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机场
哈密机场(ICAO:ZWHM;IATA:HMI)属军民合用机场,东距敦煌机场313公里,西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514公里。哈密机场始建于1932年。现有的哈密军用机场是1964年在原哈密民航机场的场址上修建的,1964年至1981年曾为军民合用机场,其规格标准是按当时的军用机场标准及军用飞机使用设计,2008年扩建改为军民合用。2015年6月8日,哈密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此次扩建将采用不停航施工方式,建设项目主要为通讯导航和场道两大工程,共分为三个施工区域,即机场跑道、滑行道、站坪,旨在提升机场的运营能力和保障水平。哈密是*最早设站通航的城市之一。1932年,哈密机场就开辟了上海—*—苏联到德国柏林的国际航线,抗战期间,哈密机场成为转运抗日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1981年停航,2007年复航。
中文名:哈密机场
外文名:HamiAirport
IATA代码:HMI
ICAO代码:ZWHM
机场地址:*哈密312国道哈密机场
通航时间:1932年
机场跑道:2800mx45m
跑道数:1条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哈密机场始建于1932年,现有的哈密军用机场是1964年在原哈密民航机场的场址上修建的,1964年至1981年曾为军民合用机场,其规格标准是按当时的军用机场标准及军用飞机使用设计,2008年扩建改为军民合用。哈密是*最早设站通航的城市之一,1932年,哈密机场就开辟了上海—*—苏联到德国柏林的国际航线,抗战期间,哈密机场成为转运抗日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
1981年停航。
2007年的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使这个老机场焕发新生。
2011年,机场保障旅客72647人次,货邮吞吐量39.3吨,保障航班起降978架次。
2012年12月22日,随着南航CZ6687次航班的顺利降落哈密机场,标志着哈密机场2012年旅客人数突破10万人次。随着哈密经济迅速发展,来往客商数量逐年加大,年旅客吞吐量由最初2009年的3万人到2012年12月22日突破了10万人。
中国民航局《2014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哈密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在全国的第126名,达235,404人;货邮吞吐量排在全国的第131名,达424.2吨;起降架次排在全国的第128名,达3,450次。
3、硬件设施
哈密机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哈密机场计划2013年新建两个机坪,将跑道加长400米,增至2800米,级别由4C哈密机场升至4D,将满足757机型以下飞机降落。
改扩建后的机场规模为:飞行区等级为4C标准,对现有长2400米、宽50米的跑道实施水泥混凝土浇注;航站区按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27万人次需要设计,新建民航站坪2.76万平方米,共计4个C类停机位;新建航站楼4875.5平方米,配套建设空管、气象、导航、通信、供电、供水、消防等一系列辅助设施,机场建成后可满足B—737系列机型全载起降需要。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953万元。
4、航班航点
哈密机场2017-2018年秋冬季航线下表:
航班号 |
航空公司 |
机型 |
始发->经停->到达 |
前站起飞时间 |
到达哈密时间 |
哈密起飞时间 |
下站到达时间 |
班期(每周) |
CZ8743 |
中国南方航空 |
B738 |
郑州->哈密->喀什 |
09:10 |
13:00 |
13:55 |
16:30 |
135 |
CZ8744 |
中国南方航空 |
B738 |
喀什->哈密->郑州 |
18:08 |
20:30 |
21:20 |
00:30(+1) |
135 |
CA1299 |
中国国际航空 |
B738 |
北京首都->哈密->石河子 |
07:55 |
11:40 |
12:40 |
14:20 |
2467 |
CA1300 |
中国国际航空 |
B738 |
石河子->哈密->北京 |
16:00 |
17:25 |
18:25 |
21:30 |
2467 |
CA1229 |
中国国际航空 |
B738 |
北京首都->哈密->吐鲁番 |
07:25 |
11:10 |
12:10 |
13:25 |
135 |
CA1230 |
中国国际航空 |
B738 |
吐鲁番->哈密->北京首都 |
14:25 |
15:40 |
16:40 |
19:35 |
135 |
CA4257 |
中国国际航空 |
A319 |
成都->哈密 |
15:50 |
18:50 |
-- |
-- |
246 |
CA4258 |
中国国际航空 |
A319 |
哈密->成都 |
20:05 |
23:05 |
-- |
-- |
246 |
MU5605 |
中国东方航空 |
A320 |
上海浦东->哈密->乌鲁木齐 |
15:35 |
20:50 |
21:40 |
22:50 |
15 |
MU5606 |
中国东方航空 |
A320 |
乌鲁木齐->哈密->上海浦东 |
10:35 |
12:10 |
12:55 |
16:55 |
26 |
GS7651 |
天津航空 |
E190 |
西安->哈密 |
06:25 |
09:30 |
-- |
-- |
1357 |
GS7652 |
天津航空 |
E190 |
哈密->西安 |
10:10 |
13:05 |
-- |
-- |
1357 |
UQ2541 |
乌鲁木齐航空 |
B738 |
乌鲁木齐->哈密->郑州 |
10:20 |
12:05 |
13:00 |
16:10 |
1234567 |
UQ2542 |
乌鲁木齐航空 |
B738 |
