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她缘起于1938年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起、创立的我党第一所艺术院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落户沈阳,并于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劫夫,现任院长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刘辉。
中文名称:沈阳音乐学院
英文名称:ShenyangConservatoryofMusic
简:称:沈音(SYCM)
创办时间:1938年
类:别:公办本科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刘辉
知名校友:李劫夫、谷建芬、庞龙、王芳
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主要院系:作曲系、声乐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音乐教育系、舞蹈系、传媒系、表演系等
学校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
学校代码:10177
1、音乐名人
沈阳音乐学院
建校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舞蹈人才,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和全国各地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的领导与骨干。如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主席、电影音乐《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的曲作者傅庚辰,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电视剧音乐《三国演义》的曲作者谷建芬,电影音乐《创业》、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曲作者秦咏诚,歌剧《江姐》的主要曲作者羊鸣,歌曲《青藏高原》的曲作者张千一,电视剧音乐《渴望》、《便衣警察》、《四世同堂》的曲作者雷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的词作者张藜,歌曲《长江之歌》的词作者胡宏伟,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唐永葆,*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中国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杨静茂等,就是历届优秀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还有众多海内外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2、专业设置
学院有校本部、南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共4个本科教学校区,以及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在传统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目前本科人才培养达70余个专业方向。
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授予权。
3、办学层次
留学生教育
沈阳音乐学院
招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普通进修生和语言生。
1、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知识和专业技巧,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活动,科研及高等音乐院校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学、演唱、演奏及教学研究等。学制两年半(汉语补习时间除外)。
2、本科生:培养音乐理论、创作、表演和舞蹈表、导演专门人才及音乐师资。专业:1)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2)音乐学。3)演唱:声乐与民族声乐。4)键盘乐器演奏: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5)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打击乐。6)中国乐器演奏:笛子、笙、唢呐、二胡、板胡、扬琴、琵琶、筝、柳琴、中阮、箜篌、民族打击乐。7)舞蹈教育兼表演、导演。学制四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学制五年)。
3、进修生:培养音乐理论、创作、表演专门人才及音乐师资。专业同本科生相同。学习时间不限。
4、语言生:培养汉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奠定语言基础。
开设汉语语音、语法、口语会话、阅读、写作课。学习时间不限。
硕士研究生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知识和专业技巧,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活动、科研及高等音乐院校教学能力的高级人才。
研究方向:音乐学(含乐器修造、音乐教育、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学制:2~3年
本科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音乐创作、理论、表演、乐器工艺、舞蹈专门人才及音乐、舞蹈师资。学制4~5年。
(一)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开设声乐与器乐作品写作、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对位法、管弦乐法等课程。
(二)音乐学专业方向(1)音乐学专业开设民族音乐导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学概论、音乐美学基础、专题研究等课程。(2)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声乐、钢琴、乐理、和声、歌曲分析与写作、作品分析、小型管弦乐队配器、即兴伴奏、合唱、合唱指挥、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艺术概论、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材教法等课程。(3)乐器修造艺术专业开设钢琴技术、民族乐器制作、提琴制作兼演奏三个专业方向,学习制作工艺、材料、设计、制图、油漆工艺、音乐声学、力学、律学、音乐心理、视觉艺术等课程。
(二)音乐表演艺术专业方向指挥声乐演唱民族声乐演唱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钢琴和手风琴演奏通俗演唱通俗键盘乐器电声乐器和通俗打击乐器演奏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各专业除开设独唱(奏)、重唱(奏)、合唱(奏)外,还开设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作品分析、音乐名著、民间音乐、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等课程。(三)舞蹈学(舞蹈教育兼表演、导演)专业方向开设舞蹈基础训练课(芭蕾、中国舞、中、外民间舞)、舞蹈表演课(舞蹈剧目、舞蹈片段、舞蹈小品、即兴表演、独舞、双人舞等)、身韵(法)课、现代舞蹈、舞蹈编导课、舞蹈解剖学、艺术概论、音乐赏析等),编导基础理论、观察采风、即兴创作课、编舞课、舞剧音乐课、实习操作课等课程。
中专教育
中等音乐(舞蹈)教育为大学本、专科培养后备生源及为社会文艺团体输送中等音乐(舞蹈)艺术人才。
中等音乐教育:专业设置与学制:演奏专业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学制6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制3年演唱专业声乐、民族声乐学制3年此外,演奏专业设有合奏、重奏课。演唱专业开设合唱、重唱课。各专业开设乐理、视唱练耳、民歌、中外音乐史、和声基础等音乐基础理论课。
中等舞蹈教育:专业设置与学制:中国舞表演专业学制3年(高中起点)与学制6年(初中起点)芭蕾舞表演专业学制6年民间舞表演专业学制6年国标舞专业学制3年(高中起点)与学制6年(初中起点)歌舞表演专业学制3年舞蹈音乐艺术专业学制3年。
4、办学成绩
经过几代“沈音人”的共同努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艺术院校。近年来,学院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根植民族,融入时代,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科学研究与艺术实践、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引领先进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举办活动
沈阳音乐学院
近十年中,学院成功举办了“第27届李斯特音乐节”、“沈阳国际音乐节”、“2004沈阳国际长笛艺术节”、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全国民族声乐论坛”、辽宁(沈阳)“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东亚艺术教育大会”等11次大型的学术活动,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举(承)办了“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2008全国木管演奏比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等5届国内重大的专业赛事。
