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獾子冢墓群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16:45:49
...

獾子冢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西南方向桥河岸边,封土高约8米,底径50到60米,其南部残存长约41米,宽5到6米;墓口长34米,宽32米,墓口距椁盖板深10.5米,东侧墓道长约19米,从墓口至椁盖板共有15级台阶,椁盖板长6.4米、宽5.5米,由15块木板东西排列而成。

1、墓穴分布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两沙运河的开挖,经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2009年底有关部门组织对獾子冢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獾子冢由南北并列的一号坑和二号坑组成。北侧的一号坑部分已被现代取土破坏,残长18.5米,宽4米,深1.4至1.9米。一号坑共清理出5车12匹马,其中2号车有4匹马。而二号坑长3.16米,宽2.75米,深0.8米,为1车2匹马。

2、墓穴简介


专家考古现场

据现场专家介绍,战车从前到后分为:衡(两辆马拉一辆车时,衡用来固定马匹、保持平衡)、轭(套在马脖子上的东西)、辕、车轮(每个车轮有32根车辐)、车厢,保存相当完好,战车旁还有一根长5.6米的旗杆,被折断后放在战车的旁边。从保存的旗杆、铜戟、铜戈、铜铙、舆外侧“漆甲”及可能是权杖的髹红漆木杆等分析,该车属于典型的指挥战车,这在楚国车马坑中系首次发现,提供了研究楚国指挥战车的具体实例。

“这也是目前发掘的最具有价值的文物。”专家称,该车车舆内的一件十二字铭文铜戈证明其制造年代是魏惠王26年(公元前344年),为判断獾子冢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即獾子冢年代不早于344年,可能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阶段。据分析,从现代发掘完毕的车马坑情况来看,墓主人应该是一名武将。楚国墓葬是台阶越高就越能代表墓主人的身份,獾子冢从墓口至椁盖板共有15级台阶,墓主人应是相当于大夫的级别。据称,出土的战车成色较旧,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经常使用的;根据古代墓葬惯例,单数为男性,双数为女性。

虽然出土的车辆为6辆,但按照车马坑布局对称式的原则,可以判断车马坑应该有7辆马车,一号坑的一端应该有一辆马车被毁坏了。专家分析,一般车马坑都是一个,很少出现分开埋葬的情况,而该墓为什么车马坑会出现两个坑呢?车马为何会分开埋葬呢?这或许是墓主人不够级别享受埋葬7辆马车的待遇,他是死后被追封或者超规格埋葬的,因而才会出现分开埋葬的情况。

3、组成部分


考古现场

獾子冢墓室分为五室,分别为棺室、东室、南室、西室、北室,墓主人的棺材就放在正中间的棺室内。

从墓坑里运上来的椁盖板上,仍清晰的看到有竹席的痕迹。“距今两千多年的竹席怎么能保存到现在。”大家纷纷称奇。

在盖板上铺竹席是古代墓葬习俗,但保存完好的竹席在楚国墓中才会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楚国墓有埋藏深、密封性强的特点,因此竹席才能保存下来。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竹蓝等物品,这对于研究当时的民风民情有很大的帮助。

4、相关信息


墓群

经沙洋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该墓群地处一不规则岗地西南坡,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北与韩场村交界,东部地势较高,南、西部地势低洼,原有墓葬五座,因修建水利设施,西部一座(4号)为机台所压;东部一座(5号)因改田将封土推平。现存三座有封土墓葬,南北排列,1号墓冢位于南端,俗称“侯家冢”,封土现存高度约5米,2号墓冢居中,俗称“獾子冢”,封土高大,北部紧邻机台,西南毁坏较为严重,封土高度约8米。3号墓,俗称“窑台冢”位于北端,冢子顶部平坦,高度约3米,曾烧过窑,墓地东南有无封土堆墓葬,数量不清,曾有1座遭到盗掘,从墓葬封土推断为楚国贵族墓地。

2009年和2011年,为配合引江济汉工程,湖北省考古所分别展开了侯家冢、獾子冢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竹简和铜箭头、铜削刀等青铜兵器,以及残存的头盖骨等珍贵文物。并有考古重要新发现,其中獾子冢车马坑内首次发现了楚国指挥战车,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教授李天虹等根据古墓0土的残缺的竹简,慢慢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最终确定墓主人为楚国大司马悼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