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鄂州八中

科普小知识2022-09-23 21:36:01
...

鄂州八中是吴都古城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位于洋澜路与滨湖路交汇处,抱山襟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新鄂高建筑规模宏大,校园占地340亩,总建设面积达63780平方米。

1、学校简介

鄂州八中是吴都古城的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位于洋澜路与滨湖路交汇处,抱山襟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鄂州高中起源于1905年的寒溪学堂,当时为鄂城最大的集小学、初中教育于一体的学堂;中间几易地址和校名;1976年改名为鄂城县第一中学、鄂州市第一中学;1985年高中部迁至古城南路38号,1987年正式命名为湖北省鄂州高中,从此,鄂州八中进入了最辉煌的发展时期,2002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滨湖南路特1号。

2、基础设施


鄂州八中

新鄂高建筑规模宏大,校园占地340亩,总建设面积达63780平方米。学校建有12000平方米的广场和标准运动场(含四周看台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场、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学校还投资409万元建起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网络。为拓展校园网络的应用领域,学校在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接口、播放机、因特网接口,教师可以利用课件、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新建了两个学生机房(装备方正品牌计算机120台)和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安装了方正品牌计算机25台),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在计算机上学习、在网上浏览教学信息,茆以教学资料的需要。此外,一个具备多媒体视音播放系统的综合型智能化的国际学术报告厅和两个现代化的多功能阶梯教室已经建成,为学校开展辆外学术交流及各项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提供了高规格的活动场所。

3、师资力量


鄂州八中

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研成果。学校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拥有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63人,*、省级骨干教师20人,有3人当选为"鄂州十大名师",他们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较强的科研意识。"教研兴校,以研促教"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教师树立了教研协作的群体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学校已获立项的*课题7项,省市有课题12项,几项重点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新学习"课题组有3篇论文发表,"英语阅读"课题组有5篇论文参加市级竞赛获奖,近期又争取了"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两个课题。广大教师还勤于笔耕,将教研成果理论化,仅过去的一学年,学校教师在*、省级报刊发表论文12篇,出版专著3本;在*、省级论文评比中,有12人获奖。

4、教育理念

一流的领导集体,一流的管理水平。在校党委书记、校长丁永辉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确立了"实施全面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树立了"尊重人、发展人"的办学理念和"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理念,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建立了以校长为中心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网络系统,学校各处室、年级组、各教学班都实行目标管理。通过竞争激励上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发展目标

鄂州高中整体搬迁,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新机遇和挑战,鄂高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决心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学校管理标准化、教书育人规范化的"湖北之最,全国一流"的名校,早日跨入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行列。

6、教学成果

一流的教育学府,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鄂州基础教育最高学府的鄂州高中,1987年经湖北省教委综合评估,跻身于湖北省重点高中行列,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项建设蓬勃发展,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1985年以来,学校以"勤奋、自强、求是、创新"为校训,共向高校输送优秀学生11000余名,其中进入全国重点院校学生4300余名,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大校"学生132名,每年毕业生的合格率和高考升学率在湖北省名列前茅,享誉省内外。

7、学校荣誉

党和*也给予了鄂高许多荣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文明学校"、"湖北省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鄂州市最佳文明单位"、"鄂州市十面红旗单位"、"湖北省规范考点"、"卫生工作先进学校"、"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百余次荣誉称号,2002年12月,顺利通过了市级示范高中的验收。

8、知名校友

汪奠基

(1900年10月9日)出生于湖北鄂城段家店永三村。1916年夏天,16岁的汪奠基寒溪学堂(今鄂州高中)毕业后到京城读书。开始入北京大学理科学生主办的补习班学习半年,接着旁听分析数学和解析几何及哲学、文史等课程。1919年秋,汪奠基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先后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等校学习高等数学、哲学与科学、数理逻辑等课程。1924年夏,入巴黎大学研究班继续深造。1925年5月,回国到北京大学教哲学、法文和西洋逻辑史等课程,先后任讲师、教授;1925年还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中国大学和北京女师大兼任教授。此后曾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华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等院校。他还是湖北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的首任院长(校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讲授西方逻辑史、逻辑学等课程。1955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8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研究工作。60年代指导了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生,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讲授中国逻辑史课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出版了《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无名论》、《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中国逻辑思想史》等著作。

霍秉权

字重衡,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樊口镇一个小商人家庭。早年在私塾读书,后独身到鄂城县寒溪中学(今鄂州高中)读书。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南大学(*大学前身)。1929年在*大学物理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即留校任助教。1930年考取湖北省公费留学英国,先后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1935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1943年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Carnegie)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4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46—1949);东北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51—1952);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1955)。1956年到河南省筹建郑州大学,历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还当选为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兼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河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同盟*委员、河南省第四、五届副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河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朱松纯

朱松纯博士,男,1968年生,湖北鄂州人,1986年毕业于湖北省鄂州高中,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199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正教授(终身制),并任该校计算视觉与图像科学中心主任。

朱松纯在国际一流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累计被SCI正面他引740余次,并曾获得多项美国*奖励及国际大奖,其中包括2003年于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颁发的马尔奖(MarrPrize,该奖为计算机视觉及图像科学领域最高荣誉,每两年授予一次),1999年获马尔奖荣誉提名。2001年获Sloan研究基金颁发的学者奖(SloanFellowship,又称小诺贝尔奖)等等。曾主持多项美国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多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朱松纯教授被国际模式识别委员会(IAPR)授予2008年度“J.K.Aggarwal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后的第二度颁奖。该奖项是为纪念J.K.Aggarwal教授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设立,是该领域里一项重要奖项,要求获奖者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研究成果对计算机视觉领域模式识别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9、校长寄语

丁永辉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作为我市高中的领头羊,鄂高肩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努力,创造新的辉煌,才能不辜负学生及家长的期望。

丁永辉说: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就是要以家访为抓手,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促进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素养。通过这两项活动,提高师德师能,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把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上一篇:刘为芬

下一篇:土家族过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