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再生能源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1:22:30
...

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大类型。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能源。中国已经下令所有输电公司要把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接入电网,以结束大量清洁能源闲置的瓶颈。俄专家称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应向中国学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叶连娜•克拉尼娜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先。中国在生产最新的设备,应用最高水平的技术——甚至已超过了美国,更不用说其它国家。”克拉尼娜认为,中国能够完成在2020年前将煤炭消费比重降低至62%以内的的计划。她说,“中国正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正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利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登特教授指出,中国拥有全世界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出于保障环境和能源安全的必要性,中国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水平和产能都势必上升。

中文名:再生能源

外文名:Sustainableenergy

简介: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现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问题障碍: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1、概述

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除了水电之外人类自远古起,就知道利用水力,以及风力,所以有人称为“旧的再生能源方式”,惟自1970年代起,基于石油危机后,新能源的使用(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随着175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们进入了蒸汽时代;而使用煤炭带动机器,这划时代的能源使用方式将人类文明带进了工业时代,大量生产带来了财富以及舒适的生活,惟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万复不劫的命运:因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各种污染以及气候暖化等问题。而且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许多矿区早已枯竭,或指日可待,而再生能源却是源源不绝的。

虽然使用铀矿来发电的核能并不属于石化能源,但是由于铀矿储藏量也是有限的,所以现行核分裂式的核能不算是可再生能源。将来如果核聚变式的核能技术能有所突破,核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才会增加。

资源种类 2006年消耗量 证实储存量 可用年
原油(Gtons) 3.90 145.0 37
天然气(Tm) 2.85 147.0 48
煤(Gtons) 6.20 1,000.0 160
铀矿(Mtons) 0.078 3.2 40
注:T=10E12;

以下是为人类使用再生能源的原因:

  • 科技的进步让此类能源更加“好用”。
  •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所以其价格会日渐增涨。
  • 某些再生能源(如风能,水力,太阳能)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增加温室效应的风险。
  • 为了增进能源供应安全,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并追求可持续性能源的需求。

甚至,更进一步地,有些国家开始在思考“百分百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因为可再生能源长久之来被认为,充其量仅能作为化石或核电等能源之补充。然而,德国很多市、县及乡镇正在证明,传统工业国之能源政策可以被彻底改变,亦即可以百分百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并且充足供应工业及现代生活所需的能源。目前在德国约有300个地区(小的只是乡下小镇,大的有如慕尼黑之百万都市)于2010年3月间已宣布:最晚2030年要达到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2、历史


风能

在19世纪中叶煤炭发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来源是人力和畜力的形式利用牛,骡,马,水磨和风磨粮食,和柴火。在右边的美国能源使用的两幅曲线图中,直到1900年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和风能和太阳能在2010年发挥一样的重要性。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热能之外,人类活动的基本能源主要来自太阳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气,主要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其它像风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于太阳光加热地球上的空气和水的结果。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典型的生物质能源,烧柴在煮食和提供热力很重要,它可让人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仍可生存。

役用动物

传统的农家动物如牛、马和骡除了会运输货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动一些机械以产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采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人类已经使用了风力几百年了。如风车,帆船等。

太阳能

自古人类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地热能


地热能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但是,现代则更多利用地热来发电。

海洋能

海洋能即是利用海洋运动过程来生产的能源,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一些沿海国家的海岸线,就很适合用来作潮汐发电。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藻类生质燃料、沼气(甲烷)牛粪等。

3、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从风电资源开发来看,2003年底,全国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56.9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正在开发兆瓦级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从小水电发展来看,到2003年底,我国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083.30万千瓦,年均增长量在150万千瓦以上。我国小水电设计、施工、管理及设备制造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从太阳能技术发展来看,到2003年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占全球使用量的40%以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全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从沼气利用来看,我国的沼气技术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和80年代得到大规模发展,主要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全国有户用沼气池10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0亿立方米。已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900多处,年产沼气约12亿立方米。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客观上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难以与化石能源去竞争,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关键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力度不够所至。发展可再生能源利在社会,意在长远,可再生能源很难与常规能源在市场上竞争,因此必须通过辅以特殊的能源政策,反映国家的意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信息2015》和《电力信息2015》统计报告中指出,201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天然气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源,占发电总量的22%。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2015年11月19日发布的报告,尽管拥有超3亿居民,GDP占全球GDP的4.9%,但是2014年南欧及东欧、高加索山脉和中亚的17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仅占全球总投资的0.5%。