其中在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舞蹈学院(学校)师生共获得一等奖16项,二等奖等共计54个奖项的好成绩。2009年11月,学院应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主办的“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演出了题为“华彩金秋”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和大型民族管弦乐、女子民歌合唱交响音乐会,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2010年6月,学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在*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合唱组铜奖第一名。
2010年8月,学院附中学生于紋聽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文化部科教司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同时又获得唯一的“委约作品最佳演奏奖”。2013年11月,学院附中学生李金鸿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及唯一的“中国作品演奏奖”。
6、友好合作
学院不断创新思维、开门办学,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相继同国外70余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与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日本东京音乐大学等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7、党政领导
党委书记:张建华
张建华,男,汉族,1958年10月生,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国*,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任现职前为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委员(兼)。
院长、党委副书记:刘 辉
刘辉,音乐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兼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民族音乐教育促进会会长、辽宁省第八至十二届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辽宁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教学名师、文艺之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辉
1980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师从王瑞江教授。198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全国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师从金铁霖教授,2000年毕业返校。
1987年获首届辽宁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名、1990年获“金州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金奖、1992年获“华鑫杯”全国名歌手大赛金奖、1995年获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二等奖、2002年获辽宁“文艺之星”称号。多年来,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演出百余场。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型歌舞晚会《祖国颂》、全国艺术院校展演周《民族音乐会》专场、纪念人民的儿子*大型音乐朗诵会《在大海中永生》、*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沈阳音乐周、广西国际民歌节、大连国际音乐周等大型演出活动。并多次出访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余国家演出讲学活动。如:2004年参加美国印第安娜州举办的中国文化周、参加在韩国举办的第十七届世界足球杯比赛庆祝演出等;多次录制CD、DVD个人专辑,如:《喜喜喜》、《三次到你家》、《一湾湾流水》、《北国之恋》、《我在你的世界里》等;2001年在沈阳举办了《“心韵”男高音歌唱家刘辉独唱音乐会》和《男高音歌唱家刘辉歌唱艺术研讨会》。同年,由*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举办了《“献给母亲的歌”男高音歌唱家刘辉个人演唱会》。2005年4月6日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举办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辉独唱音乐会》。2005年6月15日应意大利罗马市*的邀请,在罗马举办《来自中国的声音--男高音歌唱家刘辉独唱音乐会》。2005年9月8日在中华剧场主演了由白玮编剧、徐占海、王萃作曲的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并担任该剧艺术总监制,曾多次担任全国重要声乐比赛的评委。
教育部民族声乐特色建设专业项目带头人,国家社科类基金项目《民族声乐百年发展史》课题主持人。出版的专著、教材有:《实践与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琢玉成器育英才》(辽海出版社2004年出版)、《舞人画舞》(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民族声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出版)、《高师声乐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等。先后发表了《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定位问题》、《再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定位问题》、《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关于高等音乐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二十一世纪艺术教育与人类和谐健康发展》、《人才培养是21世纪高等音乐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歌唱中声字关系之思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字关系24字诀》等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专题学术报告,召开学术性音乐会,多次受邀在全国声乐论坛中宣读论文,为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副院长:张力伟
张力伟
张力伟,1955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辽宁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辽宁省合唱协会副主席。
自幼喜爱音乐。1969年在本溪市第十四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被选入校军乐队学习并演奏长号;1970年调入本溪市京剧团(原样板戏学习班)担任乐队长号演奏员;1976年被选送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1979年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4年在本院作曲系在职进修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1985年3月到1986年6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单科进修班深造,更加系统地学习了和声、复调、赋格、作曲等课程;在专业学习与进修期间,曾先后师从于唐远茹、黄维强、杨余燕、周荫昌、于行、薛金炎、刘学严、徐庚仁、赵晓生、沈一鸣、林华、陈铭志等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沈阳师范大学研修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班有关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并取得结业证书。自留校以来,先后在作曲系、附中、教务处工作,于1987年4月任附中副校长,1994年1月任教务处长,1995年10月任副院长至今。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器乐作品:钢琴曲《钢琴即兴曲三首》(1984年辽宁省音协出版)、《宝鸭穿莲》、《月下飞鸢》、《柳浪闻茑》、《紧中慢》(1988年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出版)、《杜鹃啼》、《昭君怨》(1989年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出版)、二胡独奏曲《忆》、《爷爷脸上的皱纹》(199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琵琶与乐队《彝族舞曲》(1991年收录在《中华金曲》激光唱片)、二胡曲《快弓练习曲〈蚂蚁搬家〉》(199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钢琴曲《微型奏鸣曲》(1998年发表在《乐府新声》第四期)、钢琴改编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9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二胡曲《琶音练习曲》、《苗风》(2004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副院长:魏 煌
