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两微一端10万+”论文同于发表核心期刊 支持反对者意见不一
中新网9月18日电(记者张文、张)据中国之音新闻频道报道,浙江大学近日发布了《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表彰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学术论文如对《人民日报》等*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等“两个微观终端”有较大影响,阅读量在10万篇以上,发表在头版头条的文章不少于4000篇,可列为一流学术期刊
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大学学术评价体系中,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和论文的数量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和一名研究人员学术资格的基本因素。浙江大学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第一所吃“新媒体螃蟹”的学校。不出所料,这些措施一经发布,就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论。那么,把网络传播的力量和影响作为学术评价的基础是否科学呢?它会对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定位产生什么影响?
从SCI到10万以上,浙江大学最新发布的学术评价标准颠覆了许多人对象牙塔学术成就的基本定义。根据学校发布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表彰实施办法(试行)》的原文表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杂志上发表的、构成主要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作品。此外,*媒体的两个微观端将产生重要的网络传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10万以上,并将享有与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同等的知名度。事实上,在此之前,在一些固定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在许多学院和大学可以被认为是学术作品。真正的突破在于“两个微端”和“10万+”这两个关键词。今天,记者试图联系浙江大学的教师进行采访,但他们都被拒绝了。因此,我们在浙江大学进行了一次随机的街头访问。一些受访者仍在本科阶段学习,而其他人已经进入博士阶段。虽然学术水平和专业不同,但客观地说,学校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支持他们。
同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创新。900后更新一代的阅读习惯是移动媒体。最重要的知识体系的传播,所以如果能让学术以更亲切的形式,让读者阅读,就是鼓励大家把学术走下神坛,更贴近大众;我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评估标准可以用新的标准进行测试。如果不理想,每个人都可以改正。
然而,在年纪较大的毕业生中,反对的声音开始增加。
往届毕业生:根据文章的数量来衡量文章的价值是有偏见的,因为有许多因素被认为是可控的和可操作的。新口径的开放可能会导致一些学术界人士关注新媒体,减少学术努力。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高校的教师和科研团队需要依靠一些精确的专业权威和核心期刊来评估他们的职称。供需矛盾导致各种学术期刊腐败现象频发。学术界迫切需要新的标准来客观评价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然而,网络传播的规律与学术价值之间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简而言之,每10万个基因背后都有迷人的基因,但它们也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头条新闻。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好名声和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前者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浙江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单保顺认为,将网络写作直接等同于学术写作是不合适的。
单保顺:你把这些作品等同于学术文章吗?学校里的奖励可能是一样的。一流的学术期刊多少钱,10万以上的奖励是多少?这是等价的。如果这篇(在线文章)等同于学术文章,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
然而,支持者认为学者不应该仅仅是象牙塔里的读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传播公共知识,这是当前的基本社会共识。学者的社会价值应该在新媒体的话语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财经大学历史老师高伟:我个人同意他的观点。传统上,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会看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你发表了多少。如果说以网络写作的形式,写作质量相对较高,而且也是以大家都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那么作者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社会价值也很高。
根据《办法》的规定,每年6月,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牵头的专家委员会将对网络文化的突出成果进行表彰。至于影响几何,还不清楚它是否会颠覆现有的学术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在媒体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双微”受众数量远远超过核心期刊阅读数量的情况下,浙江大学“敢做第一”的勇气值得肯定。特别是近几年,传统媒体转型后,“两个微端”等新媒体平台具有权威性强、传播力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更愿意采纳,社会更愿意接受,行业更愿意吸收这些平台产生的学术文章。同时,它也回归到了学术评价体系的初衷:关注结果本身的价值和影响,而不是它们是否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阅读更多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可视为论文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