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 2022-09-27 19:21:48
...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位于武威市城区内,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以丰富的展品、逼真的场景、珍贵的史料,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角度、全方位,形象直观地展现了以雷台汉墓出土文物为代表的武威汉文化。

中文名称: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57号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

门票:免费

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

1、博物馆简介


雷台一号汉墓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5月,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现管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台汉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台观,雷台汉文化陈列展厅,养护绿地59000平方米(其中水面14000平方米),保洁面积50000平方米。雷台汉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展示、征集、考古、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充分展示武威汉代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同时,还担负着旅游接待、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

博物馆内设机构6个:办公室、财务部、保卫部、宣教部、保管研究部、环境管理部。

2、博物馆历史


汉文化陈列

雷台旅游景区位于武威市城区内,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距今1628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冶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周围古树参天,湖波荡漾,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1969年9月在雷台下东南角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距今1800多年)大型砖室墓,墓道通长40米,出土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和艺术价值最高一匹铜奔马。1971年9月全国著名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铜奔马作为中国考古文化优秀代表到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3年5月,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展厅正式建成,相继举办了《武威天马艺术展》《武威国宝级文物展》等专题展览。2009年,对陈列展厅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空间重构,分组分类,将实物、照片、文字和场景复原、微缩场景、三维虚拟、雕塑等现代布展手段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形成富有雷台汉文化特色的《天马西来———雷台汉文化》陈列,分为雷台惊世、汉风马韵、马啸河西、丝路马影四部分,对宣传武威、提升武威的知名度以及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3、藏品精品

彩陶旋紋瓶


彩陶旋紋瓶

橙紅陶,黑色彩紋。口唇繪一圈斜三角紋。以腹部兩面的中心大圓與腹部兩側的小圓為旋心,形成渾然一體而動感很強的旋紋。旋紋是馬家窯彩陶的主要紋樣之一,並且運用了點(圓)定位的方法,將定位點相連成旋紋結構線,並依此延展出複雜多變的旋式圖案。

马家窑类型水纹瓶

马家窑彩陶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一件举世无双、空前完美的艺术杰作,是传说中天马的铜铸偶像,也是古代西域良马的真实写照。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

这匹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

这一文物瑰宝1969年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后,曾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轰动和高度赞誉,称它是“绝世珍宝”、“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艺术作品的最高峰”。它踏鸟追风的奇妙艺术造型和匠心独运的力学平衡原理,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天才的中国”美称。1996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马踏飞燕”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2002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将“马踏飞燕”复制品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马踏飞燕”再次为我们赢得了荣誉。“马踏飞燕”曾先后四次“跃上”国家名片,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的佳话。

后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以后,这匹马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天下的人们所熟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称这件铜奔马为“中华第一马”,实不为过。

“马踏飞燕”出土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之间,“马踏飞燕”及其蹄下所踩的飞鸟名称、铜车马俑阵的排列及其出土地雷台汉墓的墓葬年代、墓主人、墓葬内古井等一揽子被称为“马踏飞燕”之谜系列问题,成为史学界和文化界甚至包括动物学界等多个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究、报刊竞相热烈讨论的问题。据统计,国内各界给铜奔马提出的称谓除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名的“马踏飞燕”外,还有“铜奔马”、“天马”、“马超龙雀”、“马踏龙雀”、“天马龙雀”等近40种名称。最常用的是“马踏飞燕”、“铜奔马”、“天马”等几种。一些主要称谓的不同观点如下:

“铜奔马”说。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谓。

“马踏飞燕”说。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称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马踏龙雀”说。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称“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飞燕骝”说。为铜奔马正名。前面几种名称,看似有些道理,但明眼人一细致品味便不难发现——其中无一不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特点。最近有资深学者提出“飞燕骝”这个名字,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堪称迄今为止“马踏飞燕”这座著名的青铜雕最贴切的名字。武威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天马”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马神——天驷”说。与前几种说法一样,“天马”说也受到了置疑。有人提出:“天马”在汉代专指大宛汗血马及与此有关的宫内陈列品。东汉明帝为置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天马”)于洛阳,曾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宗室女子,或令大军征战,才求得汗血马,是谓“天马”,为此作《西极天马之歌》,为帝王祭天礼乐之一,以歌颂汉家天子的功德。因此,无论“天马”是指真马还是铜马,都只是皇室威仪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武威东汉墓主张姓将军怎能例外?因此,有人又提出这具铜马俑是“马神——天驷”。“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应该说,以上五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得通,但迄今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然而,不管最终采用哪个名称,这具铜马俑终将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墓主人的官职和职业特征来说,都是合理的,“天驷”者犹言驷马行空,以足踏飞燕来说明“天驷”和象征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应该说,以上五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得通,但迄今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然而,不管最终采用哪个名称,这具铜马俑终将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

“马踏飞燕”出土后,被郭沫若先生慧眼识珠,并调到北京展览后,引起国内外轰动。它的图片传至大江南北,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在对其艺术造型惊叹不已的同时,纷纷在各大媒体发表评论进行赞誉和评价,对其命名、时代、作者等问题开展了长期争论,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许多城市和企业将其作为“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的精神象征,以其作为商标的图形或者企业的标志。

郭沫若:“它是这批古物中的宝中之宝!堪称汉代艺术之宝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作品!”

常书鸿:“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就是我们在20余年前纵览古今中外,不曾找到的一件珍贵的文物”。

臧克家:“这只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品,它是优美的艺术杰作,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它为*社会大放异彩”。

1973年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著名学者常书鸿先生的文章《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学习祖国历史文物笔记》。

1982年《考古文物》第二期发表了顾铁符先生的文章《奔马“龚马”,马式——试论武威奔马的科学价值》。

1984年《西北师院学报》第三期发表文章《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命名商榷》。

1999年第二期《陇右文博》发表铜奔马研究专集,纪念铜奔马出土30周年。

5、荣誉

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2月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5月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2005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全国科技协会确定为全国科普基地。

6、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17:00(16:00停止入馆)开放;周一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参观须知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同时给宁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每天上午限定500人次参观,下午500人次。

参观者持个人有效证件到发票处领票参观;团体观众须提前预约。

请勿喧哗、玩耍嬉闹和在展区内拨打、接听手机;展区内禁止吸烟。

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禁止用三脚架固定拍照。

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须有监护人陪伴参观,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者须有人陪伴参观。

请保持馆内环境卫生的整洁,请不要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

请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本馆讲解、临时性特别展览、语音导览仪等实行有偿服务。

衣冠不整者;智障人士;酗酒且酒意明显者;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者;带宠物者禁止入内。

服务热线电话

0935—221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