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利川市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5:05:30
...

利川,县级市,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长江清江上游,邻接重庆市,临近长江。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因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驻都亭街道。利川市2009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中文名称:利川市

外文名称:LichuanCity

别名:大利之川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2街道6镇6乡

*驻地:都亭街道

电话区号:0718

邮政区码:445400

地理位置:鄂西南武陵地区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利川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腾龙洞、苏马荡、鱼木寨、大水井、水杉王

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

火车站:利川站,凉雾站,齐岳山站

车牌代码:鄂Q

行政代码:422802

1、城市简介


利川市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总人口83万人,在4602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以土家、苗族为主体的18个民族。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利川气候独特,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烟叶、草场、水能、风能、天然气、矿产和旅游资源,素有“坝漆之乡”、“黄连之乡”、“水杉之乡”、“纯菜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利川市拥有亚洲最大的溶洞——腾龙洞;土家古堡——鱼木寨;植物活化石——水杉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的《龙船调》……

千姿百态的名胜古迹,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独特宜人的高山气候,与长江三峡和湖南张家界构成了国际旅游“金三角”。展望新世纪,利川市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破浪前行。“十五”时期,利川市将抓住西部开发和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抢抓商机,争取主动,打优势牌,唱特色戏,努力构筑特产名市、畜牧大市、烟业强市、旅游热市四大经济格局,奋力推进由温饱经济向小康经济、由农业大市向山区经济强市的大跨越,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利川。

2、行政区划

2013年1月31日,毛坝撤乡建镇,全市由6乡6镇变为5乡7镇,5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7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毛坝;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2个开发区,即佛宝山经济开发区、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全市共有584个村(居、社区)民委员会(566个村,10个社区,7个居委会,1个林场),6147个村民小组。

3、地理气候


利川市

地理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处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为清江、郁江发源地。境内万山重叠,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关隘四塞,历为楚蜀屏障、军事重地。东距省会武汉市高速公路526公里、铁路568公里;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高速公路70公里,铁路67公里。地跨东经108°21′~109°18′,北纬29°42′~30°39′。东与恩施市接壤,南与咸丰县毗连,西南与重庆黔江、彭水两县相邻,由西至北依次与重庆石柱、万县、云阳、奉节诸县毗连。东西距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12.1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区位和自然条件独特的一个县级市。

地势地貌

市境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市境中部,将全境截分为南北两半。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地理位置高于周边各县市。南部山高坡陡,沟谷幽深,地形复杂。齐岳山为境内最大山,如城墙逶迤西北,成为鄂渝边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寒池山为境内最高山,如擎天巨柱耸峙东北角,海拔2041.5米。东南星斗山—人头山—雷音山与西南挂子山—大木峰—九条岭如双龙抢宝,环绕东南、西南边境。西南部郁江出境处河涌为境内最低点,海拔315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面积占7%;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二高山占41%;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面积占52%。在国土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2.9%;园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8.6%;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用地占总面积的2.5%;牧草地占总面积的0.5%;交通用地占总面积的1%;水域用地占总面积的1.6%;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的21.9%。

气候

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409.2小时。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9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风大雪多,易涝少旱,年平均气温11.1℃,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时数1518.9小时。主要灾害性气候有:低温连阴雨、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利川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光照不足,热量偏低,降水量充沛,气候差异明显。

4、自然资源

境内生物、矿产、水能、风能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

现有维管植物191科、557属、103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2种,三级保护树种13种。境内盛产坝漆、黄连、莼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遗树种水杉树的发祥地,因此利川被誉为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水杉之乡。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主要粮食作物10余种,家畜家禽10余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门类齐全,已初步探明有43种,111处矿点,天然气、卤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蕴藏量较大。

风能资源

风能资源蕴藏量80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千瓦。

水资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1.3万千瓦,可开发量17.13万千瓦,现已开发的总装机容量6.5695万千瓦。

发源于境内的清江、郁江、毛坝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顺着地质构造和山势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状水系。主要河流有:属于由西向东流入长江的清江水系;由东南、西南流入乌江的郁江、毛坝河的乌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东北流入长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长江水系。最大河为清江、郁江。清江发源于西部的都亭山,郁江发源于佛宝山。境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59.19亿立方米,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500多立方米,比全国人均值多一倍以上。