郑州->哈密->乌鲁木齐 |
17:15 |
21:05 |
22:05 |
23:15 |
1234567 |
2013年8月27日,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执飞的北京—哈密—库尔勒往返航线将正式首航,执飞机型为波音737,每周飞行3班(周二、周四、周日),航班号为CA1267/8,北京起飞时间为07:30,哈密起飞时间为11:45,库尔勒到达时间为13:15,库尔勒起飞时间为14:00,哈密起飞时间为16:10,北京到达时间为18:50。开航机票半价起售。
*机场集团哈密机场总经理陈军介绍:这一航线的开通增大了哈密的人流、物流的发展,同时对哈密机场来说也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将努力提升哈密机场的服务水平,为哈密社会的老百姓、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哈密机场是进疆航路第一空港,北京—哈密—库尔勒往返航线开通后,哈密出疆航线将达到3条,疆内航线3条,每周往返航班达到27个,极大地满足哈密各族群众出行的需要,也将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5、发展现状
哈密机场
2008年12月5日12时05分,一架由乌鲁木齐国际场起飞的机号为B5233(中国南航)的波音737-700飞机在哈密机场降落.这标志着哈密机场试飞成功.
2008年12月16日.10:10分,载着哈密各界人士和自治区领导的航班号为CZ6687,飞机型号为B-737-700系列飞机成功降落在哈密机场,这标志着哈密机场成功复航!从12月17日起,哈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和乌鲁木齐飞往哈密的航班均采用法国支线飞机ATR-72.其可容纳乘客74人左右.全程票价为800元.不过到明年三月份前,中国南航*分公司会对机票进行三折销售,打折后机票总费用为330元(含基建费10元燃油附加费80元)
目前只开通哈密--乌鲁木齐航线.明年有望开通乌鲁木齐--哈密(经停)--敦煌航线.
6、复航扩建
2008年11月25日,从哈密机场指挥部传来最新消息,即将首航的哈密机场已经获准开通的第一批支线机场航线有3条,分别是哈密至乌鲁木齐对开、哈密至库尔勒对开、哈密至敦煌对开。2009年将有望开通哈密至兰州对开、哈密至西安对开及乌鲁木齐——经停哈密——广州(包机)。
哈密民航机场始建于1934年,现有的哈密军用机场是1964年在原哈密民航机场的场址上修建的,1964年至1981年曾为军民合用机场,其规格标准是按当时的军用机场标准及军用飞机使用设计。
改扩建的哈密机场属军民合用机场,东距敦煌机场313公里,西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514公里。地处吐哈盆地北缘的巴里坤山和喀尔里克山的山前洪积扇平原的中部,海拔高程824米,位于哈密市城东偏北方向,距老市区中心12.5公里,场地开阔,机场净空条件良好。
该次改扩建的机场规模为:飞行区等级为4C标准,对现有长2400米、宽50米的跑道实施水泥混凝土浇注;航站区按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27万人次需要设计,新建民航站坪2.76万平方米,共计4个C类停机位;新建航站楼4875.5平方米,配套建设空管、气象、导航、通信、供电、供水、消防等一系列辅助设施,机场建成后可满足B-737系列机型全载起降需要。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953万元。
一架美国产“奖状560”校验机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机舱门徐徐打开,以周荣魁为首的国家民航总局校验中心的机组成员一行7人渐次走下旋梯,机场常务副总指挥、地区发改委主任管白栎率部信步上前与他们握手交谈,几分钟后大家乘坐“考斯特”离开了停机坪。“奖状560”校验机在略显空旷的停机坪内越发抢眼。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架飞机组合成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即将启用的哈密民用机场停机坪迎来了第一架民用飞机的降落。事件的构成在瞬间完成,然而,这一瞬间却是哈密人民16年民航复航梦想成真的“集大成”。
11月21日下午,哈密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和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张文全亲切看望了前来为哈密民用机场做航校的国家民航总局校验中心的机组成员,对所有机组人员为哈密机场尽早实现复航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感谢。
11月23日,经过专家一天半时间的严格校验,国家校验机组顺利完成各项校验任务,哈密机场各项技术指标和飞行程序全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要求,这个结果意味着哈密机场复航已经进入倒计时。听着时间的指针在嘀嘀哒哒的律动,机场常务副总指挥、哈密地区发改委主任管白栎仿佛听到自己脉搏的跳动,16年的岁月更迭,为漫长且充满挑战的哈密民航复航之路披上了太多神秘的色彩,当通过管白栎的追忆揭开复航路的神秘面纱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哈密地区历届领导力挺机场复航的睿智与魄力,更凸显了哈密人民蓝天圆梦的锲而不舍。
赛福鼎·艾则孜亲笔信开启哈密机场复航路
2007年8月7日,1000多羽信鸽驮着和平与繁荣振翅高翔,彩球载着自豪与荣光雀跃纷扬,欢快激越的鼓声、灵动飞舞的彩绸、特色独具的民乐激荡的是梦想成真的酐畅淋漓,16响礼炮绽放了馨芳万里的绚烂之花。
