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无人车,无人机之后,无人船也要来了

科普小知识2022-09-25 21:48:58
...

无人车,无人机之后,无人船也要来了

《财富》杂志最近报道称,世界上第一艘无人驾驶飞船YARA·比克兰德将于2018年发射升空。这艘船最初将在挪威南部行驶37英里,用于化肥运输。

无人驾驶飞船YARA·比克兰德的发射被寄予厚望,报道称它可能成为全球航运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人驾驶飞船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智能船的最终目标

正在开发中的YARA·伯克兰被称为“海上特斯拉”。媒体报道称,这条37英里的路线始于一家化肥生产厂,止于拉维奇港。借助于自己安装的全球定位系统、雷达、照相机和传感器,这艘船可以自动在其他船只之间穿梭,也可以在目的地停靠。

“无人驾驶船只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远程控制,另一个是无人驾驶自主,即没有人为干预。”一直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船舶工业研究设计院)智能船舶专项小组组长助理顾一清表示,尽管该船将于明年下水,但最初是在2018年下半年作为载人飞船运行的,直到2019年才会转为遥控。预计到2020年,它将无法完全自主运行。"在工业上,无人驾驶自主船舶是智能船舶发展的最终目标."

7月30日,顾一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目标基本相同。他们都在为无人驾驶飞船的最终实现做准备,但研究重点略有不同。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智能船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当时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实现船舶的智能化,也没有对智能船舶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相反,它研究了一些智能系统和智能相关标准。

韩国的智能船舶主要由船厂主导,研究重点是利用岸基资源收集、分析和评估船舶数据。欧洲的智能船舶研究已经结合了许多单位,其思路是围绕智能船舶的遥控技术和无人自主导航的可行性开展研究工作。

实用性有许多限制。

无人车,无人机之后,无人船也要来了

虽然智能船舶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也存在技术和实际问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研究所所长苏育民在7月26日接受《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智能船舶可以根据人们分配的任务独立完成航运任务。一般来说,智能船舶具有自主环境感知和自主避碰的能力。在运行过程中,控制中心可以监控它们的运行状态,这与无人驾驶车辆有技术上的相似性。然而,由于航行方式和作业环境的不同,智能船舶也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

"无人驾驶船舶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苏育民说,就像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一样,无人驾驶船只必须面对许多海事法规才能进入航运。

国际海事组织(IMO)早些时候表示,预计该条例不会允许无人驾驶船只下水,也不会在2020年前引入无人驾驶船只立法。

顾一清解释说,当船在公海航行时,它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的情况下运行,但是当进入繁忙的水道时,必须有人干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需要足够的人力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真正的无人驾驶船首先涉及到缩小规模的问题,而要修改法律的规定,首先要做的是证明不需要这么多人。此外,现行法律明确规定需要多少相关设备来满足导航要求。真正的无人驾驶船将会改变船上的设备,但是只有在它们被真正验证后才被允许航行。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相关的核查。

无人驾驶船舶将在短途航线上很受欢迎,但在该行业,这种船舶很难取代远洋船舶,远洋船舶需要在几个大洲运载数千甚至2万个集装箱,平均船员约为25人。

"关键不是技术,技术已经存在,而是商业."哥本哈根海洋情报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拉斯·詹森说,“无人驾驶的船只价格昂贵,而且必须建造得非常耐用,因为一旦损坏,派遣团队到海洋*进行维修将会非常昂贵。”

顾一清同意上述观点。她还表示,除了燃料和劳动力成本,无人驾驶船只还需要注意网络安全。如果一艘18万平方米的无人驾驶液化天然气船被黑客劫持,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无人驾驶船将离开香港远航

"这是数百人一起唱歌的舞台。"顾一清告诉《科学日报》,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智能船舶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列产品,但与国外水平相当。

顾一清表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此前已经启动了曙光项目。该项目以上海船舶工业研究设计院设计的38800吨绿色海豚系列散货船为基础,由上海船舶工业研究设计院牵头,多个单位参与,旨在国内率先开发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示范船。

“这个项目是将‘智能’概念应用到船舶领域的第一次尝试。”顾一清表示,这是对中国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的初步探索。

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了为期三年的高科技船舶研发项目——智能船舶1.0。

专项研究工作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招商能源运输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参与,旨在深入研究智能船舶相关技术体系,明确智能船舶设计方案,开展相关智能功能的研发,实现实船应用。

"智能船舶1.0的专题研究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化."顾一清表示,根据航运市场对船舶智能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开展船舶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货物状态监测、自动驾驶辅助决策和船岸综合通信管理五大智能功能的研发,实现40万吨级矿石运输船(VLOC)和30万吨级油轮(VLCC)的示范应用。“船舶作业将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和环保,同时为未来无人驾驶船舶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顾一清还透露,智能船2.0遥控船的研发将于明年开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自主船将在海洋上航行。

苏育民告诉《每日科学》说,中国在无人驾驶海洋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并开发了一个多类型测试原型。虽然尚未大量应用,但正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将很快进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