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槐
高益槐,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高级研究院、首席科学家。1949年出生,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1986年,他的“香菇代料露天栽培技术”、“竹笙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专著荣获中国国家发明奖金奖。凭着在菇菌专业领域的杰出成果,他1992年入选中国5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现任职于新西兰国立梅西大学食品、营养和人类健康研究院;新西兰皇家科学院作物和食品研究院。兼任新西兰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及中国多所大学和韩国圆光大学的兼职、名誉和客座教授;新西兰中国经济科技促进会主席。
中文名:高益槐
出生地: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9年9月1日
民族:汉族职业研究员、教授
现居住:新西兰
毕业院校: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
主要成就:“香菇代料露天栽培技术”、“竹笙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1、人物简介
高益槐
新西兰福建同乡会会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教授。现年66岁的高教授祖籍古田县,有一副和蔼豁达的学者风范。
高益槐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1986年,他的“香菇代料露天栽培技术”、“竹笙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专著荣获中国国家发明奖金奖。凭着在菇菌专业领域的杰出成果,他1992年入选中国5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此后,他又研发出竹笙和灵芝的仿生栽培新技术,并在“菇类菌丝体多级发酵生物工程”的研究中成功提取了银耳多糖与香菇多糖两种重要成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不少研究成果,被“国家星火计划”推广到中国27个省市,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农民。
2、人物生平
理想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高益槐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中草药情有独钟。药材怎么能治病救人,为什么有时又会“无力回天”?高益槐从小就爱问为什么,爱思索、有理想使他收获了很多果实。揭开外祖父没有解开的谜是他儿时的梦想,青年时的理想是上大学,大学毕业他又有了一个个现实的理想,就这样高益槐一步步的走在理想的阶梯上。
1986年,他的“香菇代料露天栽培技术”、“竹笙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专著荣获中国国家发明奖。凭着在菇菌专业领域的杰出成果,他1992年入选中国50名优秀青年科学家。此后,他又研发出竹笙和灵芝的仿生栽培新技术,并在“菇类菌丝体多级发酵生物工程”的研究中成功提取了具有药学活性银耳多糖与香菇多糖两种重要成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不少研究成果,被“国家星火计划”推广到中国27个省市,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农民。
高益槐突出的科研成就颇受国际生物科学界的关注。在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的再三邀请下,高教授在1992年10月以互换科学家的身份赴新开展研究工作。“我是第一个以教授身份受聘的华人,肩上担当着一份特别的责任。我只有拿出世界一流的成果,才能对得起闽东父老!”在新西兰,这成了高教授夜以继日工作的信念和动力。不久,他设计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套人造蘑菇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可提高生物转化率60%,缩短生长周期1/3,鲜美可口的各种珍稀人造菇,就从这里走向新西兰的市场;而且继续研究大型真菌(菇类)的医学营养及其功能。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高益槐用他的行动述说着理想的非凡魅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6年春,高益槐把自己十年来对药用真菌的研究推向了顶峰,成功地发现大型真菌中最珍贵的药用成分——β-D-葡聚糖及抗癌成分β-壳聚糖D6,并用低温水醇酶提取法获得成功。1998年,高教授在天然药物领域的“三效关系”理论和生化提取技术,分获两项国际发明金奖。高教授还把从数百种真菌多糖中筛选出的活性小分子真菌多糖等十余种精华成分,与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来的中分子活性壳聚多糖进行科学复合,在全球首创实现了不同多糖成分的药性兼容和互补,其功效已证明超越单方多糖产品,迅速而全面地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据此生产的有关营养补品成为新西兰家喻户晓的产品。高教授所取得的近十种成果也被迅速推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泰国、缅甸等市场。
甲子之年谱华章
2009年是新中国甲子之年,也是高益槐的耳顺之年。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杰出科学家,为完成报效祖国的心愿,担负着“中国——新西兰经济科技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短短几年间,他为中新两国的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促成了两国在科技领域十几个项目的合作,促进了两国科技界及科学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还时时牵挂着家乡农民的致富问题。他认为:“福建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突出山海资源,搞好农副产品的高科技深加工,使之成为重点产业。”目前,他正在宁德兴建一个占地125亩的现代化国际科技生物园,进行天然药物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他说:“当前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让我们这些海外乡亲备受鼓舞。我很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
