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蔡文姬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09:06:16
...

蔡文姬,名琰,东汉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她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她的生卒年史籍无记载,学者们推测生于174年(一说177年),卒于249年。她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1、人物简介


蔡文姬

史书中有关蔡文姬的记载不多,内容大概是:蔡琰字文姬(生卒年不详),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是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虏,被胡兵辗转掳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将她赎还,重嫁同郡董祀。今传《悲愤诗》二篇。

和蔡文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没有关于蔡文姬的记述,直到二百余年后,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撰《后汉书》时,才将蔡琰事迹撰录于《列女传·董祀妻传》中。

《后汉书》著者赞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其意说的是:“妇人之正其节操有踪夡可纪者,及幽都闲婉有礼容者,区别其遗风余烈,以明女史之所记也”。并以此论将蔡文姬小传著录于《列女传》,并冠名曰《董祀妻传》。

2、文学创作

悲愤诗

《悲愤诗》(其一)是中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控诉;字字是血,句句是泪。蔡文姬的名字和她所创造的悲剧形象,伴随着她的那两首《悲愤诗》,已不可磨灭地留存在中国诗歌史中。

历代学术界一致公认《悲愤诗》二首出自蔡文姬无误。因此,《悲愤诗》当为千百年来一切有关蔡文姬传说创作之源泉。

胡笳十八拍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中对《胡笳十八拍》出处作了如下著录:

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今世有人误以董生为董祀,实为唐董庭兰者)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蔡琰作。”按蔡翼《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流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祝氏不详何代人,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曰:“契者,明会合之至理,殷勤之馀也。”李肇《国史补》曰:“唐有董庭兰,善沈声、祝声,盖大小胡笳云。”

3、感情生活


连环画《蔡文姬》插图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女,可惜命途多舛,早年是大家闺秀,在父亲的庇护下生活。历史上影响蔡文姬的男人共有六人:

其一,给了蔡文姬生命和文学修养的男人

毫无疑问,这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音乐家辞赋家,同时也是蔡文姬的父亲。董卓当政,力求蔡邕前来支撑门面,蔡邕不去,董卓说你不来我杀了你全家。蔡邕无法,只好前来,没想到董卓却一日升他的官职多次,最后官拜左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蔡邕的文学才华高,自然对自己的女儿要求也很严格。为蔡文姬走向文学之路提供良好的途径。

其二,走近蔡文姬生命的第一个男人

他叫卫仲道,是卫家老二。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老大是卫楷,字伯儒,后来是曹魏大臣,刚开始小两口感情还好,夫唱妇随的,可是后来,卫仲道得病死了。从此,蔡文姬成了寡妇,再次回到父亲身边。

其三,把蔡文姬带入魔窟的男人

这人是董卓,曾经让蔡文姬家大红大紫,也曾让蔡文姬一家一落千丈。董卓专权,吕布在王允的劝说下刺杀董卓。董卓被杀后,蔡邕下狱,蔡文姬一家也毁于乱兵之际。还有人说董卓是个色魔头,曾对蔡文姬动过心思,甚至强奸过蔡文姬。与史无据。

其四,给了蔡文姬一个异域家的男人

这人是少数民族领袖。当时中原大乱李傕郭汜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儿子。在匈奴左贤王那里,蔡文姬的生活稍微安定下来,不过由于语言不通,而且风俗也不同,因此对蔡文姬来说,自己梦绕魂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

其五,让蔡文姬赢得尊严的男人

蔡文姬是大文学家,大诗人,一切得益于曹操。当年曹操四处打探蔡文姬的下落,因为早年曹操曾经和蔡邕交情莫逆。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是中原人,姓蔡!曹操大为惊喜,立即派周近做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赎回来。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但要离开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她不仅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恍惚中登车离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她听到了儿子们撕心列肺的哭喊声,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后来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整理了父亲的大量诗作。

其六,最后一任丈夫,一个完整的家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出嫁了。她的新任丈夫,是田校尉董祀,刚刚20岁出头,正当青春年少,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而此时的蔡文姬,却已经三十五岁,饱经离乱忧伤,已是残花败柳之身。不过曾救下丈夫一条命,婚后的第二年,董祀犯法当斩,被曹操判了死罪。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曹操被她打动,见蔡文姬穿得单薄,心中大为不忍,忙命人拿来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并让她在董祀归来之前,住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有吗?”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大喜,忙说:“我想派十个官吏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来,你看怎样?”蔡文姬婉言谢绝,曹操于是让人给她送去纸笔,以便默写文章。当年送纸笔,可非同寻常。那时造纸术刚刚普及,告别笨重的竹简,用纸和笔来写作,对于一位才思横溢的女诗人,是多么重大的援助和支持。后来,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多篇文章,文无遗误。曹操看了,十分满意。董祀获救后,感念妻子的恩德,带着妻子溯洛水而上,隐居山林。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4、典故

