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镇
临涣镇,古称铚,又名古茶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位于濉溪县中南部,东连韩村镇,南邻五沟镇,西与涡阳县石弓镇、青町镇接壤,北接百善镇、距濉溪县城37千米。
1、历史沿革
临涣镇
西周,周武王分天下为九畿,临涣又改为“九州”,封国姓为宿南,名叫宿平王,至此为宿州区域。
春秋,置铚邑,属宋国。战国晚期,铚邑成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宋国亡于齐后,沦为楚国版图,仍为铚邑。
秦,置铚县,治所临涣集,属泗水郡。(治相县,今淮北)。
西汉,汉高祖改泗水郡为沛郡,黄龙年间(前49年),把铚县改属汝南郡。东汉,铚县改属沛国。
三国时期,曹魏增置谯郡,铚县属于谯郡。后来又增置汝阳郡,铚县改为汝阳郡所辖。曹操分沛国为燕郡,铚城、蕲县划属燕郡。
西晋,铚县属谯国。
南北朝时期,刘宋废铚县。刘宋后期和南齐时期,临涣一带为北魏占领,后为梁的版图,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5年),置临涣郡。北齐天宝元年(公元550年),废临涣郡,置临涣县。
隋朝时,临涣县属谯郡所辖。
唐代,临涣县属北谯郡,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谯州废,临涣县改属亳州所辖;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宪宗把徐州的符离与蕲县、亳州的临涣、泗州的虹县新置宿州,属河南道,临涣县受辖于宿州。
五代,临涣仍设置为县,属宿州所辖。
宋朝,分沛国为南沛和北沛,铚城为北沛属地。宋康宁五年把符离、蕲县和临涣三县改属河南道,后割给金。
元朝,临涣、蕲县、灵璧和符离四县改属河南归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又把临涣并入宿州,临涣县废,降为乡,取名涣阳乡。
明朝,临涣仍属宿州的一个乡,改名为临阳乡,下设十三集,属凤阳府。
清仍用旧制,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改为临涣分州,属宿州所辖;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临涣分州改为临涣镇。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沿津浦铁路北下,左翼由蒙城一带声势汹汹侵占了临涣,烧杀抢掳,无恶不作。解放战争时期,临涣设区,受苏豫皖边区第六分区的宿西县所辖。
1950年7月撤宿西县,设濉溪县,临涣区属濉溪县所辖。
1958年8月撤临涣区,成立临涣人民公社。
1980年12月临涣重新设区;1992年2月撤临涣区分设临涣、祁集两镇。
2000年,临涣镇获批为濉溪县副县级镇。
2006年3月,祁集镇19个村并入临涣镇。
2、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临涣镇下辖临涣村、铚城村、沈圩村、徐庙村、高皇村、临南村、张楼村、湖沟村、石集村、夹河村、梁庙村、海孜村、沈桥村、徐楼村、陈口村、四里村、大高村、姚湖村、刘油坊村等19个行政村,镇*驻临涣村。
3、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涣镇
地形地貌
临涣镇境内全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地层走向由东西转北偏东,向北倾斜,倾角平缓。
气候特征
临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高温,冬季温和湿润。
水文情况
临涣镇属古河床边缘中等富水区,境内有浍河、泡河等自然河2条以及界洪河、护城河等人工河2条。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临涣镇陆地总面积25.008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08万亩。
矿藏资源
临涣镇矿藏以煤炭为主。截至2014年,该镇煤炭地质储量17000万吨,可采储量为16500万吨,主要分布在镇域南部。
5、人口民族
2014年,临涣镇辖区常住总人口964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27人,另有流动人口13900人。
性别构成:总人口中,男性49053人,占50.87%;女性47376人,占49.13%。
年龄构成:总人口中,18岁以下23143人,占24%;18~35岁27036人,占28.04%;35~60岁32590人,占33.8%;60岁以上13660人,占14.17%。
民族构成: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94535人,占总人口的98.04%;另有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13个,共1894人,占总人口的1.96%。
6、经济概况
综述
临涣镇
第一产业
2014年,临涣镇种植业以小麦、大豆、玉米、蔬菜为主,全年农业总产值5.21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1.49万吨,较2013年增加1.64万吨,其中小麦7.28万吨,大豆0.97万吨,玉米3.17万吨,分别较2013年增加0.06万吨、0.22万吨、1.8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全年蔬菜种植面积418.8公顷,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黄瓜、西红柿等,拥有种植业大户45家,其中连片种植百亩以上大户40家。畜牧业以养殖猪、羊、家禽等为主,全年生猪饲养量4.5万头,年末存栏2.3万头;羊饲养量2.2万只,年末存栏1.2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96万只;拥有养殖业大户223家,其中500头以上养殖场8家,百头以上养羊户11家。拥有农业机械18000辆(台),总动力690000千瓦,机械化收割水平达95%,其中旋耕机450台,收割机480台,玉米收获机49台,拖拉机4500台,手扶拖拉机90台。
第二产业
临涣镇工业主要以铸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水泥建材为主。2014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06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职工1840人,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安徽省优质产品2个;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引进重大项目4个,其中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以上项目1个。
