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批准设立、由拥有七十年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举办的独立普通高等学院。学校办在湖北民族学院主校区内,其师资、仪器、图书、校舍等资源共享,有着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财经政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民族与社会学学院、预科部等十二个院(部)。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以及民族本科预科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成绩合格,由该院授予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统一电子注册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人才的沃土,被誉为武陵地区的“人才摇篮”。
名称: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简称:科技学院
创办时间:2003年
类别:独立学院
学校类型:工科
所属地区:湖北恩施
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1、学校概况
校园风光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拥有76年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和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神奇美丽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恩施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是著名的“世界硒都”、“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华中药库”,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三峡大坝、神农架林区、张家界风景区相毗邻。学院位于恩施城区内,与风景秀丽的长江支流清江相傍,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独具民族风格的校园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学院与湖北民族学院资源共享,校园面积、校舍、藏书、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师生体育生活设施等,均达到国家本科办学良好条件。
学院现设有文学与传媒、经济与管理、生物科学与技术、林学园艺、信息工程、理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外国语、艺术、医学、中医药、体育、法学、预科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15个教学系(部),开设了38个本科、9个专科专业以及本科民族班、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生达12500多人,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由学院颁发国家统一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以*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足恩施,辐射全国,面向市场,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坚持质量立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强校;以面向社会为主导,服务市场为主线,坚持特色兴校。学院重视实践技能教学,使学生“学会用脑、更会用手”,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
2、办学优势
与举办学校资源完全共享,办学行为规范、质量优异;
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互补性强、办学理念先进;
招生政策优越、招生计划充足、生源结构良好;
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雄厚、学习环境优越;
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认证的高校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
3、主要院系
文学与传媒学院
校园风光
文学与传媒学院历史悠久,从1938年正式开办语文教育起,已走过70多年的光辉历程,已基本形成基础扎实、学风优良、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基地。
文学与传媒学院坚持“走深化改革道路,作内涵发展文章”的办学思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建设能力取得了快速持续发展。目前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编导;有文艺学学术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2000余人,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职前职后教育和对外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及开放式的立体办学格局,是武陵山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是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现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基地;有省级研究平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平台韦君宜研究所,院级研究平台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和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学院课程建设卓有成就,现有省级精品视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质课程8门。学院教学配套设施完备,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最新教育信息,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2年春天,在原园艺系和资源环境科学系的基础上,诞生了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年初,学校为适应学科建设需要整合资源,成立了新的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科院具有基础较好、队伍整齐和特色鲜明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学院现有林特食品加工与开发(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起正式面向全国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研究生5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也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与城乡规划和城乡规划等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湖北省品牌专业,生物工程是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专业。现有学生1248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正式编制54人,校内兼职教师6人,外聘专家2人;教授12人(二级教授3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彩虹学者”1人),副高职称31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9人,高级编辑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博士22人,硕士35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化学系,是学校开办最早的系(科)之一,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开始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应用化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经过长期的专业学科建设,尤其是2000年学校进行学科整合成立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后,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组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已发展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综合实力最强的骨干院(部)之一。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化工与制药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获得*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及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点,其中应用化学学科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1387人、硕士研究生12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6人,教师队伍人才荟萃,其中有博士20人、硕士29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留学回国人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湖北省*专项津贴专家2人。
理学院
校园风光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是在原计算机与数学系和电气工程与应用物理系的基础上组建,有1个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5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机械电子工程),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及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应用数学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有3个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千多万元;有15个多媒体教室,1个图书资料室;有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基地(数理基础科学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
理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已基本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6名,专业教师68人,在专业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讲师29人,助教2人;教师中有博士16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42人;有湖北省*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优秀青年骨干人选1人,有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楚天学子1人,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校级清江名师2人,清江名师培养对象1人,校级教学明星4人。学院还聘有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客座教授3人。
艺术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始建于1996年。现有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绘画等6个本科专业,1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1个,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实验教学研究基地1个。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余人,在册教职工61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称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30余人;兼职教授10人、返聘教授1人。
