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建始县

科普小知识 2022-09-23 15:05:36
...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临近长江干流,长江支流清江穿境而过,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建始县,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65.49亿元,增长13%。

中文名称:建始县

外文名称:Jianshi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恩施州

下辖地区:6镇、4乡

*驻地:业州镇

电话区号:0718

邮政区码:445300

地理位置:鄂西南山区北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朝阳观风景区景阳峡风景区石柱观风景区

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

车牌代码:鄂Q

行政代码:422822

1、县情简介


建始县

建始县地处鄂西南山区腹地,森林、矿产、水能、风景旅游、人文资源丰富;气候资源良好,四季分明,春夏雨热同步、秋冬温光互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立体气候显著,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槽、坦、平坝遍地分布,适宜各种动植物生息繁衍。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县域版图形似蘑菇,南北长89千米,东西最宽64.5千米,最窄处12.5千米,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52米。县内318、209国道、沪蓉西高速、宜万铁路横贯其中。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省会武汉市607千米,沿209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59千米。

清江横穿县境,把县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清江以南属于武陵山脉,清江以北属于巫山山脉。巫山山脉从建始县北部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交界地带入境,绕伸东南,构成县境山脉主干,再分成数支,呈北东——南西走向伸展至清江北岸;武陵山脉系云贵高原余脉东延部分,由东南——西北走向,沿县境与恩施市、鹤峰县交界地带延展至清江以南。县境北部,最高点为太平峰,海拔2090米,系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长梁乡细沙村水井槽,海拔287米。县境地貌形态大体呈现“八(分)山半(分)水一分半田”的特点。

2、行政区划

2011年10月,花坪乡撤乡建镇。辖长梁、茅田、龙坪、三里4个乡和业州、红岩、高坪、景阳、官店、花坪6个镇。共有368个村(社区居民委员会),3614个村民小组。

*驻地业州镇。

3、气候地理

地理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北部,跨北纬30°06′至30°54′,东经109°32′至110°12′,东连巴东县,以野三河为界;西接恩施市,以太阳河为界;南邻鹤峰县,以长河、茶寮河为界;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连;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县域版图形似蘑菇,南北长89千米,东西最宽64.5千米,最窄处12.5千米,总面积266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52米。县内318、209国道、沪蓉西高速、宜万铁路横贯其中。县城业州镇沿318国道距省会武汉市607千米,沿209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恩施市区59千米。


建始县

地形

建始县境地处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跨大巴山脉南缘分枝末端与武陵山脉分枝余脉结合部,经受地壳运动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显著。以褶皱为主,属构造、侵蚀、溶融等体系的结合,山体走向NE至SE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南北两端以构造作用为主,有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有古老的高原和平缓起伏的岗峦,基岩为碳酸盐类的山峦,峰顶浑圆,山脊轮廓缓和,山坡以阶梯状坡形出露较多;基岩为砂页类岩的山峦,山峰尖棱,山脊陡峭。中部山地地表切割深度达200至500米,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化学风化旺盛,地貌特点是峰顶浑圆,冲槽、溶洞、盲谷、伏流、岩溶洼地随处可见。西南部马水河流域石英砂岩与页岩地段为红层构造盆地。境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发育强烈,是中国南部岩溶发育区组成部分,主要组合形态有:峰丛坡状高台原、溶丘垄脊槽地、峰丛槽谷、岩溶峡谷、岩溶洼地、溶洞和溶峰丛。地貌清江横穿县境,把县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清江以南属于武陵山脉,清江以北属于巫山山脉。巫山山脉从建始县北部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交界地带入境,绕伸东南,构成县境山脉主干,再分成数支,呈北东——南西走向伸展至清江北岸;武陵山脉系云贵高原余脉东延部分,由东南——西北走向,沿县境与恩施市、鹤峰县交界地带延展至清江以南。县境北部,最高点为太平峰,海拔2090.1米,系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长梁乡细沙村水井槽,海拔287米;南部的最高点为建始县与鹤峰县交界处的鹰嘴崖,海拔2079.1米,最低点为野三口,海拔213米;全县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程相差1877.1米。主要有断陷盆地、断裂地带和丹霞地貌。

