改善民生应该首先从落实社保政策上下工夫。

网友“前进”说,取消退休双轨制,是人民的强烈呼声。“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应把这个问题纳入议题,重新研究制定公平、合理的法规,让广大人民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昨日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意见稿指出,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意见稿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8、难点

解决“双轨制”到底难以哪里?刘永富当社会保障部付部长时说过,如果给企退人员增加一块钱,就得5个亿;如果每人增加100元,就得500亿。言下之意是拿不起。似乎被“钱”难住了。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项怀诚都表示为此拿钱,真是钱的问题吗?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公款旅游、建办公楼一年就要花上万个亿,但很少有人心疼过,也不曾听谁说过“拿不起”,而要花几百亿废止一个明摆着不合理的“双轨制”,却如此吝啬,这到底是钱的问题,还是执政理念问题?钱是死的,人是活的,重视什么问题,什么地方就会有钱。最近“国十条”决定,国家拿出四万个亿投资拉动,而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企退人员养老金并轨是最实际、最切身的民生,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做好这件事不但是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也是对人心的提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们的政策与其费时费力、不痛不痒的搞年年调整,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狠下心来与“双轨制”拜拜。*书记在内蒙古看望企业退休人员时说:“退休人员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党和*不会忘记你们。”经济条件成熟了,总书记也发话了,还等什么呢?

9、双轨制废除

2015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焦点1

个人按缴费工资8%缴纳

按照昨日公布的文件,此次养老金改革涉及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近4000万的“*内人员”将从吃财政饭转变为缴养老金,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

根据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看来,这一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决定中最重要的内容。“这确定了统账结合的结构,这个标准也与和城镇职工缴费结构完全一样。”

这意味着,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基本一致。*内人员的养老保险将转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共担的新机制。

焦点2

单位职工须缴职业年金

决定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此前,一些国企年金制度被外界诟病为“变相福利”。那么此次改革中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又是否面临同样的质疑?

*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认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是由于我国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加补充”是改革的要点和方向。

焦点3

老中新三类人区别对待

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怎么领取养老金呢?在昨日公布的决定中,对此三种情况分别予以明晰,而其原则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方案中提出,对决定实施前已退休人员即“老人”,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而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新人”,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

对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杨立雄认为,这一部分人员养老金的解决办法或许会参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

另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逐步过渡首先是“中人”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此外,将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如此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