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汉台区
汉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市的中心区,全区辖7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4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是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汉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是商朝的一个方国。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驻跸汉台,举雄才,出奇兵,以此为发祥地建立西汉王朝,汉水、汉中、汉族、汉文化的称谓便因此一脉相承;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这里开府理事。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曾经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人口:54万(2009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中文名称:汉台区
外文名称:HantaiDistrict
车牌代码:陕F
火车站:汉中站
机场:汉中西关机场
所属地区:陕西汉中
面积:556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古汉台、拜将坛、石门栈道
方言:汉中话(属西南方言)
电话区号:0916
地理位置:汉中盆地中心
下辖地区:辖7镇7个街道办事处
邮政区码:723000
*驻地:汉台区中山街
1、汉台概况
汉台区
汉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市的中心区,全区辖7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4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是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大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汉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是商朝的一个方国。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驻跸汉台,举雄才,出奇兵,以此为发祥地建立西汉王朝,汉水、汉中、汉族、汉文化的称谓便因此一脉相承;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这里开府理事。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曾经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
汉台是一座具有良好环境的生态之城。汉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有“天然植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之称,是*生态示范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被专家誉为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汉台山水如诗如画,拥有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黄花河、兴元湖、莲花池等自然风景区和全国离中心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以汉台区为轴心,东有名扬天下的朱鹮、熊猫之乡及张骞、蔡伦墓;西有三国古战场定军山、阳平关及诸葛武侯祠、武侯墓;南有浓郁水乡特色的南湖、红寺湖;北有紫柏山张良庙及褒斜栈道遗址,汉台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汉台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活力之城。进入新世纪以来,汉台人民昂首阔步、奋力争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产业支撑不断增强,规划建设了汉江产业园,形成了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航空配套等为主的区域工业体系;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城市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显著提升,随着西安至汉中高速的建成和十堰至天水高速、宝鸡至巴中高速的开工建设,尤其是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汉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融入西安、成都、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一至两小时经济圈,成为“西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今日汉台生机勃勃,未来前景更加美好。随着建设*循环经济聚集区、陕南突破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汉台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商机扑面而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将迅速崛起。
勤劳纯朴的汉台人民,热忱欢迎四海宾朋、五洲客商前来参观考察、洽谈贸易、投资兴业,开展广泛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行政区划
汉台区购物场所
政区划分汉中市*所在地,陕南最大商品集散地,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1末,辖铺镇、武乡、河东店、宗营、汉王、老君、徐望7镇,北关、东关、东大街、汉中路、中山街、七里、龙江7个街道,共14个乡级政区;下设44个居民委员会(社区),201个村民委员会。
名称来历
因刘邦行宫古汉台而得名。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驻跸汉台,筑坛拜将,以此为发祥地,建立西汉王朝。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51′~107°10′,北纬33°02′~33°22′,地处陕西省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东连城固县以洪沟河为界,东南、南、西南临汉水,与南郑县隔江相望,西、西北隔褒河与勉县相邻,北靠天台山与留坝县接壤。人民*驻中山街80号,电话区号0916,邮政编码723000。
政区沿革
