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上余镇

科普小知识2022-09-26 18:17:20
...

上余镇位于*市东北部,南接市区,北邻衢州市衢江区,是*北大门。全镇由原塘岭乡、大溪滩乡、上余乡合并而成,镇*驻地在大溪滩村洞塘山。全镇辖21个行政村,人口6.2万人(含开发区),集镇人口30872人(其中开发区人口2.2万人)。区域面积15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万余亩。

中文名:上余镇

行政代码:330881116

身份证前6位:330881

长途区号:0570

邮政编码:324000

隶属政区:*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浙H

1、地方简介

上余镇位于*市与衢州市交界处,距*市区7公里,有*东大门之称,东与塘岭相邻,西、南与须江镇相接,北连四都镇、衢江区后溪镇。

2、行政区划

上余镇区划


上余镇

330881116200121大溪滩村

330881116204220木车村

330881116205122一都江村

330881116206122山头村

330881116212122陶村村

330881116220220五程村

330881116221220七一村

330881116228220苦叶田村

330881116231220江村村畲族民族村

330881116235121望江村

330881116236220上余村

330881116237220塘岭一村村

330881116238220塘岭三村村

330881116239122高洋村

330881116240220李坪村

330881116241220大夫第村

330881116242220方家村

330881116243220塘岭二村村

330881116244122迎宾村

330881116245220湖珠村

330881116246122余航村

3、地方人口

上余镇人口数据:


上余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6983

男14139

女12844

家庭户户数9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26638

家庭户男13939

家庭户女12699

0-14岁(总)5708

0-14岁男3110

0-14岁女2598

15-64岁(总)18514

15-64岁男9672

15-64岁女8842

65岁及以上(总)2761

65岁及以上男1357

65岁及以上女14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5706

4、工业发展

上余镇工业经济发达,浙江*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座落在本镇。全镇有工业企业302家,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66(园区)家,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7亿元,其中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56.4亿元。镇属规上企业产值25659万元,同比增长39.8%,镇属规上企业增加值6098万元,同比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9万元,其中工业投资4899万元,农业投资5050万元,服务业投资5630万元。

5、农业发展

利用塘岭山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生姜、油茶为主的高山果蔬种植业,建有总面积2000余亩的高山蔬菜基地,重点培育江村村生姜种植基地及塘二村千亩油茶种植基地。同时发挥传统农业优势,依托840亩粮食功能园区和643亩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万亩粮食主产区。全镇白菇种植达500万袋,城郊型的大棚蔬菜,无公害稻米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在养殖方面,拥有*市种鸽、肉鸽养殖龙头企业——万里鸽场,大溪滩南山牛养殖场存栏量达200多头。至2012年止,全镇建有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业专业合作社82个。

6、乡村旅游

全镇范围内既有原始生态林,也有人文景观,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龙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龙溪漂流,可欣赏原始的山间瀑布,迎宾村山顶人家农家乐,可欣赏双塔流水。我们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对接城区,发展精品休闲农家乐,目前全镇已有上余胴骨煲、毛家大院、桔香人家鹅馆等13家精品农家乐,预计全年营业额可达1500万元左右。上余镇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凝秀塔、一都江石拱桥、平坦余家通衢古驿道、大夫第范氏宗祠、大溪滩古樟林等人文景观。

7、社会事业

今年来,我镇加大服务城区力度,各项利民便民工程顺利开展。坞里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黄陈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已基本完成;杭长客专毛塘山公铁立交桥工程、省级天然气管道连线工程、火车站广场扩建工程、*港虎山段治理项目络溪安左至金华正负800千瓦高压直流线路铺设工程的土地征用、租用工作也已陆续完成。此外,投资6000万元兴建的上余初中紧邻城北,建成后,将承接除城北中学学生以外的全部城北生源,必将极大缓解城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8、交通发展

