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上海音乐学院

科普小知识 2024-04-19 19:54:22
...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是伟大的*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创办的国立音乐院。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担任院长(后任名誉院长),为学校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4年后,桑桐、江明惇、杨立青教授曾先后任院长。2017年9月,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文名:上海音乐学院

外文名:ShanghaiConservatoryofMusic

简称:上音

校训:和毅庄诚

创办时间:1927年11月27日

类别: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类型:艺术类院校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学校属性:上海市属高等院校

知名校友:贺绿汀廖昌永周小燕常石磊

所属地区:上海

主要院系:作曲指挥系、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系、管弦系等

硕士点:6个

博士点:3个

1、学校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先生和萧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956年起改用现名。2000年,学院由文化部直属划转上海市领导,现为文化部与上海市共建院校。2017年9月,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贺绿汀、桑桐、江明惇、杨立青、许舒亚曾先后担任院长,现任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办学九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核心,以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为主体,以应用音乐为延伸的音乐艺术学科综合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音乐艺术人才,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上海音乐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2545人,教职工528人,专任教师307人,外籍教师29人以及来自29个国家的留学生114人。办学层次涵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涉及7个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艺术表演、录音艺术、公共事业管理、音乐科技与艺术、数字媒体艺术)22个方向,设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的专业音乐院校。

上海音乐学院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小”一贯制艺术人才培养*。拥有一批集教学、表演、科研为一体的艺术中心、表演团体等学科平台,1个*核心学术期刊《音乐艺术》,1个历史文献与档案收藏最丰富的音乐图书馆,1个*灵活的音乐研究所,1个不断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东方乐器博物馆。近年来,学校每年平均举办各类艺术实践与音乐会300余场,服务数十万观众。现有办学建筑面积:82156平方米,在建面积:96758平方米。

2、历史沿革

1927年11月27日,国立音乐院成立。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

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53年正式成立了附中,1956年成立了附小。

*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3、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院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有一批国内著名乃至国际一流的教授领衔于各个学科,如建校初期的外籍教授查哈罗夫、富华、苏石林、齐尔品以及国内著名音乐家萧友梅、黄自、周淑安、应尚能、贺绿汀、丁善德等。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学子从海外学成归来选择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报效祖国的平台,除了原有一批活跃于教学一线的著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以外,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广纳贤才,将国内外杰出的专家学者吸收到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岗位上来,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学院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学院拥有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

博士后流动站:

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艺术学理论博士科研后流动站

教学成果

师生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屡获佳绩,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有600余人次在国际、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获奖,其中1990年至1993年学院附中学生连续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文化部授予“三年中连续四次获国际比赛第一名”的奖匾,是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2007年至2011年,学院共有106人次获得108项国际音乐比赛奖项、530人次获454项国内音乐比赛奖项。学院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

对外交流

学校现为欧洲音乐学院联盟和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世界顶尖或一流音乐院校签署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如:美国茱莉亚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与其中11所院校开展深度校际合作。先后聘请著名作曲家盛宗亮、特里斯坦.米哈伊、谭盾、陈其钢、陈晓勇,指挥家西蒙.拉特、小泽征尔、余隆,小提琴家皮恩卡斯.祖克曼、伊扎克.帕尔曼、瓦汀.列宾、宓多里、宁峰,钢琴家莱昂.弗莱舍、傅聪,大提琴家马友友、米沙.麦斯基、秦立巍,声乐歌唱家芮妮.弗莱明,双簧管演奏家王亮等来校任荣誉教授、客席教授。众多毕业生成为世界各大乐团与音乐机构的领军与骨干人才,2017年,知名校友杜韵获美国普利策音乐奖。

4、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国际弦乐艺术中心、国际钢琴艺术中心;拥有1个音乐研究所,下设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上海音乐学院校史研究中心、音乐剧研究中心、音乐教育研究中心、音乐与社会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5年,学院“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以高质量完成建设计划,顺利通过结项鉴定,并受到评审组高度评价。同时,成功升级申报了两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和“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使学院05年度成为上海市高校学科建设的一大亮点,共获得建设经费1600万元,为学院的学科进一步整合、形成合理完备的体系,产出高质、高量的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在学院原有的学科格局之上,成功申报了教育部“*重点学科”。这充分显示了学院科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并将会使学科往纵深发展的巨大潜力。

2001年以来,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研立项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十五”期间,经科研处申报获得的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共计42项,获得院外科研经费资助合计人民币1843.9万元。通过重点学科和各类项目的资助,鼓励了一批青年学者,使他们逐渐走上“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的道路。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出版著作136项,论文译著433项,创作作品127项,国内外获奖530项,科研课题立项140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67项、院级73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304人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9项。

在全国及上海市有关权威科研统计中,学院名列前茅:2005年上海市拨入经费增长前十名高校统计中排名第二位,增长率为百分之107.11;在2005年上海市高校发表学术论文增长前十名高校统计中排名第二位,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百;2004年全国高校艺术类院校学术成果排行(100位)名列第二;2005中国大学文学100强中,上海音乐学院名列第42位,为艺术院校之首。

学术资源

截至2004年6月,计馆藏文献逾35万件。其中期刊、报刊7165套,计41525册、张;光盘碟片6382套,9565张;录像带、音带共12421套,12448盒;慢转、快转老唱片约8万套;各类图书乐谱共计185609册左右,其中特藏资料约7000册。生均文献资料约216册(件)/生。

5、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艳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瑞

党委副书记:曹荣瑞

党委委员、副院长:刘英

党委委员、副院长:侯立玉

副院长:廖昌永

总会计师:张佳春

6、开设专业

国家重点(1个)

  • 音乐学

国家品牌(1个)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本科专业

艺术学(3个)

  • 艺术与科技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音乐学

艺术学(1个)

  • 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