在《华裔之声——走在生命科学前沿的科学家高益槐》一书的封底,有一句话,丹青难写是精神。再好的画师也不能把一个人的全部精神体现于一张画纸中。值得肯定的是,总有一种精神使我们了然于心。
筑梦中国“三农”
2011年,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第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产值3.4亿元;2012年实现产值5.1亿元。在福建省古田县,占地几百亩的生态产业示范园依山傍水,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从新西兰引进的猕猴桃新品种。高益槐教授介绍说,这个园区共引进7个新西兰猕猴桃新品种,其中有两个已引种成功。在猕猴桃树藤下还种植了中草药植物,高益槐教授说,今后如果大面积推广猕猴桃种植,实行立体种植,形成立体农业,经济价值会更高。
高益槐在实验室
“怎么把农林牧副渔的原料加工成具有高级水平的,有显著功效的药品,就能解决农民中的农林牧副渔的原料出路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农问题,所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让农民增收、增益这是很重要的一条路。”
高益槐教授说,作为一名从闽东田间走出来的科学家,期望通过“安发模式”的实验来更好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最好的效果就是希望在全国范围成为一个model,成为一个典型,示范性的推广,然后再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给予修正,给予提高;第二个就是通过这个模式,能够发展地方的生物经济;第三个最理想的就是真正和农民的整个运作,农民的工作连起来,那就是怎么高质量的要求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种林,然后跟各个产业,比如食品产业、保健品产业、药品产业、经济化工产业、生物能源产业怎么把他们连起来,让农民得到增收、增益,希望中国甩掉贫穷,走向小康能够从广大的农村、农民、农业开始。”
3、个人成就
2005年5月,应福建省*的邀请,高益槐领导的安发国际集团斥资在宁德建立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福建省重点引进的高科技生物医药龙头重点项目落户东侨经济开发区,并建立“安发生物科技园”,首期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125亩,建立一个集科学研究、示范培植、规模生产、文化交流、人才培训、出口创汇于一体的天然药物产业联合体。
2008年,在宁德市*的大力支持下,“宁德市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落户安发公司。他带领安发国际集团,依托集团综合科研实力、开展生物医药交流协作,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工作合作,指导各地中草药、食药用菌、天然植物、海洋生物等天然药物研究开发,建立各级*联合GAP标准种植基地,致力加快成果转化和产品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高益槐因其突出成就荣获“闽籍突出贡献人物”、“时代先锋•第二届中国区域经济百名杰出人物”、“2009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等称号。2010年9月9日,在福建省人才工作会议上,高益槐教授以其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突出成绩和贡献,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4、人物轶事
高益槐,这位杰出的华裔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与热忱舒缓地表露出来。66载岁月的痕迹留给他最多的就是大科学家气质:平和、淡定、坚毅。
采访高益槐就像是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封皮雅致,内容生动而平实。
如今的高益槐声名显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务院侨办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30位专家之一(包括杨振宁在内);美国爱因斯坦发明奖获得者,众多光环加身后的他依旧日夜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从没有丝毫懈怠;与之同时,高益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些年在外的“所得”原原本本的带回祖国、带回家乡,“我现在50多岁,还不算老,我要把天然药物的研究模式、有效的应用方法拿到中国来,让它们在祖国生根发芽”。
1999年9月新西兰“APEC”会议期间,新西兰前副总理兼卫生部长把高益槐研制的“甘诺宝力”(Ganopoly)作为国礼,赠送给*及其他与会各国*。“甘诺宝力”正是高益槐应用他自己发明的低温水醇酶提取法,从灵芝、虫草、云芝、猴头菇等菌物中提取的多种活性多糖,加之海产品中的壳聚多糖,以分子水平的微复方比例配置而成的保健品。这是高益槐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新西兰后的第七个年头。高益槐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元首级的礼遇。
谁又知道,7年中,从中国的访问学者到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高益槐这位福建古田人民的儿子吃了多少的苦、见了多少洋人的白眼。“1992年刚到新西兰的时候,我连ABCD的发音都不准,跟洋人还说不上三句话,他们‘嗯’一下子就走了。”语言的障碍,使得高益槐无法与外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起初的这段时间里,高益槐这个语言不通的“新人”,还要承担其他人三倍以上课题,却拿同事三分之一的工资。“前面那几年,你中国科学家瘦巴巴的,给你些东西做,慢慢做吧,没有希望。稍微有一点点问题就挑剔。”
苦!高益槐把牙咬碎了往肚子里咽。英文不好,高益槐就每时每刻地学,8个月后他已经可以与当地研究人员进行专业的学术交流;研究工作繁重,高益槐就泡在实验室,从早到晚,每天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孢子、锁状联合……“当时已经分不清是早上六点,还是晚上六点了”。
由于超负荷的实验室工作,长期生活不规律,缺乏饮水,高益槐患上了严重胆结石和胆囊息肉,不得不开刀切除胆囊。