*火车站位于本镇迎宾村,浙赣铁路及杭州至长沙高铁由北向南贯穿全境。黄衢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即将动工建设的*港四级航道穿越镇域中部。南北向的46省道,“双江线”公路,鹿溪北路和东西向的迎宾大道,上余至大溪滩公路、塘岭至大溪滩公路、大溪滩至七一公路组成了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

9、乡村建设

上余镇2个丰收E站开业农户实现网购梦

4月8日,上余镇上余村和山头村2个村的丰收e站隆重开业,e站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工作人员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

目前,很多年纪偏大的农村居民不善于操作电脑进行网购,而丰收e站整合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生活资讯、消费、健康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为农村居民提供网上代购、快递收发、代购车票、话费充值、代缴学费等便捷服务,实现大批农户的网购梦。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一站式”电商惠民新模式,上余镇*联合农商银行率先在上余村和山头村进行丰收e站试点,随后将陆续实现21个行政村全覆盖。

据了解,上余村丰收e站开业第一天,就接待来充话费、网购等业务的乡亲近200人,实现了开门红。下一步,丰收e站将于5月份推出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帮助农户尽快销售土鸡蛋、高山蔬菜等农副产品,实现农户们的“掌柜梦”。

10、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江郎山

江郎山位于*市区南25公里处的江郎乡泉井村,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之最的一线天、天然造化的伟人峰、惊险陡峭的郎峰天游,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全国最大的*手书体“0”摩崖石刻等景点景观一百余处。 

江郎山地处浙、闽、赣三省要冲,是*重点风景名胜区和*AAAA级景区。江郎山是我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老年期高位孤峰型丹霞地貌自然景观。2010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郎山名列其中,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江郎山自然景观奇峻。江郎山距*市区25公里,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三大石峰,拔地如笋,摩云插天,被华东56位地质专家勘定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一线天”高312米,长298米,最宽处不足4米,为全国之最;“伟人峰”天然造化,堪称中华一绝。此外,惊险陡峻的郎峰天游、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以及霞客游踪、洞岩钟鼓、仙居剑瀑等诸景亦各尽其奇。

江郎山人文景观丰富。千百年来,众多英杰名士为江郎山留下大量游踪遗墨。唐代名相姚崇、张九龄、大诗人白居易曾作诗赞美;*宿儒祝东山长期隐居江郎,设馆讲学;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词人毛滂曾就读于仙居寺;名士陆游、辛弃疾、吕公著、沈九如等曾赋诗填词赞美江郎胜景;宋室南渡之后,文人骚客多漫游于沟通浙闽的仙霞古道,留下诗文千余篇,被誉为“南宋诗歌之路”;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游江郎山,留下游记2600余字,为江郎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廿八都

浙江省*市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镇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属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众多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人士都到过廿八都,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认为极具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仙霞关

据史载,唐末黄巢起义军进军福建时,开辟此山道。这里关雄峡险,为浙闽赣三省要冲。素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

位于茫茫仙霞古道上之仙霞关,现存关门四道,皆以块石筑砌。头关主要景点有松风亭、"东南锁钥"石碑、双宝树、浣霞池、天雨庵(即关帝庙遗址)、冲天苑暨仙霞岭史料陈列馆、黄巢石像及沙孟海题刻《菊花诗》碑等。二关有甘泉、霞岭亭、率性斋遗址。三关有古碉堡遗址。四关有福口亭。仙霞岭北保安地方有戴笠老家。

仙霞关1963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的廿八都古镇,保存着大批古建筑群,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经*仙霞岭直趋福建建瓯,开辟仙霞古道,设仙霞关。现存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第一道关门,高55米,长60米,关墙厚3米余。

仙霞关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素称“东南锁钥,八闽咽喉”,含仙霞古道、古关隘、冲天苑、戴笠故居以及岭南的省级文化名镇廿八都、浮盖山等主要景点53处。