魏煌
魏煌,辽宁葫芦岛人,198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长笛专业,后进修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中国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长笛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会长、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大连校区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沈阳市优秀专家。长期从事长笛主科教学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著有我国第一本《音乐教育学》(与刘云翔合著,辽宁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苏联学校音乐教育》(与侯锦虹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10年再版)、《新编长笛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08年再版)等专著,编有中国音协全国长笛考级教材(与韩国良、王元茂合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经典长笛小品(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等*音乐类核心刊物及省级音乐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万字。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担任由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管乐学会、*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国际性、全国性长笛及各类管乐比赛的评委会主任及评委工作。所教的学生多人次在全国性大型比赛中获奖。曾多次出访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国际长笛比赛和其他音乐艺术学术交流活动。
纪委书记:于 彦
于彦
于彦,女,汉族,1962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7年考入沈阳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82年1月毕业并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哲学学士学位,研究员,现任沈阳音乐学院纪委书记。
1982年至1990年于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任教师。1990年7月调入沈阳音乐学院马列教研室任教师。1992年起从事党务工作,历任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999年任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兼党委组织部长、党委宣传部长、党委统战部长。2006年任学院纪委副书记兼纪监审办公室主任。2008年7月任学院纪委副书记兼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处长、审计处长。
1986年9月考入沈阳师范大学中国革命史助教进修班,攻读研究生主要课程并结业。2001年3月、2003年9月两次被选送到辽宁省委党校“优秀中青年*培训班”学习。
多年来,长期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党务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工作和党务工作经验。从1983年至1998年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00年被沈阳市侨务办公室评为“优秀侨务工作者”。2002年至2005年连续四年被辽宁省高校工委评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辽宁省高校工委评为“优秀组工*”。2005年被沈阳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等8部委评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沈阳市委统战部评为“优秀统战工作者”。2008年被沈阳市教科纪工委评为“纪检监察先进个人”。
副院长:张伯威
张伯威
张伯威,男,蒙古族,1962年9月出生,江苏人,硕士,教授。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
1985年7月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获工科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12月起,先后在辽宁省高等教育局、辽宁省教育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工作,历任学生处、思想政治教育处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3年荣获辽宁五四荣誉奖章。2008年、2009年分别荣获辽宁省人民*三等功、二等功奖励。2001年至2011年,所负责的工作部门先后10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98年主持完成“九五”*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2003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研究》,2009年参加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有效衔接研究》,2010年参加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主编、编审教材40部。曾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教师教育论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辽宁省高校“两课”建设改革发展调研报告》等6篇工作研究报告分别被评为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8、荣誉奖项
沈阳音乐学院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经建立起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中等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多层次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体系,拥有一支整体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设有音乐舞蹈研究所、学报编辑部、东北亚音乐研究中心等机构,形成了完整的由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结构。
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并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还被辽宁省人民*确定为辽宁省70余所高校中重点建设的七所院校之一,并先后被辽宁省委、省*确定为“辽宁省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辽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9年和2011年,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刘辉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名师;目前,学院还有省级教学名师6人:陈秉义教授(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彭永启教授(西方音乐学、音乐美学)、王进教授(和声学)、魏煌教授(长笛演奏)、于学友教授(和声分析与键盘和声)、董德君教授(单簧管及室内乐演奏与教学);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3人:范哲明教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魏煌教授(长笛演奏)、朱玉教授(民族声乐演唱);“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演唱)”专业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评审工作中,被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乐器演奏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民族声乐演唱、中国古典舞表演为省级示范性专业。
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5个:作曲系作曲和理论教研室、音乐基础与教育理论教研室、芭蕾舞教学团队、民族声乐教研室。近年来,学院相继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乐器发明研制获国家专利9项;获得*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31项;近三年,师生在国际、国内各类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奖达320余人次。
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沈阳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弘韵箜篌乐团、青年流行乐团、青年爵士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舞蹈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