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望故乡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处女作。在这部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中,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是以沃尔夫本人及其家人为原型的。该书中,作者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日常琐碎娓娓道来,把小城沉闷的生活写得生动而耐人寻味。于是,他笔下的文字也就汇成了诗,汇成了人生涵义隽永的劝言。
书名:《天使望故乡》
作者:托马斯·沃尔夫
译者:王建开/陈庆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8月
页数:601
定价:35.00元
ISBN:9787532748198
首版时间:1929年
1、作品简介
王建开、陈庆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处女作。在这部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中,主人公尤金·甘特及其一家基本上是以沃尔夫本人及其家人为原型的。该书中,作者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日常琐碎娓娓道来,把小城沉闷的生活写得生动而耐人寻味。于是,他笔下的文字也就汇成了诗,汇成了人生涵义隽永的劝言。
《天使望故乡》讲述了本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南乡村的故事,浓缩了我们这个躁动变化而又极度膨胀的社会中许多重大而又深刻的矛盾。它看起来只是两个青年建设者创业者的故事,却纠结着两代人对于家庭、事业、观念的敏感神经系统,也纠结了人们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无数蓝图、憧憬和怨怼、焦虑。不过,最让读者纠结的还是故事中包含的主要人物在互动过程中精神价值的冲突,这包括诸如爱情、理想、婚姻、家庭、欲望、利益、尊严、人格等种种社会生活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关键词,它们互相纠结,常常混淆在一起。
《天使望故乡》是一部带有非常浓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主人公尤金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他出生于一个奇特的家庭,父亲是英国后裔的美国人,母亲所出生的潘兰家族是苏格兰一英格兰后裔。
他在这样的家族生长、成长,他祖先家族的发展模式是:先有钱买下一间小酒馆,因为贪杯,把赚来的钱从口中都喝掉了,变成了一个流浪汉,靠在谷仓边与当地人斗鸡勉强度日……到了尤金自己,他在困厄中成长、读书,坚持读哈佛大学,因为他要去了解比那些盘旋在四周的"信天翁"更为陌生的"大海"。在大学中,对爱情的渴望,性饥渴的折磨,也没有让他退缩,就这样直到大学毕业……
这是一个地方的风物史,是一个奇特的家庭史。尤金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人生轨迹,也是一个男人的奋斗史。
2、故事梗概
《天使望故乡》的时空背景设定在了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一个山区小城,核心内容是一个男孩从出生到成长至大学毕业的人生路程。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位名叫奥利弗.甘特的石匠就从北方辗转来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的阿尔塔蒙特定居下来,以营造墓碑为生,之后娶了当地一个大家族的女儿伊莉莎·潘特兰。甘特家人丁兴旺,有史蒂夫、黛西、海伦、格罗夫、本、卢克,还有一个最小的儿子—尤金。
乔志高译,新星出版社出版。
尤金四岁的时候,母亲伊莉莎怀着发财梦带着一家孩子去圣路易斯城挣点钱,希望将来能移居过来。在这期间,由于伊莉莎的疏忽,格罗夫患上伤寒夭折了,一家人带着悲伤又回到了老家。尤金小小的心灵留下了死亡的阴影。甘特酗酒日益严重,他发酒疯时只有海伦能对付他,父女的感情日渐加深。尤金长大了,
成了一个文静、酷爱读书的孩子,但从不与周边同龄的伙伴交往。放学后,他被母亲打发去送报纸以挣点小钱,卢克是一个天生的推销员,他指导尤金该如何做,尤金生性敏感,讨厌这种差事,却不敢让家人知道。只有他的哥哥本注意到这一点,向父母提出劝告。
伊莉莎敛财的本性越发显现。她不顾甘特的反对,贷款买下了“南方客栈”,带着七岁的尤金住进了南方客栈,和甘特分居了。尤金在中学里长成了一个腼腆、敏感的少年,喜欢幻想和内省。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尤金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校长的赏识,因此被转到一所私立学校进行个别辅导。其中文学老师玛格丽特对尤金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被尤金视为“精神母亲”
甘特一家的生活永远是无序混乱的。大儿子史蒂夫游手好闲,同一个有钱的女人结婚后就沉迷于酒精不能自拔。海伦开始自谋出路,当上了歌唱演员。卢克名义上在大学里学电气工程,实际上他更擅长推销和做买卖。这时的甘特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整日长吁短叹。