史称南郑。夏代属褒国,秦武公十一年(前687)置南郑县。为历代郡、州、府、路、道、区治及附郭首县。晋武帝泰始二年(206)置梁州,州、郡、县同治南郑。西魏废帝三年(553),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开皇初年(581),复称南郑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设山南道,辖梁州,道、州、县治南郑。德宗兴元元年(784)二月,升附郭南郑县为“赤县”,与京城长安同等。宋置利州路,辖兴元府,路、府、县均治南郑。元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路、县治南郑。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兴元路改为汉中府,治南郑。至清末,府、县治不变。1913年汉中府改为汉中道,治南郑。1928年撤销。1935年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及县府驻南郑。
1949年12月6日,南郑解放,以县城及近郊设南郑市。12月12日,南郑市人民*成立。辖原南郑县的城关五镇及近郊的石马、汉水。同时设南郑县,治所十八里铺(今铺镇),辖原南郑县的农村乡镇。
1953年11月13日,南郑市改为汉中市,1954年1月1日对外办公。
1958年12月,汉中市、南郑、褒城、留坝县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地方合并为汉中市。1961年9月11日,市县分设,恢复南郑和留坝县。汉江以南8个公社属南郑县辖区(县*驻周家坪),马道、留坝两社归属留坝县。城区、褒河、铺镇、武乡、石马、汉水属汉中市辖区。汉中市设4区(含城区)、24个公社、5个办事处,215生产大队,46个居委会,1491个生产队。
1964年6月5日,汉中市改为汉中县,同年8月1日对外办公。
1980年8月17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汉中市。辖1个镇(城关镇),下设4个(东大街、东关、中山街、汉中路);三个区(褒河、铺镇、武乡),下设24个乡;2个直属乡(石马、汉水)。共有58个居民委员会,217个村民委员会。
1992年7月,成立兴元开发区(8月改为鑫源开发区)。9月,撤消城关镇及褒河、铺镇、武乡三个区,改设7个街道(东大街、东关、中山街、汉中路、北关、舒家营、鑫源),5个镇(褒河、铺镇、武乡、宗营、龙江),4个乡(老君、汉王、七里、望江)。下设70个居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委员会。
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汉中市,设立汉台区。6月,改老君、汉王、七里3个乡为镇,恢复徐家坡乡。7月18日,汉台区正式挂牌对外办公。汉台区辖7个街道(东大街、东关、汉中路、中山街、北关、舒家营、鑫源),8个镇(河东店、铺镇、武乡、宗营、龙江、老君、汉王、七里),2个乡(徐家坡、望江)。市、区机关均驻汉台城区。
2001年3月,鑫源开发区、鑫源街道上划汉中经济开发区(北区)。12月,改设七里镇为七里街道。汉台区辖7个街道,7个镇,2个乡,下设55个居民委员会,210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7月,舒家营街道、龙江镇合并为龙江街道,徐家坡乡、望江乡合并为徐望镇。汉台区辖7镇7个街道共14个乡级政区。
人口面积
2011末,辖区总人口54.7万,其中流动人口12000人,城镇化率66%。总人口中,男性28.54万人,占52.2%;女性26.16万人,占47.8%;14岁以下7.08万人,占13.2%;15~64岁41.18万人,占77%;65岁以上5.23万人,占9.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3.1‰。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7千米,总面积55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549.4平方千米,占92.1%,水域6.6平方千米,占7.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4人。
3、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汉台区
南依汉江,北偎秦岭余脉天台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大致分为三带: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占土地面积38%;中部为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带,海拔541~700米,占土地面积28%;北部属秦岭南坡山地,属秦岭东西构造带的一部分,为中心地貌类型,地形形态受岩石性质控制,地貌特征表现为山高、谷深、坡陡,海拔700~2000米,占土地面积34%。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光山、大屋基、圆包石、蒿坪岭、青坪、大光山、玉皇坪、马鬃山。最低处为铺镇小寨村,海拔478米;最高处为河东店镇花果村溜石板梁,海拔2038米,南北高差1551米。
气 候
地处亚热带与南温带交界的秦巴气候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1951年~2010年,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为2.4℃,极端最低气温-10.1℃(1957年1月14日);7月平均气温为25.7℃,极端最高气温38.0℃(1953年8月18日)。最低月均气温-1.7℃(1992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3.0℃(1994年8月,2002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8℃。无霜期年平均234天,最长达276天,最短为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78.4小时,年总辐射105.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5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3.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462.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30.3毫米(199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9月最多。
水 文
河流属汉江流域,水系主要由汉江、褒河两大过境河流以与境内18条较大的沟道组成。境内无大的天然湖泊,有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池塘。汉江过勉县在本区孤山村入境,经龙江、北关、汉中路、东关、七里街道和铺镇,由铺镇小寨村洪沟河口入城固县,境内流程27.4千米,年径流量平均32.4亿立方米。褒河是汉江较大的支流之一,自留坝县青桥铺入境,经河东店镇、龙江街道,至龙江孤山村入汉江,区内流长27千米。1969年在距市区17千米的褒谷口修建了石门水库,设计库容1.1亿立方米。褒河年平均径流量为10.5亿立方米,每年至少可给城市提供900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资源。浅山及丘陵地带有较大沟道18条,总控制面积73.9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0.3亿平方米。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水,区域地下水流向是北北西向南南东,深度在125米以上,粘土和亚粘土的单层厚度小于10米,大致以埋深70米左右的隔水层为界、70米以上属于潜水,70米以下属于承压水,分层不很明显。地下水埋深,在水量极丰富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约5米~10米,含水层厚度10米~70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汉台区
