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予援
周予援,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著名影视、舞台表演艺术家。任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荣获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称号,曾二度荣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文名:周予援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名族:汉族
现任职务: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1、人物简历
1978年进入*实验话剧院,曾任*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2004年至2013年,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2013年5月起,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2、作品年表
影视作品
周予援
1985年《本案没有结束》。
1986年《水鸟行动》。
1986年《拦灵车的人》。
1986年《月朦胧鸟朦胧》电视剧。
1987年《湘西剿匪记》。
1988年《肖像》。
1991年《男人没烦恼》电视剧。
1998年《大法官》。
1999年《大决战》。
舞台作品
1981年《阿Q正传》。
1982年《哥们儿折腾记》。
1982年《窦巴兹》。
1983年《老八路与小哥们儿》。
1985年《我说爱神醒了》。
1990年《*》。
1992年《桃花扇》。
1997年《死无葬身之地》。
3、艺术经历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长着一张标准的“正派角色脸”:面方耳阔,浓眉大眼。年轻的时候他演过*。不过有趣的是,他说自己几十年演员生涯里多半演的是“反派”。而且,他很享受演反派。
1997年,《死无葬身之地》首演版本里,他和后来的牛飘扮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一个二战时期拷打游击队员的法国“汉奸”头目。
“其实不管正派反派,本质上还是一个人。就拿《死无葬身之地》来说,我演的是拷问者,我在拷问,但我也面临选择,内心纠结。我把他们的指甲一个个拔掉,但我也要思考:如果是我被拔指甲会怎样?在生与死的关键点,是苟且的活,还是正大光明地活?为正义活还是为邪恶活?每个人在那个时刻都不一样。”
在戏剧这个行业里,从演员成为院长的并不多见。“因为演员特别感性,往往敢说敢做,但管理者就需要理性思考。”
周予援讲话的时候也时刻流露演员的表现力,时常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把周围的人逗乐。不过这样一个标准的演员,从1990年就开始当管理者了。从演员中心主任,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最后成为国话院长。
“我们创作了很多剧目,但是不够重视保留和传承。应景的即兴的作品,年复一年的创作,哪些是能够得到一代又一代观众喜爱的作品呢?必须有那些常演不衰的经典,它们不仅用来巡演,也可以作为培养青年人的基础。让他们不断演经典剧,然后做原创的时候才有一个把控。”
“*的剧院,要给观众传递最好的戏剧。每个艺术家都是璀璨的明珠,但他们必须被串起来,才是一个院团整体的艺术形象。”
于是就有了现在国话的演出季。“我们想通过几年时间,把几十年积累的优秀剧目拿出来重排,做集中展示。每年拿回来两部,10年后就有20部。”
在周予援的蓝图里,他这支“话剧国家队”,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孟京辉现在在意大利演《恋爱的犀牛》;布莱希特名剧《四川好人》将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我们和英国国家剧院合作的《战马》中文版将于明年亮相。作为一个*的剧院,下乡要做,进校园要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的是经典,走出去并引进来。”
4、艺术观点
自2013年5月赴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以来,周予援一直十分低调——除在国家话剧院组织的活动中简短讲话外,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周予援
履任一年半之后,周予援终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国家话剧院的管理思路和创作设想。
记者:世界众多知名剧院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您心中,国家话剧院的艺术风格应该是怎样的?
周予援:国家话剧院是在2001年12月25日,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实验话剧院两个久负盛名的剧院合并而成的。首任院长赵有亮曾经说过,没有风格就是风格。
我想说,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追求,应该是让艺术家充分展开自己才华的翅膀,创作出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包容整合的精品力作,形成国家话剧院风格的多样性。
记者:那您准备带领国家话剧院怎样去努力和实践呢?
周予援:其实,国家话剧院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一直都很明确——彰显国家艺术形象,体现国家艺术水准。因此,我提出了“创作、演出、管理”的六字方针。其中,创作和演出是剧院的生存之本,管理是为创作和演出服务的,而剧院要在创作中始终遵循剧院、艺术家、观众并重的艺术理念。
记者:说到国家话剧院2014年的创作,与英国国家剧院合作的中文版《战马》最为耀眼。我听说,剧院把国家下拨的人才培养经费,全部用在了《战马》上。
周予援:是这样的。因为中文版《战马》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两个*剧院关于一部作品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剧目,真正与英国国家剧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一个剧目,全方位地吸收、借鉴、学习国外剧院的经验、理念和技术,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锻炼一支队伍,以至影响剧院整体的创作,也为今后全面实行项目制做好准备。
以舞台机械和技术为例。我认为,现在全国各个剧院的舞台技术都不够专业。在英国,我亲眼见识了《战马》的舞台监督一个指令下达后,被各个部门一秒钟都不差地执行。我们总是差不多就好,而世界*剧院追求的是精确和精准。国家话剧院要承担这样的责任,要以国际化的最高水平为目标。
现在,对于舞台上道具马的操作培训已经初见成效。日前,由我们自己的演员操作的“战马乔伊”在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进行项目推广时艳惊四座。之后,对于演员表演和舞台技术的培训还将继续,戏剧教育、剧目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方面,我们都会向英国国家剧院请教,可学的真是太多了。我也很期待2015年9月《战马》中文版在北京的精彩首演。
记者:您刚刚提到的项目制和制作人制有什么区别吗?