由于母亲伊莉莎的吝啬,尤金不得不出去送报纸赚钱。虽然厌恶这一行,但他做事认真负责,对负责的区域“黑人区”有着强烈的兴趣,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哥哥卢克应征入伍,英雄的激情也在他心中激荡,他梦想着勇敢地战死沙场。时隔不久,姐姐海伦嫁人了,不过仍和家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尤金梦想到哈佛大学读书,父母却坚持让他在州立大学上。第一年尤金受朋友蛊惑,寻花问柳,事后又深感内疚。暑假期间,他认识了住在南方客栈的劳拉·詹姆斯。这样,尤金开始了他的初恋。但劳拉比尤金大五岁,回家乡弗吉尼亚不久就结婚了。尤金心碎不已。母亲、姐姐以及房客们都嘲笑他落空的爱情,唯有本安慰他,兄弟俩的感情更近了。
战争也给尤金的大学生活罩上了一层阴影。在平安夜,尤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得酩配大醉,家人害怕他成为甘特那样的酒鬼,拼命责骂他。这一次醉酒事件使尤金再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家里是一个外人。于是他怀着和劳拉重逢的渺茫希望,去弗吉尼亚了。这一次的流浪旅途让尤金迅速成长。
尤金重返学校不久又回家了,因为本患肺炎快要死了。本的去世再次给尤金以重击,他的精神支柱坍塌了,让他更加觉得孤独与失落。尤金毕业了,他获得了怪才的名声,甘特夫妇感到很自豪。但是家里的情况依旧没有变化,母亲仍醉心于资产的投资,甘特的病越来越重,一家人纠缠于遗产的分割,一片混乱。尤金说服母亲,提前拿走了父亲的遗产,去哈佛继续深造。于是,尤金朝着新的生活又出发了。
3、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刘积源译,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步入20世纪,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传统宗教对人思想的控制力日趋减弱,越来越多的人在信与不信间犹疑、徘徊。文学方面则体现为一系列以追寻为主题的小说相继问世。
19世纪的美国处于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人们处于对自身的迷茫,对未来的疑惑状态。面临宗教信仰的坍塌,人越来越感觉到自我的丧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消亡。在这样的背景下,超验主义在美国出现并迅速传播开来,对美国人的生活、思想,乃至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美国的追寻传统注入了新的生命。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美国坐拥后方,大发战争财,社会经济膨胀,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使美国人民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利,一种新的工业经济开始发展,打破了许多原本宁静的田园乡村,国民生活日趋城市化。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喧嚣和浮躁的景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人普遍强烈感到失望,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许多年轻人受到*的鼓动,怀着保卫世界和平的理想,曾满腔热情奔赴欧洲战场前线,为保卫*而战。然而战争的残酷现实令他们头脑清醒起来,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什么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以及对*的热情,这些都已失去魅力而烟消云散了。人们对战争的浪漫概念己无兴趣,剩下来的只有失望了。其中有一批年轻的作家,他们同样遭受战争的劫难,身体和心灵都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战争迅速割断了他们同旧价值观念的联系,而时间又未能赋予他们新的思想以适应战后残酷的现实,因此他们感到“迷惘”。他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迷茫和失落,生活的混乱和支离破碎的感觉。这就是“迷惘的一代”。
范东生、许俊东译,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个人背景
托马斯·沃尔夫在1924年进行了他的第一次欧洲之旅,在其后的14年中,他一直辗转于欧洲与美国之间。这种不断离开故土又回归故土的特殊经历使得沃尔夫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一种浓烈的归属感。经历了“大萧条”后,沃尔夫心中的美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在城市里看到的生活就像一堆脏破不堪的破布,“悲惨的人群在滴水成冰的寒冷中彼此挤在一起取暖,蹲在一个公共厕所的又脏又臭也没有门挡的蹲坑上。”怀着对欧洲国家的憧憬,他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活。然而,在欧洲的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完美。一方面,他着迷于大城市的繁华,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无家可归、漂泊无定和孤苦无依的感觉,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只是一个外来人。“孤单一人住在一个异国。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呆在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的生活的目的和方向,而我也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开始写作的。”深处异国他乡,他的心中产生“庞大的,空虚的,空洞的,百无聊赖的感情”。他开始反思自己离开故乡的缘由,思考自己来伦敦的意义。面对这个现代都市,他百感交集,既爱又恨。每天住在一个像章鱼一样铺开的网中,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城市中,他感到无比迷茫。