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有锰、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粘土等。锰矿资源储量800万吨,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与磷矿共生,为磷矿层的直接顶板。属浅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床。矿区产锰矿二层,下层矿为主矿层,呈层状产出,长2860米,厚度0.07~7.7米,一般2米左右。上层矿呈透镜状,不连续,厚度0.4~2.9米,一般2米左右。矿石品位金属锰含量8.9%~43.2%,一般为30%左右。磷矿资源总储量5000万吨,分布于东起雷家山,西到沥水沟,长约15千米的范围内,呈近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分为雷家山—塔南坡、哑姑山、沥水沟3个矿区,总称为天台山磷矿。磷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由于断层破坏和沉积相变尖灭,共分割成23个矿体。石英岩资源储量2亿吨,分布在天台山——沥水沟一带,长15千米,有大小石英岩矿体20余条,厚度数10到百余米。有沥水沟、夏家沟、哑姑山3个矿段。石英岩矿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属沉积变质矿床。
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35.2%,活立木总蓄积90.5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有野生动物71种,其中兽类17种,两栖类2种,鸟类47种,蛇类5种,主要栖息在北部山林区。鱼类资源较丰富,有鱼类63种。国家珍稀鱼类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均有分布。有乔灌木50余科220余种,花卉30余科60多个品种,中草药1231种(其中被《*药典》收录182种)。
自然灾害
主要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一般发生在个别年份和局部地区。有史记载的2100多年中,曾发生水灾77次,旱灾52次,水、旱灾之比为1∶0.67。1951年以来,水灾平均五、六年发生一次。旱灾平均七、八年发生一次。周期在缩短,发灾较频繁。水灾最严重的一次是1980年7月2日,沿褒河、汉江的6个公社遭洪水袭击,冲毁渠道40条,淹没庄稼1.4万多亩,倒塌房屋431间。旱灾最严重的一次是1969年的伏旱,137个塘库干涸,褒惠渠一度流量仅0.44立方米/秒,11万亩水稻未插秧,已插的干死1.5万亩。冰雹灾害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9年6月18日,降冰雹约40分钟,35950亩农作物遭严重毁坏。地震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5.12”地震,受灾人口35万人,因灾死亡5人,伤96人,倒塌房屋912间,造成严重危房1137间,损坏房屋3264间,山体滑坡5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586人,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此外风、虫、鼠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历年来虽有发生,但未造成大的灾害。
4、历史沿革
汉台区
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1号):(1)撤销汉中地区和县级汉中市,设立地级汉中市。(2)汉中市设立汉台区,汉台区辖原汉中市的东大街、东关、汉中路、中山街、北关、舒家营、鑫源、大河坎8个街道办事处,河东店、宗营、武乡、铺镇、龙江5个镇和汉王、老君、望江、七里4个乡。区人民*驻原汉中市中山街。
2000年,汉台区辖7个街道、8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0387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北关街道82711东大街街道29156汉中路街道55311中山街街道29510东关街道46675鑫源街道11342舒家营街道10230铺镇46853武乡镇28611河东店镇22602龙江镇24388宗营镇27776七里镇31336老君镇24138汉王镇15519望江乡10249徐家坡乡7464。
5、工业经济
汉台区
汉台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充分发挥地处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稳定发展一产,扩大发展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以此壮大地方财源,增加财政税收。目前,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到10:50:40,财政总收入达到2607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618万元,五年年均递增6.6%和8.6%。
工业是汉台区支柱产业。汉台区着力构建以汉江建材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群,以汉江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群,以百特纸业为龙头的造纸和包装装潢产业群,以青啤汉中分公司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群,以伟志服装为龙头的服装产业群和以理想化工为龙头的化工产业群,形成龙头带动下的群体型区域工业格局。在抓好“龙头”的同时,我区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乡镇工业和街道工业,优先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1.43亿元,五年年均递增7%。同时,加快发展建筑业,去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8.7元,五年年均递增13.5%。2002年,在全区财政总收入中,二产占36.9%;在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中,二产占29.9%,达9621万元。其中工业达6609万元,建筑业达2558万元。
6、经济发展
汉台区
近年来,汉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调整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力,快发展,增才,城乡人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抓好工业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壮大区域经济支柱;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街道经济和第三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9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l.0%、10.%、9.l%。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72元。比上年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145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鑫源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建立以来,不断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较好成效。目前,进区企事业单位76家,总投资42亿元,引进项目183个,其中在建项目61个。