4、未来

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利用光合作用高效获取能源的新方法。他们认为,该技术将带来一场能源领域革命,让世界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虽然俄罗斯的财政预算主要来自自然资源的出口收入,但莫斯科一家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仍努力发明可自我再生的能源。他们与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和伊朗的同行一道,正在研究一种可帮助人类摆脱石油依赖的新方法。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催化剂,它能像植物一样利用光合作用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这种催化剂是锰的络合物,可完美适用于人工光合作用,因为它取之于天然,不会破坏自然平衡。有了新发明,未来汽车燃料箱中加的将不是汽油而是液氢。科学家们说,加一次氢能跑2000-3000公里。要知道,光合作用将光转化为能源的转化率达90%以上,太阳能电池的转化率平均只有16%。该发明属于俄罗斯科学院季米里亚泽夫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及其外国同行们。“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一直未找到水分解的介质”,植物生理学研究所全球光合作用生态实验室主任帕维尔·沃罗宁(PavelVoronin)介绍说,“催化剂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我们将获得可自我再生的能源。该技术一旦得到工业化利用,将带来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太阳是取之不尽的能量的天然源泉,水是用之不竭的电子的天然源泉”。

该发明不会很快推广

科学家们接近发明可自我再生能源不过,科学家们表示,这项发明不会很快推广开来,因为在推广之前必须破译从水分子中分离氧原子过程的密码,并发现水在光合作用中的氧化原理。研究者们说,俄罗斯和外国科学家们实际上还需要重建植物的叶片结构,只有在此之后才能把他们发现的模型用于工业生产。植物生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齐坚达姆巴耶夫(VladimirTsydendambaev)介绍说:“未来利用光合作用方法生产的氢气数量将足以大规模液化并用于氢气发动机。”

5、障碍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障碍逐渐显现,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的瓶颈。这些问题和障碍可以归纳为八方面,主要有:高成本仍是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重要影响因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制造和配套能力有待提升,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政出多门,行业管理松散,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政策措施的出台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并网难成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瓶颈,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性尚未达成普遍共识,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海外市场面临异常严重的形势。

高成本


太阳能

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外部环境成本的情况下,除太阳能热水器外,我国绝大多数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热力、液体燃料产品的成本均高于常规能源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尚不具备自主商业化发展能力,限制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同时,在可再生能源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障碍,如多数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导致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电网对接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缺乏动力,导致近些年大量风电场“弃风”,石油企业对生物液体燃料纳入成品油流通体系缺乏热情,制约了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者经常以各种借口阻挠住户使用太阳能户用热水器,阻碍了国内热水器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市场容量的狭小反过来影响了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又进一步制约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总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狭小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悖论”,即“鸡和蛋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以风电和太阳能相关产品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靠短期超常规快速发展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已经将海外市场的拓展作为重点。但是,单纯依靠低成本而迅速扩张的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却遇到了技术上占尽天时地利优势的欧美企业的激烈对抗,中国企业也在这场围绕核心技术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尽管我国在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无论技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投入水平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自身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性、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研究支撑平台,缺乏清晰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和长远的发展思路,没有连续、滚动的研发投入计划,用于研发的资金支持也明显不足,导致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核心技术均来源于国外,技术上的受制于人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制造和配套能力有待提升

过去几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以风机制造为例,到2011年,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累计超过100家,国产风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明显提高。一批国外大型装备制造集团,如美国通用电气、西班牙歌美飒、丹麦的维斯塔斯、德国的恩德和印度苏司兰等国外大型风电制造企业早就在国内设厂,国内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尽管如此,我国可再生能源制造业体系仍然薄弱,配套能力不强,具体表现是:在技术上,我国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关键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垄断,如大型风电机组的轴承、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生产装备、纤维素乙醇所需的高效生物酶等。尽管情况有了改观,但从产业长远发展考虑,产业体系薄弱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厂家由于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技术开发能力低,难以降低工程造价和及时提供备件。如果中国不迅速建立强大的制造业,则关键技术与主要设备依靠进口的局面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转。

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包括能源、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海洋、气象等,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金分散,缺少协调性,冲突不断,无法形成合力,一定程度是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存在“有机构无管理”问题。由于政出多门,各级管理部门协调性差和管理混乱,存在庙多和尚乱念经、念乱经,有时甚至不念经的现象。由于管理松散,企业间、政企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造成企业各自为战,甚至出现“圈风”、“圈水”、“圈秸秆”等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表现是:盲目增大投资规模、匆忙上马大项目,产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增长相适应。例如,在风电领域,各方面似乎更注重装机规模,没有用上网电量考核风电场的绩效,使电网成为制约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光伏产业特别是多晶硅生产方面,产业规模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此外,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技术标准的缺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上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能统筹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系统有力的支持政策,扭转资源开发无序的状况。