学院拥有一流的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教学、科研设施,教学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功能齐全的画室、设计室、琴房、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音乐厅、展厅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院图书室藏书1万余册、视听资料1000余盘(盒),订阅专业期刊70余种,为师生创作、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学院艺术研究中心有装备先进的数码设计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雕塑与陶艺工作室、MIDE制作室、数码钢琴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00万元。学院建立了学院网站和2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文化底蕴深厚,办学历史悠久,是湖北民族学院最早招生本科生的院系之一。学院下设英语系、翻译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招收英语、日语、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学生,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外国语学院师资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0人。教师中博士及在读博士16人,客座教授15人,常年聘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6—8人。
外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有4人获得*教学竞赛奖项;省部级教学竞赛奖获得者3人;校级教学明星奖4人,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委项目6项,湖北省社会科学项目4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30余项;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体育学院
校园风光
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4人,获得硕士学位31人。体育学院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组、社会体育专业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部,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是湖北民族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是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其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整理及其教学与训练,该学科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队伍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30余篇,出版相关学术著作8部,申报相关研究项目40余项,专利3项。湖北省教改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创新及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对民族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获第八届全国*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由姚正国教授开发的《土家棉花球》和李景伦开发的《竹马球》分别获表演类一、二等奖,多次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省民委、省体育局的表彰。
法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成立于2010年7月,设有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法学、民族社会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626人,硕士研究生20人,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19人,助教9人;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8人(其中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法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创建了民族社会学、民族法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人类学、教育学原理、两个院级重点学科--社会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一个校级品牌专业--社会学,两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基地--社会调查研究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法律实践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法学院教师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地厅级课题20余项,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4、校园文化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校训。校内有异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动,设有大学生艺术团、文学社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每年还举办大型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校学生个人出版专著100余部,发表论文800多篇,学生在国家、省、州、市级获得各种奖励200多项。
该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教学管理,以优质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开展科学创新。学校坚持早晚自习制度,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规范管理。近年来学生英语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毕业生就业一次性签约率、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优良的校风学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5、所获荣誉
校园风光
2006--2008连续获得“文明示范单位”;
2008年“湖北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基层单位”;
2008年“湖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2009年“湖北地区独立学院及分销大学美术与作品展优秀组织奖”;
2008年毕晓玲教授主持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通过省级精品课程评审;
2010年3月学院《中药学》课程通过省级精品课评审;
2010年7月21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等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6、就业情况
学院毕业生因其踏实的作风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2%以上,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最权威的“麦克思数据”发布的数据显示:学院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排名第二位;毕业生半年内低离职率排名第二位;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名第五位;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排名第六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过级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获奖率逐年提高,学生在全国各种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学院曾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湖北省委、省人民*、省教育厅、恩施州委、州人民*等有关领导多次到学院实地指导工作,并对学院发展和教育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全院师生秉承“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遵循团结、高效、规范、*的理念,决心把学院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优良、师资雄厚、教学质量优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学校。
7、录取规则
1、所有招生专业均不受男女比例和民族限制,即汉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考生享有同等的报考录取权利,对少数民族考生按有关省招办规定的优录政策录取。
校园风光
2、所有专业不限外语语种。
3、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新生进校三个月内学校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予以退学。
4、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考生所报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身体受限或单科成绩受限者除外)。
5、坚持优录原则,严格按各省(市、自治区)优录政策执行。录取进入专业时,所有已投档考生按投档成绩排队,由高到低依次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进第二个专业志愿,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高考成绩总分相等或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和按教育部规定政策照顾加分的考生。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各省招办投档以后,我院招办会与考生进行电话联系,征求考生就读意向,请考生准确填写高考录取联系方式,如有变更须及时与学校招办取得联系,以免影响录取。
6、艺术类:各省联考所涉及到的专业,必须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专业联考本科合格分数线;湖北省非美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我院只认可“湖北省2013年艺术类非美术专业本科(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校际联考”合格成绩;其他各省联考未涉及到的专业,我院认可相应省招办所指定的专业考试合格成绩。考生凭“专业考试合格证”及“文化考试准考证”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专业和文化成绩双上线的前提下,根据投档情况择优录取,所有艺术专业文理兼收。
7、体育类:各省联考所涉及到的专业,必须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专业联考本科合格分数线,考生凭“专业考试合格证”及“文化考试准考证”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在专业和文化成绩双上线的前提下,根据投档情况择优录取,所有体育专业文理兼收。
8、凡按志愿录取或征求意见后本人同意录取的考生一律不换录、不退档、不转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