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成
成,原名王阿成,山东博平人,民进成员,燕山大学客座教授,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哈尔滨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1966年参加工作,历任哈尔滨市电车公司工人、炼油厂工人、城建局工人、纺织印染厂*,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总编辑、社长、编审,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空坟》和长篇小说、随笔集等30余部。
中文名:王阿成
别名:阿成
籍贯:搏平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48年11月8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黑龙江大学
政党:*
代表作品:《年关六赋》
1、人物简介
王阿成
曾任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总编辑、社长,哈尔滨文联副主席。现为哈尔滨市作协主席、哈尔滨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
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职工大学中文系。
曾就读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肄业。
1966年参加工作,历任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小说林》《诗标》总编辑、社长,编审,市文联副主席。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有法文版)、《空坟》(有英文版)、《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小酒馆》等,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随笔集《哈尔滨人》《胡地风流》等40余部1979年开始以笔名“阿成”开始发表作品。
短篇小说《年关六赋》曾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小酒馆》入围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流亡社区的雨夜》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其它作品多次获“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华文学选刊》优秀奖、东北优秀作品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以及其它多种奖项。《小说选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散文选刊》等国内多项优秀作品奖。
曾出版小说集《年关六赋》《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中文版)《良娼》(法文版)《空坟》(英文版)等、长篇小说《忸怩》《马尸的冬雨》等、随笔集《哈尔滨人》(*版)、《殿堂仰望》《和上帝一起流浪》,《城市笔记》等,记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宽容的哈尔滨》,以及电影《一块儿过年》(与关正文合作),《追忆1936》,电视剧《快,的士》、话剧《大老百姓》,《哈尔滨之恋》(与杨利民合作)等四十余部。作品被译成法、英、德、日、俄等多种文字。
2、作品
王阿成作品
1991年出版良娼(法文版)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4年出版空坟(英文版)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5年出版欧阳江水绿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胡天胡地风骚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出版城市笔记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年出版胡天胡地胡骚北京出版社
1999年出版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出版东北吉普赛广州出版社
2002年出版捉襟见肘的日子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年出版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新世界出版社
2002年出版哈尔滨的故事昆仑出版社
2004年出版中国当代名家小说:阿成自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出版上帝之手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7年出版和上帝一起流浪重庆出版社
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咀嚼罪恶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5年出版王阿成马尸的冬雨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忸怩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出版缔造者计划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绝世风姿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遗恨瓜洲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俯仰之间三级跳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2年出版随笔集春风自在扬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7年出版哈尔滨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年出版哈尔滨人(*版)*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1997年出版胡地风流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出版影子的呓语昆仑出版社
2001年出版唐诗·古诗苑汉、英译丛中国外文出版社
2001年出版仰望殿堂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年出版馋鬼日记群众出版社
2005年出版单眼看欧洲群众出版社
2005年出版风流倜傥的哈尔滨春风出版社
2005年出版远东的背影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出版行走在路上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年出版“盛大文学网”(08年9月-09年7月)《谁看谁走运:阿镇的故事》(长篇小说)一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出版《羞涩与凶残》小说集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光荣与梦想:哈尔滨卷》(长篇纪实文学)