7、西部开发
汉台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根据中、省、市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汉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部分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调研、论证,筛选储备了68个重点建设开发项目,主要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电力、通讯、交通以及鑫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的5个,省计划项目的18个,市计划项目的8个,付诸实施的项目已有40多个。
在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汉台区将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8、招商引资
汉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总量、蓄后劲、提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精心策划项目,创新招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2014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65亿元,占年任务133%,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
该区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分别在湖州、厦门设立招商引资服务联络站,并在当地经济条件较好、企业相对密集的镇、办和单位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大力开展企业信息收集、商务沟通及服务工作,着力扩大招商覆盖面。本着“走出去”的招商思路,利用西洽会、西交会、陕港澳经济合作活动等重要招商平台,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与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区上先后引进了亿丰集团陕南国际贸易城、大明宫方建物流等一批投资大、拉动作用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项目落户汉台,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引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区上牢固树立“敬商”、“亲商”、“重商”的服务意识,制定完善了招商项目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招商流程,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招商引资打通绿色通道,有效实现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双提升”。与陕西理工学院签订招商战略合作协议,为项目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提高了项目“含金量”。
9、旅游景点
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汉中南湖公园位于汉中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
景区青山常绿、河流密布、风光绮丽。“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是南湖独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陕西第一湖之赞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者。
南湖,景区山势优美,由七沟八梁、六十八个山岭组成了风景区的主要框架。景区绿树成荫、四季长青,松、柏、竹、杉、桂、茶树等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2003年完成了景区整体绿化:罗汉岛、大坝、主要景点及道路两旁独具匠心的绿化方案,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绿化中采用的桂花、丁香、菊花、太阳花、麦冬、红杜鹃和红叶小檗等相互搭配,相互映衬,起到美化、亮化景区的效果。景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生态保护良好,为各类植物、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动物近百种,在湖面、林间随处可见鸟雀飞舞。
南湖主要景点有:揽月楼、百花园、动物园、狮子亭、琼花阁等。景区“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景区水域宽广,林密沟深,花香四季,山、水、建筑物,组合巧妙,古朴典雅,堂皇秀丽,构成一处令人眷恋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钓鱼台、琼花阁、神怡宫、揽月楼、雄狮亭、集贤殿……姿态各异。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既有曲径通幽、青逸深邃的绝地佳境,又有登远眺、尽收眼底的高阜山巅,更有豁然开朗、沁人心脾的大幅画面。湖心岛上的川陕革命南郑纪念馆,讲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的英雄故事。陆游纪念馆,让您尽领南宋爱国诗人风骚。动物园、青年宫、游泳池、鸳鸯山……使一对对情人迷恋。景区同谷林美术馆合作,将其多年的心血之作---奇石、根艺、字画移居揽月楼,充实、增强了揽月楼的文化品位,增加了景区文化内涵。景区内的游乐项目主要有:高空滑索、摩天轮、碰碰车、卡丁车、空中飞车、海盗船、飞人蹦极等十多类。供游客休息的茶座近十家,免费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有白亭子、水榭长廊、游客中心等。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大小机动船只15艘,其中有大游船、豪华艇、冲锋舟和快艇;非机动玻璃钢划船20多只。
张良庙
张良庙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肖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肖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