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第七中学
常宁市第七中学(简称为常宁七中)坐落于常宁市城东,位于省道1811线旁,地址是常宁市常荫路187号,交通方便。
1、学校简介
常宁七中
2、办学规模
学校目前有三个年级,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是常宁市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
二十来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常宁市第七中学来说,十六年却是一路风雨、一路辉煌的非凡岁月,是乘风破浪、突飞猛进的校园丰碑春秋史!因为她从1987年创建之初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教改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衡阳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衡阳市教研教改示范学校”、“常宁市初级中学窗口学校”等一大串殊荣桂冠,无一不见证着七中的快速发展的历史。
十年来,七中历届领导班子秉承“以管理求效益,以教改促教学,以质量树形象”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管理和教改为两翼,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改革创新,从而实现了教学质量的连年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特色教育
常宁第七中学
教育管理,构建新体系
凡是与学校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可塑性最大也最难调教的。像七中这样一所城乡学生混杂的大规模学校,不要说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光是保证师生的平安,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就很不容易了。透析七中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是和历任校领导运筹帷幄的智慧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密不可分的。现任校长吴扬杰上任伊始就以“群策群力打造教育品牌,同心同德营造名校风采”为宗旨,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人人有事管,个个负责任”;他注重理论学习,善于把握教育动向,在继承发扬七中传统的基础上,敢想实干,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教育管理新路径。
首先,构建德育网络。该校坚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构建“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一体”的管理育人模式,转变了以前只重智育管理,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技管理;只重学校管理而忽视家庭、社会协调;只重稳定、平安式管理而忽视转化、创新管理的片面管理观念,把对学生的管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以“学会读书、学生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为学校教育目的,按照“先学做人,后学求知”的育人方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的德育网络,营造了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其次,开展德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根据学校实际,该校确定“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中心,德育科研为先导,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校会、年级会、班会、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瞻仰伟人故居以及各种竞赛等形式,把对学生的品德、法纪、养成教育融合到德育活动之中,从而形成了情感陶冶与榜样示范相结合,思想教育品德践行相结合的德育特色,学生思想的合格率不断提高。
再次,试行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为了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严谨有序,雷厉风行的良好习惯,该校从今年开始,对初一新生进行军训,对住校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从被子的整理到物品的摆放,严格按军队标准整齐划一,生活起居,按时作息,有条不紊。学校克服重重阻力,定时开放南、北面两条校门,试行封闭式管理。与此同时,该校成立了以德育处为龙头,年级组为方阵。学生会为主体的班纪班风考评网络,制度严格,奖罚分明,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的热情,比、学、赶、帮蔚然成风,从而形成了健康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良好校风。
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赢得了上社会上级的肯定和嘉奖,迎来了学校的声誉和桂冠。该校已连续三年未出现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学生打架斗殴现象越来越少,社会青年到校内寻衅滋事现象已然绝迹,每期的目标管理考评名列前茅,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底色篇
师资队伍,形成新格局
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建设一支“思想活跃,学历合格,业务过硬,身体健康,心理稳定的”学习型、创新型师资队伍,一直以来都是常宁七中的追求。该校结合教师队伍年轻化的实际情况,切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改革管理*。该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充分发挥校长室核心职能和职代会*管理功能以及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的同时,修改完善各种制度,以规治校:制订了《教职工出勤管理制度》、《奖惩条例》、《教职工年终考核制度》、《结构工资方案》;严肃办公纪律:上、下班实行签到、签离制,上课、办公另由专人考勤:推行年级组负责制、行政值班制,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二是加强政治思想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本校一些同志事业为重、学校为重、学生为重的感人事迹,进行贴近实际生活的师德教育,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通过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开展继续教育,鼓励自学、函授等方式给教师“充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之余,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大力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备好一本教案,讲好一堂教研课,出好一套试卷,写好一篇教研论文,坚持一项体育锻炼。对基本功扎实的青年教师,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使他迅速成长为教学上的骨干,在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间开展“一带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所授荣誉
七中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的重头戏来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研教改领导小组,确定每周四为“教改日”,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活动:每月都坚持召开教改创新研讨会,组织教师研究创新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策略、创新原则,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等方面力争与当今最前沿的教学理论、科技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拓宽全体教职工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与此同时,该校不断总结教研教改经验,不断扩大教改阵营,不断加大教研经费投入,重奖、重用教研教改有功人员,并对教研教改成绩量化计分,作为年终考核、评奖、评优、晋级、加薪的重要依据,营造了宽松的教研教改环境,形成了“人人搞教改,科科有课题,期期出成果”的良好态势,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继语文、物理教改分别获省、市一等奖之后,“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教改实验于2001年获常宁市一等奖,2002年获衡阳市三等奖。英语的“听、说、读、写一体化”教改课题基本定型:地理“读图引导法”教学被市教研室立项:此外,生物、化学实验课题,历史科“填空式”教学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音、体、美等技能课的特点,该校开设了器乐、舞蹈、书法、球类等多种形式的特长班,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该校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科研实验,举办了语音、电脑等特长辅导班,尽力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合格人才。
5、教学成绩
卓有成效的教研教改推动了该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的台阶。自常宁市实施高中新生择优选拔制度以来,该校历年的择优生上线人数多,上线率高,尖子生强,连续五年被评为常宁市初中毕业会考巩固率、合格率、优生率、升学率先进单位。2003年中考,保送生择优考试全市前1000名该校占235人,前2000名占386人,参考人数上线率91.5%,雄居全市50余所中学榜首,在常宁市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6、外界评价
常宁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