被介绍到海外的作品简介中篇小说《乌鸦》等多篇(日文)
王阿成中篇小说《君不见青海头》等多篇(德文)
短篇小说《良娼》等多篇(韩文)
中篇小说《与魂北行》等多篇(俄文)
短篇小说《良娼》《空坟》等多篇(法文)
中篇小说《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等多篇(英文)
中篇小说《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等多篇(韩文)
蟒珠河(中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第二期(日文)
3、所获奖项
王阿成作品
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小酒馆》入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提名。
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
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小说选刊》1995年最佳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人民文学》1995年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狗皮帽子》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奖。
散文《德国印象》“2010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选刊杂志社
散文《母亲永在身边》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语母爱主题散文大赛2等奖:中国散文协会主办。
中篇小说《蟒珠河》获《中国作家》1996年优秀作品奖。
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黄豆》获《小说选刊》1998——1999年度优秀作品奖。
短篇小说《秀女》获2005年《小说月报》第11届百花奖。
2005年短篇小说《丙戌六十年祭》2007年《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
短篇小说《流亡者社区的雨夜》获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十佳。
2005年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2004年中国当代小说排行榜》。
2004年短篇小说《上帝之手》《2005中国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
2005年短篇小说《鲶鱼》入选“2005-2006中国文坛最佳人气作家榜”长篇纪录片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获“2003中国纪录片协会学术奖”长纪录片1等奖
电影《一块儿过年》(与人合作)获优秀电影剧本奖
4、作品介绍
《影子的呓语》
王阿成书法
《风流倜傥的哈尔滨》
作家阿成的《风流倜傥的哈尔滨》,轻笔淡墨下是一幅城市的山水,予人想象,让人怀念,抚摸着时光的同时,品咂历史和文化的滋味。阿成在此书的序言说:“一个城市有两种品质,一种是现实中的城市,另一种是记忆中的城市,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城市,就是理想中的城市。如果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它就应当是一个人的城市,阿成的城市,阿成笔下的城市和阿成理想中的城市。”
因此,阿成笔下的哈尔滨是一个有个性的感性城市,是一座洋滋洋味充满着天地灵秀之气,风姿绰约、雍容大雅的城市。一走进这个城市,就能循着爆锅的葱花味道,漫着手风琴、黑管、钢琴的旋律,慢慢地体验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感受着当地的文明和传统。
5、外界评价
王阿成
读到阿成登在《小说选刊》上的《年关六赋》(后来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很是吃惊,小说,原来也可以这样写。那些发生在哈尔滨的故事,与别处的家庭、别处的人也有共通性。给阿成打电话,阿成笑着在那边说,还不是因为得了承德避暑山庄的灵气嘛。我是非常热爱我的哈尔滨的。一个写作的人,一定要热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再次见到阿成,是1997年初春。那时我母亲已病入膏肓。她从收音机里听到哈尔滨生产了一种能救命的新药,声音细弱如游丝,对我说:儿,你去给我跑一趟药吧,只是路太远。你不是有一个叫阿成的朋友在那边吗?母亲提到阿成,我吃了一惊,我极少与母亲谈及阿成,什么时候她替我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当天晚上,我登上去哈尔滨的火车。
去编辑部见阿成时,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他坐在那里僵着脖子把我看了的久才说话:你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说:急呀,顾不上了,老娘在等着我的药。那天下午阿成有会,本来中午不回家的,但他还是把我领回了他家。他家紧邻松花江,离编辑部路途并不近。从他家里出来,我们去了江边。时值初春,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松花江水刚刚苏醒,几只游船懒洋洋地泊在岸边,上面落有几只乌鸦。对面的太阳岛,荒草稀疏,容颜颓败。阿成也许看出我情绪低落,他指着远处江面那边的太阳岛,说,再过一个月,松花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太阳岛很快就会变得鲜活起来,色彩斑斓。候鸟,和像候鸟的男女老少到时就会涌到岛上去。明天,你就能听到教堂的钟声。这座城市里的乌鸦,很有灵性的……阿成充满兄弟般的温热,感化着因为担忧病中的母亲而感到焦虑的我。
时近中午,阿成兴致勃勃拽着我穿过步行街,进了一家有名的俄罗斯餐厅去吃西餐。坐在餐桌边,望着对面的阿成,突然感觉一个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个无数人曾经坐过的座位,来见十年前结识的一个朋友,似梦境般不真实。难以言说的是,你找这个叫阿成的人来干什么。又自知像阿成当年去我家一样,毫无目的。那种没有目的的相聚,不过就是想见一个人。
阿成说:田林你怎么心不在焉啊。
我说:我得赶快回去。
阿成说:从承德到哈尔滨,这么远的路,你一定要多住上几天。我还记得当年你家住的小平房呢。那天晚上的月亮,又低又大。承德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好?是因为承德的山高、楼少吗?咱们当年蹚过的那条河,还有水吗?
我说:母亲的药急呵。
阿成沉默下来,半天无语。忽然,他声音就高了:那是娘啊!老娘等着你呢。在父母身上,千万不能留下遗憾。你这也叫几千里地呢。
这时,我看见阿成眼里有了泪水。
回到家里,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见我肩上扛着草药包,眼睛一下亮了。但她并没有问自己的药。母亲说:你见到阿成了?这也是母亲去世前对我的文学范围内的事情的最后一次过问。
因为阿成,我对祖国北部那座叫哈尔滨的城市,有了永久的记忆和理解。我曾向朋友津津乐道哈尔滨,阿成站在松花江边给我描绘过的城市,融入我的记忆和想像,印在我心里。更为珍贵的是,一位作家,如阿成,理解和仰慕自己生存的城市,并为她写了多么多感人的文字。阿成与哈尔滨是连在一起的,由他的文字,由作家的朴素、善良以及内心的和谐,我们感受到了他笔下的城市的内在魔力。我也在感动中,生出长久的惦念。
上一篇:××合同公证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