气候

建始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低山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年均无霜期260天,年均气温15.5℃;二高山地带,气候温凉,年均无霜期233天,年均气温13.1℃;高山地带冬长夏短,春、秋无明显区别,气候冷凉湿润,年均无霜期203天,年均气温11.7℃;老高山地带冬长半年左右,春连夏无秋,气候寒冷,风雪凌大,常有浓雾笼罩。受地形地貌、太阳辐射强度、土壤湿度、植被密度、风力大小等因素影响,县境内还具有谷地气候、凸地气候、坡地暖带等多种小气候特征。建始县境气温各地均以1月最冷,7月最热,并有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的特点。4至10月1500米以下地带,各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山4.1℃,二高山1.9℃,高山-0.4℃;7月平均气温:低山26.3℃,二高山24.0℃,高山21.5℃。极端最高气温:低山39.9℃,二高山35.4℃,高山29.0℃,均出现在8月;极端最低气温:低山-15.2℃(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为百年所罕见),二高山-15.4℃,高山-17.2℃,年极端最低气温低山一般出现在1月,二高山和高山一般出现在2月。

建始县境雨量丰沛,年平均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雨量随地域、时间变化而异。在地理分布上,县境北部高坪镇青花县城一线以北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越往西北越多,磺厂坪一带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南部花坪乡一带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中部的三里乡、红岩寺镇年降水量为1300--1500毫米;东部属少雨区,高坪一带最少,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以时间划分:3-11月,各月平均降水日均在15天左右;5月降水日最多,达18天左右;12月至次年2月,月降水日在10天左右。春季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夏季降水量450-700毫米,秋季降水量300-400毫米,冬季降水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7月雨量最多,年均达240毫米,极端最大月降水量504毫米(1969年7月);1月雨量最少,约20-30毫米。全县各地的年降雨量有80%-90%集中在4-10月的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业、林业生产十分有利。县境日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的,3月-6月均有发生,尤以5月-9月发生次数最多。县境西北部日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的平均每年5次以上,暴雨中心业州镇磺厂坪一带平均每年7--8次。县境南部日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较少,平均每年3-4次。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全县已发现的有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煤、硫、铁、硒、铅、锌、铀、石灰石、陶土、硅石、耐火土、铝土、紫色砂岩、大理石、东湖砂岩、石英砂岩、五花岩、磷石、石膏等20种,占全县已发现矿产109种的19%;占全州60种的31%。建始是全国14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优质无烟煤储量1.98亿吨,占湖北总储量的32%。

生物资源

建始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生产、科研基地县,人工营造日本落叶松用材林达20万亩,建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和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69.2%;是清江流域山羊重点产区和中国南方草场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山羊饲养基地。

水资源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4条,总长853.65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清江景阳河段、野三河、马水河、太阳河、东龙河、闸木水河、刀龙河、伍家河、猪耳河等1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条。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4.2万千瓦,可开发量9万千瓦。截止2001年底,全县共建中型水库两座,小(Ⅰ)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8座,堰塘1334口,人畜饮水池5183口,蓄水9500立方米,修建渠道281条,长354.6公里,灌溉农田4万亩,年发电2亿度,解决农村饮水困难22.0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1048平方公里,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01万吨。

土地资源

截至2008年,全县有耕地面积为37.49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人均占有耕地1.1亩,旱地占耕地面积88%。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910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4%,可利用的土地面积252937公顷,现有待开发土地资源995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7.3%,宜林、宜牧面积较大,可供发展林、牧、特生产。

5、经济发展


建始县

建始县,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65.49亿元,增长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增长2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8亿元,增长19.3%;完成外贸出口2850万美元,增长2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208元、5206元,分别增长13%、15%;城镇化率达到32.31%,提高2.5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经济活力增强。传统农业持续巩固,粮、油产量分别达到24.5万吨、1.82万吨,出栏生猪69万头,收购“两烟”16.3万担。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新增乌龙茶、速生丰产林、猕猴桃、核桃、药材5万亩,种植魔芋4万亩,出笼景阳鸡80万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100户;引导农村土地流转4300亩、林地流转5000亩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达到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商标分别达到526家、285件。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木桥河水库建设全面启动,东龙河一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利水保工程、烟田整治项目、高坪灌区工程、花坪新农村建设试点土地整理项目、官店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实施通畅工程271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365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2775万元。