周予援:这个问题,我必须重点解释一下。
现在国内很多院团包括国家话剧院之前实行的制作人制,都是借鉴了国外一些院团的做法。但中国目前的院团*和创作经费的投资主体与国外剧团有很大不同。在国内,民营剧团实行制作人制是可行的,但目前并不适用于国家话剧院的艺术生产机制和流程。于是,我们拟采取项目制进行剧目运作。
现在,如果是由财政经费来制作的剧目,国家话剧院会整合各个部门的精英组成项目团队,对剧目进行整体把控。项目团队将从创作、制作、宣传、演出推广四大环节共同打造。
如果是由合作方全额投资的剧目,国家话剧院本着对投资方的投入和收入负责的态度,使用制作人制是可行的。比如2014年我们创作的《山楂树之恋》、《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如此。
记者:您上任之后,不仅注重新剧目的创作,还陆续复排了国家话剧院的一些经典剧目。保留剧目制也将成为国家话剧院的常态演出机制吗?
周予援:是的。剧目创作只注重短期效应不可取,这不仅破坏话剧的发展,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剧院应该建立保留剧目制,而国家话剧院恰恰缺少这一制度。
所以,2013年8月,在剧院上下的通力支持下,我们复排了《纪念碑》,大获成功,之后一直在陆续演出。2014年,我们又推出了《死无葬身之地》,几乎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不肯离去,积极参与演后谈。2014年年底前,我们还将复排《萨勒姆的女巫》,明年将复排《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生死场》等国家话剧院的经典剧目。
保留剧目制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的培养。国家话剧院已经有13年没有从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了,人才断档严重,编、导、演、舞美人才没有接续。今年,我们恢复了高校毕业生的招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2014年我们创作的一系列新剧目,包括历史题材的《伏生》、国外经典的《离去》、现实题材的《枣树》、独角戏《花心小丑》和小说改编的《山楂树之恋》等,都大胆起用了年轻的艺术骨干,对剧院今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老中青相结合的创作队伍,也是剧目品质保障的关键。
保留剧目和新创剧目相结合的整体剧目建设也将促进国家话剧院“一大两小”3个剧场的资源整合。这些剧目将在剧场形成常态化演出,首先打好国家话剧院本剧场的“阵地战”,然后辐射到全国。
记者:说到“辐射到全国”,2014年国家话剧院一下子推出了5个演出季,非常有魄力。
周予援:*、上海、杭州、重庆、*地区,这5个演出季我们在年初时就已经设定好了。每个演出季,我们安排三到四台剧目,统一审核、统一包装、一起推出,剧目集中展示,形成集团做战。这不仅减少了剧院安排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做到了资源的整合,也在当地形成了更大的影响。为此,剧院还专门成立了对外合作中心。
对于巡演剧目的选择,我们的原则是,市场效益好的和看似市场不佳但有社会影响力的剧目相结合,让演出季不仅成为对全国演出市场的开发过程,也成为培育市场的过程。
年初时,演出季的消息一经发布,有很多演出商要与我们进行合作,最终我们选择了这5个地方。2014年年底,剧院还会进行总结,对明年的演出季安排做出更好的规划。
记者:大家都知道,国家话剧院人才多、明星多,您怎么调动这些明星的积极性呢?
周予援:确实,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多,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多,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艺术家多,他们是国家话剧院的宝贵财富。
我也是演员出身,我最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虽然国话是我家,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虽然他们现在“回家”的次数并不多,但我相信,通过剧院在剧目的选择、国际的合作、创作的尊重、合理的安排、待遇的提高等方面的努力,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回归舞台,将剧院每一颗闪亮的珍珠串成国家话剧院的整体艺术形象。
12月25日,由李宝群编剧、查明哲导演的描写农民工题材的新作将在国家话剧院首演,小陶虹和刘威听说了剧院的创作安排,积极热情地加入剧组、回归舞台。我相信,今后“常回家看看”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
记者:日前,*总书记发表了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话剧院是怎样进行学习的?您对讲话精神有怎样的领悟和心得?
周予援:*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及时。“看得准、分析透、方向明”这9个字是我对讲话的认识和理解。习总书记对当前文艺战线存在的问题看得准;对问题的产生和根源分析得非常透;为今后文艺创作指出了明确方向。剧院上下热议讲话精神,并召开了艺术家座谈会。
国家话剧院应坚持崇高艺术理想,塑造国家艺术形象;应代表国家话剧最高水平,并具有国际视野;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艺术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必须狠抓艺术创作,抓好艺术源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话剧作品。
5、政协工作
呼吁*补贴
2016年3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文艺组联组会上,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政协委员周予援呼吁:用票价解决演职人员的收入,只能导致百姓无法承受的高票价,*应直接补贴演职人员,让票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周予援表示,目前全国艺术院团演职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大学毕业到院团月薪只有两三千元。*应对部分没有形成演出市场的省份及收入低的演职人员直接补助。如果用票价解决演职人员的收入,只能导致百姓无法承受的高票价,这样的矛盾只能造成观众越来越少。应提高演职人员生活待遇,让其安心创作。让票价运行在合理范围内,留住人才,留住观众。
如何留住人才?打造精品力作、高峰之作,就应该打开院墙,抓创作,探索建立全国艺术人才流动体系,同时要完善社会人才的保障体系,让艺术人才无后顾之忧,全国各院团可按剧目制在全国挑选符合项目需要的人才,让艺术创作挑选优秀人才,逐步形成竞争机制。
打开院墙,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同时建立全国艺术资源库,让全国艺术人才共享。目前,院校的毕业生走进话剧院,我们还要培养5年,所以要更加注重实践,把所有文艺院团都建成院校的教学基地,培养出有针对性的舞台艺术人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