政策措施出台滞后

首先,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经提出了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强制上网制度、分类电价制度、费用分摊制度和专项资金制度等多种制度,由于缺乏强制性目标要求,标志着该法的出台只有原则性和指导性,而缺少立法所必要的刚性(强制性不足,实施力度不够,法律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实际推动的意义,大量出台的配套政策难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过去几年中的立法执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难的问题)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政策措施不配套,不能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政策的现实要求。

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监管机制,对于能源垄断企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新能源的规划、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规划、政策制定和项目决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法律实施的报告、监督和自我完善体系,立法中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四个“结合”: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相结合、*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相结合)中,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最难实现,提出了强制上网制度,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有电送不出,送出了没有经济回报的状况依旧,提出了专项基金制度,但多数企业和投资者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几乎与《可再生能源法》同时起草,但直到《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后近两年才得以正式公布,说明**管理层面对各投资主体和各级*都来要项目、要政策的局面估计不足,政策出台速度远远跟不上产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要求。

并网难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而电力负荷在中部以及东部和南部,大量可再生能源电力必须从资源丰富地区输送到中部和东南部高电力负荷地区,如果不能统筹协调可再生能源并网、传输和消纳工作,则上网问题必然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最大瓶颈。2011年,全国风电弃风限电总量达到10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在50亿元以上,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920小时,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度降低,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600小时左右,导致了风电场运行经济性直线下降(中国风能协会,2012)。该问题在当前似乎是可再生能源界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早在2006年,就曾专家指出过,并网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是当时多数人沉浸在风电翻番增长的喜悦当中,没有对并网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电网并网瓶颈造成许多地区或者企业*放缓风电开发速度,许多已建成的风电场无法将全部电量输入电网,而且风电并网问题造成的负面效应也传导到设备制造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最近两年太阳能发电装机量的扩大,再生能源上网形势变得更为严重。

尽管国内形成了华北、华东、东北、华中、西北及南方六大区域电网,但六大电网相互独立,*独立于西北,蒙西更是与华北相对独立,整个电网达不到像欧洲大陆以及美国同步电网的相互支撑水平。虽然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很大,已超过10亿千瓦,特别是火电装机容量占到了80%,按理应对来自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间歇性的电力能够起到有效支撑作用,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关键问题是我们的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我们的认识仍停留在将风电等作为间歇性、随机性,只能影响电网安全与稳定的“垃圾电”的水平,则并网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破解的一天。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应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做到早觉悟、早行动,才能逐渐解决并网问题。

战略性尚未达成普遍共识

当前整个社会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没有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看待,多关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或是部门利益,认识片面、观念陈旧。如2009年,内蒙东部风电并网出现了限电的情况,实际上并不是电网接纳不了,而是接纳了风电就要限制火电或向其它相邻省份输电。如果把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待,从长远出发,从全局考虑,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种类多,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多种技术,且各类技术均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来自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问题和消纳问题凸显,仅靠常规政策手段来解决上述多方面的问题已很难奏效,唯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重大的制度创新,建立起一套能有效调整各方利益,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动电网建设,有效传输和消纳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电的*机制。

6、海外

贸易保护主义使海外市场面临异常严重的形势


海洋能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一直以来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然而,当我国企业刚刚拥有产品优势时,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就开始频频展开贸易保护行动,来阻击中国的产品出口。2011年11月,美国SolarWorld等7家美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向商务部提出申诉,称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市场非法倾销光伏电池,并称中国*向国内企业提供不合理补贴。美国商务部随即对中国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将对我国出口美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2.9~4.73%反补贴关税,以抵消中国非法补贴的影响。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税率达到31.14~249.96%(应诉的低-不应诉的高)。“双反”结果让中国太阳能企业出口美国的产品总税额都超过35%。同年5月30日,美方商务部初裁,中国进口的应用级别风塔得到*补贴,拟对相关企业征收13.7~26%的反补贴税。2012年7月26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行业联盟EU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果获得欧盟委员会的通过,则对当前深陷产品过剩危机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带来致命打击。因此,需要研究引入包括配额制政策在内的政策机制,快速启动国内市场,应对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得非常紧迫。

7、“十二五”规划目标

国家能源局15日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该目标,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从量到质的飞跃,建立有竞争力产业体系

2011年12月15日,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在北京召开成果总结会,会议发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到2015年,风电将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历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增长时期和能力迅速形成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在质量上实现飞跃,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梁志鹏说,2015年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可以有很大改善,可再生能源可以具备和其他常规能源同样的价格水平,此外,还将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平台、基础设施,让整个能源系统比较容易、比较*、比较情愿地接纳可再生能源,以最终实现我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我国要继续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创造新的条件实现一些突破。”梁志鹏说,“如果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做调整,电网容纳更多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会遭遇‘瓶颈’。”