工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6家,达到55家,各类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07家。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炜丰茶叶、花果山魔芋甘露低聚糖、聚凝商混、硫精砂加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泰丰水泥、鑫麒麟管业等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永恒光电科技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工业效益逐步提高,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28.5%,实现利税1.74亿元,增长20%。工业园区平台有效拓展,完善了“一园三区”①规划,编制完成7个乡镇工业小区规划,收储工业用地1000余亩,建材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

旅游业

旅游经济持续攀升。景区建设强力推进,野三峡旅游区完成野三河峡谷环线、黄鹤桥峰林环线、观光电梯建设。石门古风旅游区完成施宜古道修复和峡谷栈道建设,启动田家河、擦耳河游客接待中心建设。云雾灵山旅游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朝阳观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区。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完成红景旅游公路路基及10公里路面工程,新增农家乐110家,1家五星级农家乐和5家三星级农家乐通过省州验收,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市场有效激活,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客源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9亿元,分别增长20.6%、20.3%。旅游业发展带动商贸、交运、餐饮、住宿等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6、社会事业

2013年,建始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建始县

教育

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成绩优异,建始一中“省级示范高中”创建通过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卫生

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普惠于民,重大疾病防控有效,“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功,县中医院国家三甲中医医院通过评审。

计生

人口计生工作不断进步,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29%,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验在全州推广。

文化

广电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全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重组稳妥推进,“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参加州七运会并取得较好成绩,《建始县志》(1983-2003)正式出版,“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社会保障

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实施低保核查,5万余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群众住房困难有效缓解,开工建设246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扶贫搬迁520户。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启动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9%,累计补偿患者医疗费用1.45亿元,3329人得到大病救助,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85万人,为576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高龄津贴,累计发放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4785万元。

7、风景名胜


巨猿洞

巨猿洞

巨猿洞位于高坪镇麻扎坪村境内,俗称龙骨洞。1968年—197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在洞内发掘出步氏巨猿牙化石5枚、南方古猿化石3枚,及其伴生动物龟类、灵长类、食肉类、长鼻类、奇蹄类、啮齿类化石24种。1970年,该洞被封存。该洞是迄今已知的世界巨猿产地纬度最高的地方(北纬30°39′)。1992年12月16日,被列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国科学院为实施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古人类起源及其环境研究”课题,先后再次在该洞组织发掘,发掘出巨猿牙化石10枚、古人牙化石3枚,第三纪古生物化石共50多个种属。经考古专家鉴定,该种古人类生活于距今180—200万年前,被命名为“建始人”。

石柱观

石柱观位于高坪镇望坪一片300多公顷的平畴*的一座柱状石灰岩孤峰顶端,古称蟠龙山朝真观,民间以状名峰、以峰名观,俗称石柱观。该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后多次翻修,1992年12月16日,被湖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由省拨款修葺。石峰高51米,柱基周长223米,呈三足鼎立状,足与足之间有石洞相通;从山脚到山顶有238级蜿蜒石阶,供游人和朝觐者上下。峰顶庙宇主要由大殿、中厅组成,分别为六棱形四层亭阁和单脊歇山式厅房,均为土木结构。峰身上下植被茂密,蹬道两侧古木森森,浓荫蔽日;有石碑12块,分别记载自明、清以降石柱观兴废史。峰前有一潭,潭水长年不涸,相传潭底遗有一只金盆,满月时隐约可见,俗称“金盆偃月”,为县内古“八景”之一。

