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

科普小知识2022-09-27 21:45:47
...

2016年6月,*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在闽江之畔落成。

1、关于纪念碑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系许集美、黄扆禹等老同志应老区群众要求而提议建立,位于闽江公园北园望龙园,碑体呈三面红旗叠加飘扬状,由每块重15吨的六块优质花岗岩雕刻组合,长12米,高2.2米,厚1.3米。

碑的正面(即北面)镌刻“*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落款为福建省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下面有4组表现*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史实的浮雕。

碑的东面镌刻*总书记的一句话:“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碑的西面镌刻着许集美提供的我省著名书法家潘主兰撰写的对联:“天地有正气,*不夕阳。”碑的南面为碑文,记录闽浙赣边区革命史。

2、建碑初衷

2016年6月26日,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应老区群众要求,革命前辈许集美、黄扆禹提议建立*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许老还亲自主持纪念碑建造的全过程。纪念碑整体呈三面红旗叠加飘扬状,由六块每块重15吨的优质罗源红花岗岩雕刻组合,长12米,高2.2米,厚1.3米,为福建省惠安雕工刻制。

纪念碑位于福州市北江滨公园望龙园草地上,厚重庄严,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3、建立意义

闽浙赣边区是福建省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的两块根据地之一,具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边区就建立了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时期,闽北、闽东、闽中等地区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

闽浙赣边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历史悠久,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建有党的组织。闽浙赣边区的*员和人民群众,在及其艰险困难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遭遇挫折而一再奋起,历经磨难而忠诚不改,英烈之士迭出,智勇之举频现,赢得“红旗不倒”的赞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的重大贡献。

主力红军长征后,边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随后进行了抗日反顽斗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卓著成绩,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碑文详情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

纪念碑整体呈三面红旗叠加飘扬状,由六大块每块重15吨的优质罗源红花岗岩雕刻组合,长12米,高3.37米,厚1.125米,为我省惠安雕工刻制。纪念碑座于福州市北江滨公园望龙园草地上,厚重庄严,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碑的正面(北面)刻: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

福建省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2015年秋立

其下雕刻4组*闽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的场景。

东面刻*总书记的一段话(未落款):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

西面刻许集美提供的我省书画家潘主蘭撰写的对联:

天地有正气,*不夕阳。

南面为碑文,约640字: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碑文

闽浙赣边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就建有*组织。土地革命时期,闽北、闽东、闽中各地,革命斗争此起彼伏,绵延不息,先后建立了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其中闽北、闽西北等苏区成为*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后,闽浙赣边区军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枪来自闽浙赣边区。1938年6月,按照**指示,闽浙赣特委、闽东特委、闽中工委合并组成*福建省委。省委统一领导党的活动,努力保持南方战略支点,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得到党*的充分肯定。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月,根据**关于福建党组织要“向浙赣各省、向皖南发展”的指示精神,福建省委改为闽浙赣区党委,9月,改称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委先后辖闽北(包括赣东北地区)、闽东北、闽东、闽浙边、闽赣边(闽西北)、闽中地委,浙南、处属特委,湘赣边工委和省委城市工作部等。省委领导各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武装部队发展到三万多人;在城市开展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条战线斗争;迎接和配合大军南下,解放了闽浙赣边区八十多个县市。

闽浙赣边区的*员和人民群众,在极其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遭遇挫折而一再奋起,历经磨难而忠诚不改,英烈之士迭出,智勇之举频现,赢得“红旗不倒”的赞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事迹感人至深,其精神可昭日月,特立碑以纪念。

福建省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

2015年仲秋

5、地理位置

*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位于北江滨公园望龙园。

上一篇:*杓兰

下一篇:瑶里改编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