第三产业
2014年,临涣镇共有商业网点1400个,职工280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25亿元,较2013年增长8.9%;拥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3.89亿元;年末境内有金融机构3家,各类存款余额11.56亿元,较2013年增长48.81%;各类贷款余额2.04亿元,较2013年增长40.28%。
7、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临涣镇
2013年,文昌宫变电所、朱临变电所建成,户户通电;铺设有10千伏线路9条,总长198.61千米;建有公用台区变压器168台,专用台区变压器146台;设有10千伏专用线路两条,线路总长6.1千米。
2014年,临涣镇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2处,报纸、杂志累计发行900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移动用户12000户,互联网用户4800户。
2014年,临涣镇镇区有混凝土路面街道9600米,其中东西街2条;安装有太阳能路灯180盏。
文化艺术
2014年,临涣镇建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其中文化站为安徽省一级文化站。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9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7户,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8000册。有临涣民间艺术团、临涣民间唢呐团、棒棒茶协会、戏曲家协会、诗联协会、泗州戏剧团等文艺演出团体30家,演员500人。
教育事业
2014年,临涣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3100人,专任教师50人;
其中私立幼儿园14所,教师85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5252人,专任教师1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生200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全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16万元,较2013年增加10万元。
医疗卫生
2014年,临涣镇有镇、村医疗单位21个,床位105张,其中村卫生室19个;固定资产总值1316万元。专业医护人员108人,其中执业医生29人,注册护士30人。全年完成诊疗8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8611人,较2013年增加1038人,参保率98%;共筹集医保资金588.21万元,报销支出医保资金3154.2万元,受益村民222402人。
社会保障
2014年,临涣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206户,480人,支出1092710元,比2013年增长33.55%,月人均179元,比2013年增长34.08%。医疗救助93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24人次,共支出1079557元,比2013年增长89.5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110户,2554人,支出3042023元;抚恤事业费支出2399454元;社会福利费1551270元,比2013年增长47.53%;敬老院1家,床位61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3万人,参保率100%。
8、交通运输
临涣镇境内有泗许高速、省道202、县道白铁路、临五路、临杨路等公路线路交汇,濉阜铁路穿境而过。1998年,该镇建成临涣镇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80班次,日客运量1600余人次。
9、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浍河古名浍水,又名涣水,临涣城池因临涣水而建,故名临涣。
民间曲艺
淮北坠子戏
坠子戏是淮北民间剧种之一,是一个具有淮北乡土气息和艺术个性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表演具有生活气息,有些表演程式是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拟提炼而成的,具有一定的乡土色彩。坠子戏的剧目大多由单口坠子中的“段子话”(说唱小段)与“蔓子话”(大部书)改编而成。其中传统大戏百余出,小戏、折子戏40余出,大、小现代戏50多出。
丝弦
丝弦又名河西调、弦子腔、弦腔、小鼓腔、女儿腔、罗罗腔、弦索腔等,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山西省的晋中地区东部以及雁北地区和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其起源不详,一般认为早期的丝弦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丝弦表演的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独特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
大鼓
大鼓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板,演唱特点多为一人演唱,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淮北地区唱大鼓,多是在秋冬农闲季节,有的是艺人走村串户演唱,也有的是在逢集、赶庙会的场子上唱。大鼓书的段子有长有短。短段多是由古代小说戏曲中摘编的精彩故事片断。由于其表演是连唱带说,很像带唱的评书,所以民间称为“大鼓书”,把听众叫做“听书的”,而称大鼓演员也叫“说书先生”。
唢呐
唢呐俗称喇叭,临涣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农村,他们*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为民间婚丧嫁娶、节日欢娱时所聘用。演奏的曲牌因环境场合而异,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濉溪城乡都有唢呐班子,民间称作“响”。班子一般是一杆唢呐、另加謦、鼓、笛、管、小锣,不超过八人。在淮北,民间红事白事都要请“响”,起轿、落棺、进庄、过桥、接供、拜堂等等,都要有唢呐吹奏。