花果坪古生物化石洞群

花果坪古生物化石洞群含花坪、景阳、高坪、红岩寺等乡(镇)的部分村,面积1582.33平方公里。1953年后,先后出土剑齿虎、貘、野猪、鹿、牛、马、羊、象等动物骨骼化石;1971年后,在洞群中发现巨猿牙齿化石19枚,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认定:“建始巨猿牙的形态与特征与广西柳城巨猿没有种的区别”。1986年11月5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建始县花果坪古生物化石洞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通洞

石通洞位于业州镇西南角凤冠山麓峭壁下。洞内西北部较平坦宽敞,穹窿如舍,最宽处约30米,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形同大厅。洞口崖檐飞泉常年不断,淅淅沥沥飘落入洞前圆形小潭,即古县志中所称“石洞飞泉”,夏天登临,令人顿觉神清气爽。洞中东南部地势略高,进洞后可见一道天然石桥横跨洞中东、西两壁,即古县志中记载的朝阳观十景之一的“石涧天桥”。此洞阴而不湿,冬暖夏凉,为历代游览胜地。

古业州遗址

古业州遗址位于三里乡棉花坝村。北周建德三年(574)置,隋大业初年(605)废,十四年(618)复置,唐贞观八年(634)再废。遗址出土有汉代铜鉴2面,铜矛1件。


朝阳观

朝阳观

念位于业州镇郊区。朝阳观又名凤冠山,上有天池寺,该寺俗称朝阳观,方言以观名山。该风景区含朝阳观、米水河、穿洞子、闸木水峡、石鼓门、宝塔山等。天池明镜、石洞飞泉、虎头昂翠、崖悬白印、虎榜天开、蓬莱仙境、石涧天桥、石耸乌纱、凤尾拖青等朝阳观十大景点被载入清代《建始县志》,除狮滩夜吼不复存在以外,其余9个景点基本保持原貌;山麓的石通洞20世纪90年代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五阳书院

位于业州镇奎星楼路6号,坐北朝南,是恩施自治州境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书院建筑。始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后经多次维修。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书院停办后,为全县教育机关驻地。1928年(民国17年)底,贺龙率领工农红军长途奔袭建始县城,焚毁原县署(俗称老衙门),*建始县*将办公地点移至五阳书院。  

1949年11月建始解放至1987年,建始县人民*亦在此办公。现存建筑布局除原射圃不存、连珠堂改建为三开间木质平房外,其余部分基本保持清道光二十一年原状,有考棚、讲堂、斋房及东西号舍共大小4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讲堂由前厅、后厅、中厅及左右斋房组成,是书院的主体部分;中厅为方形单层亭阁。前厅、后厅、讲堂均为三开间单层平房;东、西号舍各用板壁隔成三间,中间的走道用石板铺砌。  

1993年,被县人民*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4月,被恩施自治州人民*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庙址在县城西门外。明末兵燹后,原文庙被毁。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改建于县城北部。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定址于城西北隅,此后又多次重修、扩建。  

新中国成立后,*建始县委在内办公,经改建,1983年仅存大成殿和两侧的金声玉振楼。大成殿高10.57米,开间12.1米,进深10.54米,为重檐歇山式,丹漆柱壁,青灰色布瓦,脊以青砖及油灰为料,脊上精塑走兽,以铁链相牵。瓦当为“万”、“寿”、花卉形。殿内四排木柱,16根着地,青石柱础。梁架为六穿二重飞角,下有龙雕支撑,檐下缀风钤,四周为砖石为墙,封顶裹檐。金声玉振楼结构色彩与大殿相同。总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1993年,被始建县人民*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4月被恩施自治州人民*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经恩施自治州人民*和文化主管部门同意,迁至朝阳观北麓,坐南朝北,搬迁中大殿的大梁被锯掉1米,面积缩小。

8、著名人物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杨再平、女作家韦君宜、原*湖北省京山县代理县长刘森、教育家刘厚章、书法家李华、建始最早的*员聂维桢、中国公路桥梁高级工程师黄开尧、电影戏曲研究员宋杰、民族音乐家文世昌、学者吴国桢、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专家魏武英、著名*人士冯遇伯、辛亥革命志士王训民、清朝翰林学士张仲曦。

上一篇: 巴东县

下一篇: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