11、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白菇

*白菇”是由浙江省*市农科所于1989年选育成功的白色金针菇,经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多点试验,于1996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命名为“*白菇”。该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现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推广种植。

目前*市是国内最大的白菇生产基地。近年来“*白菇”的种植、加工、鲜销等产值已超亿元,其具有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径,它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市农科所谒诚为广大菇农提供“*白菇”的优质菌种及长期技术服务,欢迎来人来函洽谈联系。

产品名称:*白菇

产品产地:浙江衢州

产品别名:白色金针菇

产品特性:种性稳定、产量高、质量好

产品功能:预防高血压和肝脏及肠道溃疡病

产品简介:*白菇又称白色金针菇。1990年*市从国外引进,经*市农科所多年选育、提纯后,于1995年被浙江省农业厅命名为"*白菇”。

*白菇具有种性稳定、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菇体长短整齐、粗细均匀、色泽亮、菇盖小、食用时,盖滑、柄脆、味鲜。*白菇营养成份全面,合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十分有利、被誉为"增智菇”,而且*白菇还合有碱性蛋白质一一朴菇素、经常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脏及肠道溃疡病、是十分理想的保健品。同时,*白菇在生长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药,是纯正的绿色食品。

*绿牡丹茶

地域范围

*市的仙霞岭北麓17个具有独特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山地,仙霞山位于浙闽交界,主峰海拔1503米,山区林木茂盛,溪水环绕,浓雾弥漫,漫射光多,年均气温17℃左右,无霜期256天左右,常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自古为名茶产地。

特定品质

绿牡丹采制技术精巧。早采嫩摘,坚持雨、露叶不采、瘦小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是牡丹茶采摘的特点,清明前采摘,谷雨后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到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炒制工艺主要分鲜叶摊放、杀青、轻揉、理条、轻复揉、初烘和复烘等几道工序。一人炒制,一人在旁摇扇是炒制牡丹茶的特点,尤其是利用扇风,迅速降低杀青叶、初烘叶、复烘叶的叶温,加速水分的蒸发,减少茶多酚等内含成份在湿热条件下继续氧化,是保证牡丹茶色泽格外翠绿、香气清鲜的关键技术措施。

文化典故

相传明代正德皇帝(公元1506~1521年)朱厚照察访江南时,路经仙霞岭,品尝了仙霞茶,大加赞赏,命名为绿茗,并指定为御茶。早在北宋时期仙霞山区所产之茶,已成为江南名茶之一。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赋诗致其诗友毛正中(*人)——《谢赠仙霞山茶》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座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另据*市志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品尝了毛滂从*捎来的仙霞茶更是赞不绝口,称之“奇茗极精”。苏东坡在《答毛滂书》中说:“……寄示奇茗极精,而丰南来未始得也,亦时复有山僧,逸民可与同尝,此外,但缄而藏之”。品泉大师东坡先生的诗、书说明,仙霞山茶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4)已是“色、香、味”俱佳的“三绝”珍茗了。

*蜂蜜

*蜂蜜是浙江省衢州市*市的特产。*市是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

*市是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现有蜂群25.23万箱,占全国意蜂总数的6.36%。蜂业规模与经济效益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2001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

早在2001年以前,*市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蜂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五个浙江地方系列标准和“无公害蜂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蜂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两个*标准。同时在“恒亮”公司建立*星火计划技术创新中心,在“健康”公司建立浙西蜂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千红”公司建立千红蜂业研究所等,为全市蜂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2002年,恒亮蜂产品公司以有机、绿色为核心,率先打破壁垒,产品获准出口欧盟。其他各企业紧紧跟上,实现了“破壁重生”。2005年欧盟解禁后,*市蜂产品率先透过欧盟检测,全面进入欧盟市场。之后,*蜂产品又成功破除日本的“绿色壁垒”。日本百分之二十的进口蜂王浆、蜂蜜来自*。

上一篇:荷地镇

下一篇:辉埠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