汉末大乱,蔡文姬为董卓部所虏,后嫁于匈奴左贤王十二年,生有二子。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壁将蔡文姬赎归,再嫁董祀。这就是著名的“文姬归汉”典故。

5、戏曲形象


西安蔡文姬墓前的文姬塑像

画家李振炎为蔡文姬《悲愤诗》所感,绘《文姬归汉图》相赠。赏画之余,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程砚秋曾首演《文姬归汉》,剧情非常简单,只演绎了曹操遣使者周近用重金赎文姬回归汉朝的故事。后来广东粤剧、上海越剧都排演过《文姬归汉》,但影响最深远的当属郭沫若在1959年创作的话剧《蔡文姬》。郭沫若以其丰富渊博的历史知识和诗人兼剧作家的才情,欲通过蔡文姬的传奇故事重新塑造一个基本符合史实的正面的曹操形象,而从戏剧演出效果看,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的生动形象。

6、民间传说

在河南当地,至今流传着关于蔡文姬出生的传说。

蔡文姬的母亲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托钵僧送她一颗兰花籽,她因此怀孕,生下了这个像兰花般美丽的女儿。

给新生儿过百岁那天,正赶上重阳节,蔡家十分热闹,按照风俗,要让孩子“抓前程”,厅堂的桌上摆了笔砚书帖、刀弓箭囊、菱花铜镜、白银商幌等许多东西,家人们围拢过来,想看看蔡文姬的缘分。只见她好奇地看着桌上的物品,之后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一支毛笔,这让她的父亲激动不已。

蔡文姬的父亲,就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学坛领袖蔡邕,他经史、天文、数学、绘画无所不通,尤其擅长辞赋,堪称一代宗师。可以说,这是个无可挑剔的老师,没有人比他更全能,也没有人比他更尽心。

蔡邕对女儿的教育十分全面,没有因为是女孩就只让她学女红类的东西,而是让她和男孩一样,背诵古文,研读经史。蔡文姬深深地被奥妙无穷的文化所吸引,丝毫不觉得古文经史枯燥无味,她甚至将班昭作为榜样,希望也能编撰书籍,留名青史。

蔡邕对音乐很有研究,会作曲,古琴曲《河间杂曲》《蔡氏五弄》都是他的作品。他还善于制作乐器,著名的“柯亭笛”和“焦尾琴”都出自他的手中。其中,“焦尾”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蔡文姬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耳濡目染间,也培养出了非凡的音乐功力。

据刘昭《幼童传》记载,有一天晚上,蔡邕在家中弹琴,忽然“啪”的一声,一根琴弦断了。正在一边玩耍的蔡文姬说:“父亲,是第二弦断了吧。”蔡邕很惊异,心想也许是被女儿偶然猜到了。于是操起琴继续弹奏,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问她说:“这次是第几弦?”蔡文姬回答说:“第四弦。”蔡邕一下子服了女儿的音乐天赋,要知道,那一年,蔡文姬才6岁。从此,他用心地教女儿学琴,两年后,便把自己所珍爱的“焦尾”传给了她。

蔡邕的书法成就也很高,后世的梁武帝称赞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曹娥碑》等,皆是蔡邕的代表作。蔡文姬得到了父亲书法的真传,可惜她的书法真迹今天已无缘得见,不过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曾见过蔡文姬所写的《胡笳十八拍》的残片,为此还留下了一段题跋:“蔡琰《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落,仅余两句,亦似斯人身世邪。”

7、后世纪念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距西安市区38公里,西蓝高速及312国道直达。蔡文姬纪念馆占地面积45亩,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及蓝田文物、碑石精品展,其中有《胡笳十八拍》的石刻。建有《胡笳十八拍》雕塑园,详细地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风土人情。纪念馆内还有历经1800余年的蔡文姬墓,其冢高7米,林木葱郁。相传,蔡王村就是当时给蔡文姬看墓的人,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村庄。

上一篇:神医大道公

下一篇: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