8月7日上午10时,是哈密人民永远铭记的里程牌式的时刻,哈密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盼望已久的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6年复航路终于在哈密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花开”。可有谁清楚,这一项目在“开跑”的过程中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是2003年接手机场建设的,说起最初的复航路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赛福鼎·艾则孜,曾给国家计委写过一封亲笔信,信上说,哈密机场复航很重要,请国家计委尽快立项。正是赛福鼎·艾则孜的这封亲笔信开启了哈密机场复航路,从那以后,历任地区领导都在任职内为这个项目不停地努力。”管白栎清晰的记忆简直令人咋舌。
因为国家机场建设的规划不断调整,自1991年至2000年,哈密地区针对国家的规划提出了多种机场复航项目方案。虽然这些方案最终也没能实施,但却包含着众多人士的心血。到了2001年,按照国家的审批程序,项目批复更加严格了。从项目建议书到预可行性报告再到可行性报告,无不透着严谨与缜密。而此时又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那就是国家出台了停止军民联航的政策,这与地区军民联航的设想“背道而驰”。当时地区计委党组书记马义民正主抓复航工作,为了能够让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哈密机场的立项报告,马义民“泡”在国家计委交通司铁航处与处长进行着“周旋”。怎奈这位处长总是不给马义民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且还说:“机场复航这么大的事,我连你们主任的影子都见不着还谈什么谈?”一句话警醒“梦中人”,马义民回过头就给管白栎打电话,将这位处长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管白栎。接完电话的管白栎立马动身乘火车去了乌鲁木齐,然后转飞机直飞北京。“北京与哈密的气温差得挺大,当我穿着厚厚的棉衣飞到北京时,为了‘体面’地见到那位处长,马义民拿着一套薄一点的衣服等着我,我是在飞机场的洗手间匆匆忙忙换的衣服,我记得特清楚,衬衫上都是褶子,可为了早点见到领导根本就顾不了许多了。”就这样,8小时的火车、4小时的飞机,当管白栎奇迹般地出现在那位处长面前时,他吃惊的同时也被哈密人复航的执着深深打动,他不失诙谐地说:“管主任,那我们就‘开张’吧!”听到这话,管白栎和马义民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哈密机场
虽然哈密人民的执着得到了国家对哈密机场立项的批复,但哈密机场复航还是被推后了几年。“最关键的是国家对西部支线机场的建设有一个总体规划,而*机场建设也有一个排序,这也是哈密机场复航时间推后了几年的原因之一。”管白栎回忆说。
2004年,复航项目再次出现“波折”,谈起这次“波折”,一向严谨的管白栎竟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颜。原来,因为哈密地区的不懈努力,哈密机场复航的预可研报告已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于是国家发改委不停地催促自治区赶紧完成相关手续的审报,可当时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和另一个机场建设项目是同时报给国家发改委的,而且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人士评价,哈密机场复航项目方案无论从技术资料、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工作的成熟程度而言都应做优先安排,只是考虑到*支线机场总体建设排序,才将哈密机场的复航建设项目暂停批复。“有时候劲使大了也会不行,幸好是有惊无险。”想起这一大水险些冲了龙王庙的“跳级”使劲历程,管白栎的笑意里透着无尽的馨香。好在当时哈密地区严格服从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规划,始终没有停止过工作,并积极努力着。
转眼,时间到了2005年。管白栎透露说,2005年是哈密机场复航的又一个分水岭,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复期间,2005年12月7日,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专程来*调研,与自治区人民*达成了“关于加快*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改造复航哈密机场,使支线机场等级满足B-737系列机型起降需要。这也就是否定了哈密机场先期所做的设计投资7500万元、能飞就行的建设目标。必须要在75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才能行得通,这就意味着以前所走过的申报程序必须重新再来。有些举棋难定的管白栎向已经就任哈密地委书记的郭连山做了详细汇报。“该重新做的重新做,该补充的补充,一定要达到要求。”郭连山书记果敢决策坚定了管白栎的信心。
项目开跑故事多书记短信不停歇
重新做项目建议书、重新做可行性研究报告、重新由中国民航咨询公司进行评估、重新签订与**自治区和兰州军区补充协议;重新向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总局、空军、总参谋部等部委进行申报和审批。自2005年至2006年,哈密地区发改委的工作人员,对有关哈密机场复航的所有以前的资料按照申报程序要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至2007年4月28日,管白栎经手的各种需要签字、盖章的文件就达160个之多。而说起项目“开跑”的故事,有两件事让管白栎难以忘怀。