《天使,望故乡》最初的题目为“啊!失落”,后易名为“孤独,孤独”,最后定稿的书名取自约翰·弥尔顿悼念亡友的挽诗《利西达斯》。这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小说,它的主人公尤金的成长经历,基本上均取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
4、作品目录
第一部天使之梦
第二部孤独的青春
第三部他乡寻梦
5、作品鉴赏
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德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德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年岁与学识渐长的尤金感到小城天地的偏狭与庸俗。与他相契的哥哥阿宾去世后,他离开令他爱憎交织的故乡与亲人,去哈佛求学开始新的生活。
在《天使望故乡》这部自传性小说里,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引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6、作品影响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大作家托玛斯·沃尔夫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本书是与诺贝尔文学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并驾齐驱,令福克纳赞叹,被凯鲁亚克奉为偶像的天才作家沃尔夫的一部长篇小说。
《天使,望故乡》甫一出版,就被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小说家辛费莱·路易斯誉为那一时代的“最佳文学作品”,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甚至把沃尔夫排在自己之前,称其为最杰出的美国作家。在阐述“自然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概念的时候,也常常会提及沃尔夫和他的《天使,望故乡》作为例证。
7、作品评价
名家点评
美国评论家约翰·皮尔·毕肖普:沃尔夫的目的是“尽量把美国纳入一个人的经历之中去。”他以尤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乡村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变化。
争议
沃尔夫的小说创作形式在评论界历来是褒贬参半。与《天使,望故乡》出版后受到的盛赞相比,还有许多批评家认为他缺乏驾驭长篇小说形式的能力,致使小说缺少必要的戏剧性冲突和艺术距离,内容方面自传性太强。
8、相关版本
《天使望故乡》中文译本:
朱小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7年,《天使,望故乡》,乔志高译,三联书店
1996年,《天使,望故乡》,范东生、许俊东译,安徽文艺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2009年,《天使,望故乡》,刘积源译,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9年,《天使,望故乡》,陈玉洪、雨凡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天使望故乡》,王建开、陈庆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天使,望故乡》,朱小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截止到2012年12月,市面上能买到的版本:
01.范东生、许俊东译本江西教育出版社
02.朱小凡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03.王建开、陈庆勋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04.陈玉洪、雨凡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05.乔志高译本新星出版社
9、作者简介
托马斯·沃尔夫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e,1900-1938),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第一位超越地区而广受好评的美国作家。1900年他生于北卡罗莱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沃尔夫创作于大萧条时期的作品描述了美国文化的变化和多样。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天使望故乡》、《时间与河流》、《网与石》和《你不能再回家》,并以这些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获得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福克纳和海明威差不多同等的地位。沃尔夫的作品感情奔放,文字流畅,气势磅礴;作者的主观感受强烈,以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感染读者。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最出色的作家,而自己则甘拜其下风。"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