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土地规划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7:24:37
...

土地规划指*或其他公权机构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目的、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约束性规定。

1、土地规划含义


土地规划图

土地规划也称土地利用规划,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实现该优化组合的安排。

2、土地规划特点


土地规划图

1、政策性。*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有必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行为,是为一定的制度服务的,而不是一项纯技术、价值中立的工作。

2、整体性。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要求规划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维的,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维目标之间协调,以及多种技术和手段的采用。

4、折衷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衷性,使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各部门各业用地的满意方案,但不追求最优方案。

5、动态性。由于规划本身的不确定性、灰色性,要求规划实施中的主客观情况一成不变是不切实际的,规划要在实施的反馈中定时修正。但是允许修改和完善规划绝对不能助长其随意性,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

3、土地规划现状


土地规划图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不适应。

从当今的形势看,建设用地将呈现快速扩展的趋势。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资源总量供需和时空布局问题,促进了各项建设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但从整体上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设用地指标偏紧,虽然每年的规划调整缓解了部分土地供需矛盾,但仍然难以满足用地的需要,建设用地的扩展将很快突破现行规划。

2、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加快。

虽然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中已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分析预测,但实际情况与这种预测差距太大。因此,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已经与土地利用现状出现了严重脱节的情况。

3、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特别是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土地规划的任务

面对土地供需的严峻形势,土地规划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

一是要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土地保障。土地具有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统筹协调解决好各行业用地矛盾,通俗地讲就是要解决好“四子”问题,即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好房子。任何一项没有解决好“四子”问题的规划都不是一个好规划。

二是要统筹土地利用与布局。国家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给予体现。

三是要参与宏观调控。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土地和金融作为调控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的两个重要手段,土地规划是实现这一手段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土地的调控作用是土地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编制规划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在微观层面,优化土地利用和布局,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提高土地产出。在经济转型时期,编制规划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解决部门之间用地矛盾,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在*市场经济时期,编制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要做到统筹各地、各业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