但是最终,高益槐坚毅的科学精神告诉洋人:中国科学家不是吃素的。1998年,高益槐发明对生物活性多糖的“低温水醇酶提取法和活化技术”,获得美国爱因斯坦发明大奖,与高益槐同台竞技的外国科学家们不得不为之折服。
那时,我的整个研究都是非常粗泛的、没有科学指导的,但凭着这种年轻人的所谓拼搏也好、努力也好、兴趣也好,就是让我给种起来了
当这位风度依然、谈吐风雅的科学家缓缓讲述他人生经历的时候,舒缓的语气与他对科学探索的执著与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高益槐从上中学起,就痴心白木耳、香菇、竹荪这些真菌的人工种植研究。*期间,福建备战备荒,高益槐就偷偷地躲在防空洞里种。“我在防空洞里种白木耳,后来种出点名堂,卖了白木耳,赚了些钱,就被人说成是资本主义尾巴,破坏备战备荒。”高益槐20岁的时候,被挂了牌子,拉上台*。高益槐为了他的“真菌们”承受着超乎年龄的心灵摧残。
年少的高益槐受到了挫折,但他没有多想,一如既往,继续培育着他的“真菌们”,而且乐在其中,“自己没有科研基础,一开始就会把有菌丝的木头一小块一小块切下来,拿回来种菇。后来才知道,要把一小块木头放在琼脂培养基剂里,把菌从木头里分离出来”。
“那时,我的整个研究都是非常粗泛的、没有科学指导的,但凭着这种年轻人的所谓拼搏也好、努力也好、兴趣也好,就是让我给种起来了。”
我想是到了去发掘这些真菌自身秘密的时候了,国内没有研究真菌医学营养的设备,我只能选择出去。
高益槐把自己的科研生涯分为三个阶段:仿生栽培———基因育种———医学营养。其间无论遇到挫折或是选择,使他平静、令他坚强的,“陪”在他身边的,永远都是高益槐的“真菌们”。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年少的高益槐顶着巨大的压力偷偷地种植他的“真菌们”;1977年,高益槐以全省名列前茅的成绩,选择了农学院园艺系果蔬茶专业,1982年被留校任教。没多久,高益槐却毅然走下安稳的讲台,回到家乡培育真菌新品种,不久便取得全面突破。从那时起,福建古田这个食用菌之乡的名号就与高益槐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高益槐被当地农民誉为“财神爷”;1992年,这位在国内已颇有名望的“财神爷”抛下了一切,只身奔赴新西兰,从零做起,开展天然产物医学营养研究。
在很多人看来高益槐是不可理解的。赴新西兰之前,高益槐已经是全国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之一和全国18个省、市、县的高级技术顾问,他的香菇、竹荪、白木耳育种技术入选首批国家科委的全国星火计划,那时节,高益槐的大名与他的高产香菇品种L29蜂动全国。
这一时期,被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许与社会名誉包围着的高益槐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被声名所累,他一心想的就是完成自己对科学世界探知的下一个愿望。“我始终有一种动力,我很明确我在做什么,我下一步要做什么”。
高益槐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奔走他乡,从头来过。“我从小对真菌就有特殊的感情,90年代初,我不但可以种了,而且还能育出优良的品种,我想是到了去发掘这些真菌自身秘密的时候了,国内没有研究真菌医学营养的设备,我只能选择出去。”
1992年,高益槐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由此揭开了他科研生涯的新篇章。高益槐跨进把他推向科研巅峰的科学领域———医学营养生物工程的研究,为此,他孤独地走过十多年漂洋过海的年头……谈起这些往事,高益槐语态依旧平和,眼神中偶尔会泛出一丝痛楚的神韵。
我要把我的技术改头换面,把这种技术拿回来,最主要的就是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
高益槐从小生长在福建古田一个中医世家。在离开家上大学之前,外祖父曾经送给高益槐两句话:“梅冲霜雪偏舒芷,兰杂篷蒿不碍香。”高益槐一直把当年外祖父对他的期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在国内挨*,在国外受“挤对”,人到中年为了科学追求“抛家舍业”,高益槐每每总能泰然处之。正是高益槐坚毅的性格与炽热的科学追求使得面前的这位科学家把他一波三折的科学生涯演绎得生动而平实;而一波三折的科学生涯也成就了高益槐的坚毅与执著。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高益槐把自己对人间仙草“灵芝”的研究推向了顶峰,成功地发现灵芝中最珍贵的药用成分———多糖D6,并利用低温水醇酶提取法获得成功且用在抗肿瘤的药物应用上……站在爱因斯坦领奖台上的高益槐想到更多的是祖国与家乡……
在赴新西兰的第三个年头,高益槐的高级访问学者年限到期,回国还是留下?“我当时的研究还没有完成,国内又没有设备,继续留下?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国家科委的一位领导对我说,‘报国不分先后,报国不分形式’。我明白了,这是我自己作决定的时候了。”
高益槐继续留在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并且把自己的研究推向了医学营养研究领域的“世界之巅”。“医学营养是关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要科研领域,这些年,我的研究受到了多方的高度重视”。
医学营养关乎人类健康大计,如今高益槐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香饽饽”。高益槐开发的“甘诺宝力”等系列产品也畅销欧美、澳洲、东南亚等地。
在国际医学营养领域叱咤风云的高益槐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年过半百的他绷得更紧了。高益槐现在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对于自己依旧很苛刻,没有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
高益槐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尽快把自己对医学营养的研究方法思路,以及从广泛的草本植物、海洋生物、菌物三大类生物的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多糖的方法带回中国。
“我要把我的技术改头换面,把这种技术拿回来,最主要的就是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
“我已经50多岁了,为什么我这次急急忙忙的回来,因为我知道在那边,为中国培养研究生培养不了几个。”
谈到这里,高益槐的语速逐渐加快了。
“我常在国际上做报告,外国人和西药研究者常对中医药褒贬不一,甚至起哄攻击,我很生气。不是中医药没有本事,中医药有5000年的历史,你外国人和我们没法比较,我中国人5000年没有西药就死掉了?都过得好好的,靠的还不是中医药。问题在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不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