淮北梆子戏
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方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洲戏
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后传入淮北,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泗洲戏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明快、爽朗、委婉的特点。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
淮北花鼓戏
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不用弦乐,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乡土气息。
临涣镇
临涣茶馆是当地文化社交的聚集地,馆内有“淮北大鼓”、“评书”、“琴书”等地方曲艺为客人点唱。茶客以中老年人和游客为主。茶客中有文人雅士评戏品茶,谈论时事新闻、纵论天下大事;有村民、亲朋、邻里围坐茶桌,聚会交流农事、商谈男婚女嫁、调解纠纷等;也有商人们茶语间完成一桩桩交易。
10、名优特产
培腐乳
培腐乳在临涣有100多年的历史,要经过大豆浸泡、磨浆、过浆、烧浆、点膏、初榨、压平、复榨、划块、磨制、培制、入缸、封缸、储存、成品等工艺流程。自然发酵陈酿,从胚胎到成品大约10个月的时间,秋凉后开始出售,分臭乳和香乳两种。
临涣包瓜
临涣包瓜又称菜中菜,外壳是圆、嫩、鲜、脆的酱培包瓜,内瓤为“倾馅十样绵,颜色有五六”的酱菜。临涣酱培包瓜有百余年历史,1981年在杭州举行的华东地区调味品协作会上,铚城牌培包瓜当选最佳产品。1985年被国家评为最佳调味食品。
临涣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六安的产茶地,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临涣棒棒茶”。这种茶具有一定的生津、消暑、提神、生暖功效,还能用于解酒,多饮不撑腹,可暂解饥渴。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半干式面点,采用传统的发酵方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佐以酥油和馅料,表层洒满芝麻,桶炉烤焙而成,临涣烧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芝麻、葱花等。面和好后揪成小剂,揉成椭圆形,粘上葱花、芝麻,然后入炉烤熟。
11、风景名胜
临涣古城
临涣古城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城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桓皆无。北面和东面有护城河,南面有浍河,西面有壕沟。另外,城墙上还有垛口。
临涣古城遗址与城内古建筑城隍庙、天主教堂、文昌宫、慈云庵、山西会馆、袁氏宅院及城外的张晋亨墓、李沃孜汉墓群、孙氏墓群等共同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古城墙
临涣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此城较为高大宽广,入六朝、唐、宋,临涣为郡为县。几经沿革,至元朝至正年间,始裁临涣县,并入宿州。城郭变迁,仅余土墙。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和各种建筑。发现于城基部的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具有战国晚期特征。
文昌宫
文昌宫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后改为昌帝庙。武则天出行江南时,昌帝庙又被改造为一座行宫,宋朝末年易名为文昌宫。临涣文昌宫原是多重主房、庭院、耳房组合、较为宽大的院落,后相继改建。今存的文昌宫青砖灰瓦,坡顶结构,分南北中三进庭院,有殿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面房及过道5间,计16间房屋。
文昌宫设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5436平方米,馆内设有总前委旧址原状陈列、史料陈列、实物陈列等三大内容,馆藏革命文物200余件。1981年,该馆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2A级旅游景区。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临涣古城中部,建于清雍正庚申年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城隍庙为一处四合院落,后大殿三间,东厢房三间,前门楼及厢房计五间;后殿长10米,宽5.8米。青砖小瓦,高脊出厦,花格门窗。皆为拱形。廊柱为八棱形石质檐柱,上阴刻对联:“罪有重轻罚,富而不仁加一等,功无大小赏,贫能作善倍三分。”柱础为莲花图形,搏风板浅浮雕龙凤图案。走廊两端各镶嵌石碑一块,系城隍庙田亩等情况,大殿内原有壁画,已损。
临涣茶馆
临涣茶馆
12、著名人物
蹇叔:春秋时秦国大夫,古代政治家、军事家。
嵇喜:字公穆,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兄长。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魏末思想家、文学家与音乐家,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含: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
桓宣:东晋将领,谯国人,祖父是桓诩。
戴颙:字仲若,东晋画家、雕塑家、琴家、隐士。
夏侯详:字叔业,南朝萧梁的开国功臣,早年当过县令,“治有异绩”,“善于吏事”。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夏侯详的长子,南北朝时期梁国重臣。
夏侯夔:字季龙,夏侯亶的弟弟,梁国人,历任吴兴太守、征远将军等职。
武祯:金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生在氏族家庭,善于观测天象。
武亢:武祯之子,金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画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