5、经济发展


利川市

2013年,利川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趋势的大环境影响下,全市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亿元,增长1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33:24.00:38.67调整为33.33:28.30:38.37。

财政收入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2亿元,增长17.4%,较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5.87亿元,占76%,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较上年增长4.9%。二是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粮食、生猪、蔬菜、茶叶、水果、药材产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特别是粮食产量达42.0万吨、生猪出栏86.1万头,“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新成效,整治基本农田5万亩,改造低丘岗地2万亩;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利中盆地灌区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提升。我市将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奋力推进工业经济振兴崛起。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水电、天然气、风电等优势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增长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20%。

服务业 

服务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2.9%。大力实施旅游振兴计划,以旅游业超常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成功创建龙船水乡国家4A级景区、苏马荡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土苗风情园建成投入使用,旅游集散中心、基斯顿酒店、龙船天街文化旅游商城等建设进展顺利,旅游要素逐步完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592万人次,增长9.9%,旅游综合收入26.2亿元,增长9.4%。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0.5亿元、贷款余额55.6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5.6%、24.7%。城乡消费持续扩大,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增长16%。

6、社会事业

2013年,利川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利川人民医院科技 

科技

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工业领域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通信等领域的先进科技吸引利用进一步加强。

教育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消除破旧房屋3.1万平方米。

文化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传媒工程和数字转换工程进展较快,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稳步提高。

计生

严格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卫生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急救中心、精神病院住院楼和4个乡镇卫生院业务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全面完工,收诊能力不断提高,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750套。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建设逐步加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发展。

7、风景名胜

利川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古遗址和名胜古迹。境内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11处、崖墓14处、古建筑13处、古石刻6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地6处,均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大水井古建筑群落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木寨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塘摩崖题刻、团堡石龙寺、南坪如膏书院、忠路三元堂、凉雾花梨岭天主教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南古代巴人崖葬遗址、谋道谌家牌坊、南坪如膏书院、团堡石龙寺等6处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腾龙洞

境内自然景观奇特秀丽,丰富多彩。位于城东北6公里处的腾龙洞,是中国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专家认定为世界特级溶洞之一。自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已接待大批中外游客。位于团堡乡境内的玉龙洞风景区和凉雾乡境内的水莲洞公园,经当地*开发建设,初具规模。位于谋道集镇东南的水杉古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树龄达500余年,人称“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位于毛坝乡东南部的星斗山,以其植被区系庞杂、起源古老、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人称“华中天然植物园”,成为恩施州第一个、湖北省第三个*自然保护区。曾接待中外植物学家前往观光、考察。新建齐岳山跑马场、甘溪山森林公园和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2008年5月,腾龙洞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船水乡景区、朝阳洞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

2011年,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2年1月,国家旅游局批准福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

至2012年底,全市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2个,3A景区2个,2A景区4个。

8、习俗宗教

市境内各族人民有许多衣、食、居、婚、丧、崇祀、禁忌等方面的习俗,少数习俗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少数民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将在社会进步中不断淘汰。土家族吃大肉、过赶年,苗族过苗年、葬苗坟,侗族过重年、敬飞山、打青教等风俗习惯一直传承下来。境内居民倔强、执着,重义好客,风习古朴,食喜辛辣,衣爱青蓝。

市境内主要宗教派别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大教派。2003年,有信教群众近3万人,其中天主教3050人,基督教60人,道教576人,佛教23496人。有佛教、天主教神职人员9名,其中佛教8名。有宗教活动点4处,其中天主教1处,佛教3处。利川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教派。

佛教:2008年成立利川市佛教协会,佛宝山白云寺为合法活动场所,凉雾龙王寺、建南龙泉寺为合法活动点,信众1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汪营、建南、忠路、团堡、佛宝山等地。

道教:利川主要是道教正一派,信众主要分布在毛坝、团堡、柏杨坝、沙溪、元堡、东城、南坪、忠路等地,无固定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

天主教:2005年成立“利川市天主教爱国会”,花梨岭天主教堂为合法活动场所,有神父1人,教职1人,信教人员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凉雾、忠路、汪营、谋道、团堡、都亭等地。基督教:城区内有部分信教群众。

上一篇:建始县

下一篇: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