一件是在国家支线机场政策调整之前的2002年。2002年是什么年头——“非典”肆意的年头,管白栎清晰记得,那时繁华的北京街头基本上就没什么人,而他直接打交道的国家发改委更是“戒备森严”,除去工作人员,外地人一概不让进门,只是在门前设置了一个临时接待处,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办事人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白栎在北京一呆就是两个多星期,天天到临时接待处“准时报到”,做着复航的各种努力。另一件事发生在2006年。那时机场建设要总参作战部批复签署意见,为此,管白栎每天早晨5点从北京*办事处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位于北京西山的总参作战部。“从总参作战部门口到领导办公室要经过6道盘查,常常是等我到了第6道门时,人家已经下班了,这样的程序我重复了有半个多月。而在这段最艰难的时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郭连山书记天天发短信询问事情进展情况。”项目“开跑”的故事让管白栎感慨万千。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半个月之后,管白栎再到总参作战部的第6道门时已经可以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吃饭了。“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初,我不停地在北京、兰州之间来回地飞,去过多少次北京、兰州我已经记不起来了。”窥一斑见全貌,16年的复航之路,有多少数据要提供,有多少文件要出台,有多少技术参数需要获得批复,庞杂的工程包含了多少人的辛勤付出。
2007年4月,哈密机场复航之路完成了最艰难的“跑项目”阶段,转入设计评审阶段,与此同时,地区成立了由哈密地区、*机场集团、兰州军区空军三家组成的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工程联合指挥部,时任哈密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的黄三平任总指挥长,管白栎为常务副指挥长,肖强、李健任副指挥长。2007年6月,由空军设计局和*建筑设计院共同担纲完成的哈密机场建设蓝本“出炉”,并通过专家初步评审。一个项目的上马总要经过有关专家严格的评审,哈密机场复航项目更是经历了几多评审风暴。最后一次评审中关于航站楼建筑面积的改变曾令哈密地区的领导“惊”出一身汗。
那是2006年的夏天,国家有关西部支线机场建设规划调整之后,争议风暴再次刮起。“这次评审焦点是‘有无必要把哈密机场的飞行等级由3C级调整为4C级。’一开始专家们也是各抒己见,凭心而论,专家们挑剔的目光对机场建设有利无害,但为了让他们达成共识,我们和每个专家都见面,向他们阐述我们的理由,最终取得了他们的共识。”无论提及哪次评审,管白栎都能准确无误地描述出当时的场景。而这最后的一次评审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插曲”。评审前提供的航站楼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根据哈密的旅客吞吐量和气候情况,指挥部决定将建筑面积调整为4875.5平方米。这一改动遭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质疑,因为如果要改动还要重新进行评审。而当时全国各地的专家已经陆续赶到乌鲁木齐。一边是即将召开的评审会,一边是关于不符合标准的质疑,关键时刻郭连山书记再次果敢拍板,让管白栎连夜前往上级主管部门“攻克难关”,寻找变通之途。俗话说事在人为,管白栎的机敏让这一问题最终迎刃而解,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让步,允许先按标准参加评审,之后再补办相关手续。
2007年9月12日,新到位的哈密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机场建设总指挥长张文全下达了哈密民用机场开工命令,通过最后评审的哈密民用机场建设终于进行了第一方混凝土的浇注,这标志着哈密民用机场正式进入了施工阶段。由空军第七总队承担的混凝土浇注工作以日均浇注800平方米的速度推进,5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所有浇注工作,堪称*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2007年11月,机场跑道完工,跑道建设期间,驻地空军转场到武威。12月7日,第一架曾转场到武威的军用飞机降落在新建成的跑道上,第五飞行学院院长刘家鹏下飞机后,面对张文全关于“新跑道感觉如何”的询问,说的第一句就是:太舒服了!这一天,机场举行了简朴却又隆重的“接装”仪式,尽管天气寒冷,但大伙像过节一样兴奋不已。
在机场建设过程中,联合指挥部发挥了中枢神经的核心作用,高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所有机场建设工作者钦佩。继黄三平卸任后,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张文全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担起机场建设总指挥长这一重任。承担机场航站楼建设的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机场施工负责人张存网就对指挥部指挥者的现场指挥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佩服之情。他说,进入机场建设施工以来,张文全、管白栎、肖强、刘曙平、李俊义等人就成了施工现场的“常客”,许多问题都在现场得以解决,现场指导也是因地制宜,卓有成效。而在指挥部内部,管白栎、肖强、刘曙平、李俊义4人与张文全签下“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让哈密机场的建设成为哈密社会发展史上辉煌的证明。