借力国际合作,突破难点和发展瓶颈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模发展,我国将继续借力国际合作。“在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初期,中国主要关注的是获得国外资金支持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当前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应当实现从重资金引进向重治理合作的转变。”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说。

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王忠晶说,中国*与世界银行已经确定开展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二期合作。中国将使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约3000万美元,解决可再生能源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据介绍,CRESP一期合作从2006年开始,为期5年,共投入资金4022万美元。根据专家评估,项目的实施带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增长超过90亿元人民币,年新增可再生能源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王向东说,CRESP二期合作目标为更高效、更持续、更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把重点放在减少增量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加强上网和并网联系等三个方面。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整个能源结构互相配合、互相适应,需要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煤电的发展,使整个系统有序运行。”梁志鹏表示,这将是CRESP二期合作研究的重点之一。

拟推配额制,加强行业管理

据透露,国家能源局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目前该配额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可能在明年初形成和实施。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要继续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设计,特别是配额制、交易制度;大规模风电的并网、管理运行,包括海上风电,太阳能的分布式利用。

刘琦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风电行业管理,狠抓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提高风电技术和质量要求,对风电实行年度开发计划管理,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同时,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8、发展情况

据悉,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额为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额的29%。其中,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领域,中国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投资者。据报告指出,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提供全球三成以上的电力。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均领先全球,其中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总量高达433GW,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183GW),全球占比高达四分一。

成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2015年,可再生能源已经超过煤炭,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发电装机容量的最大来源。尽管目前煤炭生产更多的电能,但安装的风能和太阳能已创纪录水平。


可再生能源在2015年成为最大电力来源

2016年10月,国际能源署大幅提高了5年可再生能源增长的预期。因为可再生能源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得益于一些关键国家的政策强力支持及成本急剧下滑。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称,2015-2021年期间,可再生能源增速比其此前预测值要高出13%,因为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国政策的强力支持。在该预测期内,太阳能光伏成本预计将下滑25%,而陆上风电成本则下降15%。

“我们看到,可再生能源正引领全球能源市场的转变,”全球能源咨询机构执行长FatihBirol表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心正向新兴市场转移。”

2015年,全世界每天都有约50万个太阳能电池板被安装。中国占据全球风能新增装机容量约一半份额,以及占可再生能源增量的40%,2015年在中国每小时有两台风力涡轮机被安装上。

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背后有很多因素,比如更多的竞争,关键市场政策支持加强以及技术改进。尽管气候变化缓解是可再生能源强大的驱动力,但它不是唯一的动力。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亚洲国家,在改善能源安全方面,减少致命的空气污染及多样化的能源供应,与不断增长的低碳能源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9、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国际能源巨头、BP集团在上海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水电)同比增长了14.1%,增加了5300万吨油当量,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其中,中国超过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比例只有4%,但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长量占全球能源新增量的1/3。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从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因子。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和太阳能累计装机量均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这是去年发生的最新变化。”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0%,超过经合组织总增量。

我国太阳能企业、天合光能首席品牌官杨晓忠说,中国一直是光伏大国,主要指中国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规模在世界上领先优势明显。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光伏发电的应用,从2013年至2016年中国连续四年光伏装机规模排名全球第一,累计排名也实现了第一。中国光伏产业注重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制造规模、产品质量和应用技术等都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杨晓忠介绍,如今,天合光能依靠设在企业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汇集全球*行业专家,共同研发创新,已经16次创造并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世界纪录。

BP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核能增长的主要来源。2016年全球水电产量同比增长2.8%,相当于2710万吨油当量,其中,中国贡献超过40%。在核能领域,2016年全球核能产量同比增长1.3%,增加了930万吨油当量,而中国核能产量增速达到24.5%,增量为96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全球核能生产净增长全部源自中国。

在戴思攀看来,当前,中国核能产业发展受到全球瞩目。出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考量,欧美等传统核能领域的领导者正在放缓核能发展步伐,核能产量下降。而这些缺口正在由中国来填补。随着技术突破,中国大力推动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如今,中国核能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在能源清洁转型中担当重任,未来也将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的样板。

在二氧化碳排放领域,能源效率加速提高、能源结构加速调整使得全球碳排放增长步伐放缓。而中国碳排放已经出现下降势头。BP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增长0.1%,而中国碳排放同比下降了0.7%。

戴思攀说,三年前,全球碳排放每年增长2.5%,而近三年,碳排放几乎没有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离巴黎协定目标更近了。中国在这一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继过去十年碳排放增长超过75%以后,中国碳排放实际上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将是一种长期结构性的变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当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已经越过峰值,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使得非化石能源在中国已经进入商业化规模发展阶段,单位成本迅速下降。我国有望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预计二氧化碳排放有望提前达到峰值。

上一篇:施甸县

下一篇:水轮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