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京市陶行知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24 17:30:00
...

陶行知纪念馆是行知园中最主要的建筑,位于*门外晓庄村吉祥庵20号。这里是纪念性博物馆,常年举办陶行知生平事迹展览,属晓庄师范学校管理。陶行知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馆内收藏保存陶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为了进一步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屋顶为水泥浇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展厅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名称:南京市陶行知纪念馆

地址:南京栖霞区晓庄村131号行知园

交通:公交24路金科院幕府校区站下,上山步行约500米

电话:025-85331839

建馆时间:1951年

面积:400多平方米

1、简介


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运动的发祥地,1927年于此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将大礼堂取名为“犁宫”,勉励晓庄师生在教育上耕耘,在劳力上劳心。纪念馆以“犁宫”为原型修建,与陶行知墓、晓庄英烈纪念碑联成一体,“行知园”由前国家主席*于1994年题写。

纪念馆最初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建立,由于馆内面积较小,仅陈列数十幅照片和一些实物,但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的亲属把五箱子遗物和近千张照片存放在馆内。十年动乱中,由于妥善保管,幸免损失。目前扩建中。

2、布局

整个行知园其实很小。进大门的正前方几十米远就是1994年新建的陶行知纪念馆,馆后是山,已没有空间。行知园的主要空间在纪念馆的南面。


陶行知纪念馆

进入大门后转向南走,水泥路西北边有墓道通向陶墓,路口有1982年8月公布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迈上八层台阶走上墓道,两边苍松翠柏郁郁茂盛。正前方是一个牌坊,横匾上有陶行知手书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写红字,两边柱子上是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自己撰的著名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过了牌坊,便是墓碑,碑上的正中竖排大字:“陶行知先生之墓”,右边竖行小字:“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一日”,左边字有:“中国五十三人民团体公葬”、“沈钧儒题”。碑后上七八层台阶,便是陶行知墓地。中间是一个大圆体丘冢,上面覆盖了翠绿的常青藤,四周有鹅卵石路面的环形瞻仰小道,高大绿树环合周边。

纪念馆里陈列着许多贴在展板上的放大的照片,按时间顺序说明了陶夫子一生的经历和伟大业绩。纪念馆里也展览有一些实物,陶行知在民国出版的书籍,他的诗歌手稿,他访问28国时穿的西装,去世后别人做的面膜等。最后在门厅里仔细端详金黄色的陶行知金属塑像,双手伸开又回抱胸前,是根据他在墨西哥的激情演讲宣传抗日的照片加工的。通过这些展品,能看到当年的犁宫,晓庄师范大礼堂的原貌,以及当时的学生宿舍“桃花村”等。

3、扩建


纪念馆内部

行知园位于南京市城北和燕路幕府山景区劳山脚下,东临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和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园内主要景点有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墓、晓庄烈士纪念碑等。纪念馆里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陶行知纪念馆目前收藏文物1700多件,由于纪念馆面积小、展厅空间小,不能很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

根据公示的规划,扩建后的“行知园”建设项目包括:新建陶行知纪念馆及馆前区、改造陶行知墓区、再现晓庄风貌区(含原梨宫)、新建南京教育历史名家展示区、扩建生态林(含成人林)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等。建设总建筑面积约9900平方米,其中新建陶行知纪念馆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改造原梨宫建筑约800平方米,其他新建建筑约11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2米。

为了解决行知园出入道路狭窄的问题,相关部门还规划了一条从纬一路直通“行知园”之间的道路。

4、交通指引

公交24路金科院幕府校区站下,上山步行约500米

5、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

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5年加入中国*同盟。

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6、教育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上一篇:邓宗古

下一篇:史毕诺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