2008年2月中旬,各项实质性工作全面铺开,而此时国家专项资金尚未到位。众所周之,哈密机场建设资金是由国家资金、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自筹资金3块组成,而国家资金的拨付工作是按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有计划实施拨付。施工时,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资金拨付正在酝酿当中,离实际到位还有一段时间,为此,机场建设指挥部将这一情况向地委书记郭连山做了汇报,寻求解决的办法。郭连山了解这一情况后做出批示:地区财力就是应该向重点项目倾斜。地区财政局立即从地区财政中拿出1500万元进行及时“补给”,之后又赶赴乌鲁木齐向自治区党委做了汇报,相关部门在自治区党委的授意下迅速做出反映,很短的时间,资金不断向机场建设专项账号上聚拢,资金时间差上的快速反映确保了工期的进度,而国家专项资金的到位更夯实了机场建设的根基。可以说,是地委书记为建设资金保障的亲力亲为欣慰了每一位机场建设者的心。
2008年4月,天气转暖,18支建设队伍、30多个专业、800多人一起开进哈密机场建设工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机场建设的最后冲刺。正所谓有喜有忧才是生活的味道,对于机场建设曾经面临的困难,管白栎也是毫不隐讳。他回忆说,最突出的困难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正如他所言,机场建设这一专业性极强的大型工程不是一般技术人员所能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指挥部一方面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不断地学习,一方面紧紧依靠*机场集团公司,而对于设计专业性极强的建设项目,他们就在乌鲁木齐召开专业技术研讨会,同时向空军设计局、*建筑设计院求援,并紧紧依靠监理的现场解决和远程会诊来完成。作为机场复航建设的常务副总指挥,管白栎的感触可谓五味杂陈,既感到无尚荣耀又感到压力巨大。他说,机场建设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如何快速做出决策、如何在机场建设这一大系统工程中体现“一盘棋”的建设主导思想等等,都需要指挥者果敢、睿智的指挥能力来支撑,毫无疑问,这是每位指挥者面临的严峻考验。因此,机场指挥部的成员上至机场指挥部总指挥——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张文全,机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地区建设局副局长肖强,*机场(集团)公司修建工程部副总工、机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健等,下到指挥部具体办事员都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而对于自己的忙碌,管白栎的解释显得很低调:“机场建设对哈密今后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只想在任期内为老百姓扎扎实实地做点实事!”质朴的话语中让人捕捉到的是为官一任的忠诚与真诚。
2008年7月至8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古丽夏提·阿不都卡德尔多次视察机场建设工地,看到穿着“破衣烂衫”的指挥部成员时动情地说:“干工作就要有这样一股劲!”而许多部门和单位还常带上矿泉水、馕等食物自发地去慰问机场建设者们。
2008年11月20日,在雪山背景映衬下的瓜瓣型航站楼和耸立在一旁的塔台烘托出哈密机场的气势,看着这些崭新的建筑群,管白栎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哈密机场复航奠基仪式上的情景: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代表自治区党委、人民*向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工程的开工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她深情地说:“哈密机场改扩建和复航,是*尤其是哈密各族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大事,是一项改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国务院、*军委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关怀,对哈密人民的厚爱。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哈密机场的服务保障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必将进一步促进哈密城市功能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完善自治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6年来,哈密几届领导为机场复航不遗余力,今天,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现任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在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工程的开工奠基仪式上为哈密描绘了美好前景:哈密机场复航改扩建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哈密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标志着哈密地区全方位、全天候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复航后的哈密机场就像张开的翅膀迎接远方的宾朋!”哈密机场整体设计者、中国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一室副主任梁雪莹大校也为我们描绘了哈密机场复航后的美好景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