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总角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17:46:20
...

总角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出自《诗经》,其中《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中文名:总角

定义类型: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8岁

称谓来源:《诗经》

1、年龄称谓简介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2、年龄称谓来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3、“总角”释义

总角是指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彦彦”,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4、资料解释

1、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陈书·韩子高传》:“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宋苏轼《被酒独行》诗之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闿运《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君孝思纯穆,神情渊静,总角之年,研精六艺。”

2、借指童年。

晋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唐刘知几《史通·自叙》:“故始在总角,读班谢两《汉》,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清刘大櫆《祭族长嗣宗先生文》:“我始总角,翁犹壮年。”

上一篇:膝下

下一篇: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