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改编纪念碑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这支部队离开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了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留守处旧址,现已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8年5月,县委、县人民*在瑶里建了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陈毅之子陈昊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领导和省、市、县领导数百人参加了揭碑仪式。
1、纪念碑简介
瑶里改编纪念碑
2、纪念碑历史
瑶里是著名的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中国*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并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为了胜利完成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新四军高级将领陈毅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亲临瑶里指导。整编工作分统一*,思想整顿,加强军事训练,扩编等四步进行。
1938年1月,新四军在瑶里"敬义堂"设立了招兵处,并分别到祁门、休宁、至德和浮梁、景德镇的广大农村城镇宣传,十多天扩军200多人。部队在整编期间,召开了边区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会,传达了党*关于改编的决定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具体指示,同时宣布成立皖赣浙省委,以李步新为书记。陈毅在瑶里程氏宗祠召开的群众大会上讲了话,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经过整训改编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于同年2月底开赴安徽县岩寺。3月中旬,根据新四军军长叶挺命令,正式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陈毅为第一支队司令员。不久,这支部队便离开了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了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留守处旧址,现已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1988年5月,县委、县人民*在瑶里建了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陈毅之子陈昊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领导和省、市、县领导数百人参加了揭碑仪式。
3、周边景点
宏毅祠
弘毅祠
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
人物简介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元帅(十大元帅之一),*的卓越*,**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第七、九届*委员、第八届*政治局委员。
瑶里改编旧址
瑶里改编旧址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推动皖赣边区各界人民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筹集物资,支援抗战,并在瑶里的敬义党设立了新四军瑶里留守处,成为中国*在国统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华仁寺、程家祠堂、敬义堂三处古建统称为“瑶里改编”旧址。2000年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初,在陈毅等同志的领导下的三支红军游击队,遵循党*指示,汇集到瑶里进行部队改编和整训。清代建筑华仁寺为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旧址。1938年2月10日,根据党*指示,陈毅同志在瑶里程家祠堂组织召开了抗日誓师动员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号召各处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
瑶里改编纪念碑
1938年1月,新四军在瑶里"敬义堂"设立了招兵处,部队在整编期间,召开了边区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会,传达了党*关于改编的决定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具体指示,陈毅在瑶里程氏宗祠召开的群众大会上讲了话,不久,这支部队便离开了皖赣边区根据地,奔赴了抗日前线。留下的部分人员,设立了"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处理善后事宜。留守处旧址,现已列为市级保护文物。1988年5月,县委、县人民*在瑶里建了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瑶里改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
上一篇:闽浙赣边区革命纪念碑
下一篇:康献褚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