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路镇
下路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邻南宾镇和六塘乡、西依丰都县、南接三星乡,北连大歇镇,距县城7公里,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有耕地3292.34公顷(其中田2009.67公顷),森林3321.8公顷,森林覆盖率21%。全镇辖11个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个组、13678户43678人(计生统计口径)。2014年出生人口573人,死亡222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3.9%,人口自然增长率8.14‰。
中文名:下路镇
行政代码:500240102
行政级别:镇
长途区号:023
辖区面积:158km2
人口:约4.3万人
人口密度:261人/km2
邮政编码:409100
车牌号码:渝
隶属政区:石柱县
1、地方简介
下路镇位于石柱县西南部,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69个村(居)民小组,10857户,41167人,其中农业人口39518人,土家族占总人口的76%。镇域内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560米,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全镇耕地总面积34085亩,森林覆盖率为48%。镇人民0驻地为红岩社区居委,距县城7公里,距重庆主城区250公里。镇内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矿产丰富,水力资源充沛,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2、行政区划
下路镇区划
下路镇
500240102001121红岩居委会
500240102201220高平村
500240102202220天泉村
500240102203220高鹿村
500240102204220银河村
500240102205220上进村
500240102206220柏树村
500240102207220双香村
500240102208220白鹤村
500240102209220金彰村
500240102210220湖海村
500240102211220照明村
3、地方人口
下路镇人口数据:
下路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834
男8909
女8925
家庭户户数5583
家庭户总人口(总)17647
家庭户男8832
家庭户女8815
0-14岁(总)4943
0-14岁男2583
0-14岁女2360
15-64岁(总)11674
15-64岁男5754
15-64岁女5920
65岁及以上(总)1217
65岁及以上男572
65岁及以上女64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582
4、党政建设
下路镇“四零”强化作风建设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零盲点”。建立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和个人自学制度,引导机关职工多学习*的大政方针、工作业务知识等,通过零盲点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机关*职工的思想理论素质。二是坚持日常工作“零差错”。制定《下路镇2015年内部管理制度》,针对文秘工作制度、公文办理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等方面做出规定,全面提高了机关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零差错。三是坚持联系群众“零距离”。将每月走访农户作为硬性指标考核,组织机关党员*积极下乡走访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记录民情日记,建立帮扶台账,重点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四是坚持廉洁自律“零问题”。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要科目列入学习内容中,将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等内容列入机关学习必学内容,要求*职工恪守条例,严于律己,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5、工业发展
下路镇
一是重视宣传教育。通过挂横幅、发放宣传标语、召开院坝会、政务易发送短信等多种渠道拓宽宣传覆盖面,广泛宣传食药品安全知识和食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共计向群众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90余人次,营造出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浓厚氛围,增强了群众识假鉴假的能力。
二是重视知识培训。组织各村(社区)四职*参加食品药品安全培训会。对农村食药品的现状、危害及卫生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严格规范农村家宴申报备案制度,要求各村(社区)第一时间进行申报,指导宴席办理,从源头上防治各类食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重视监督排查。镇食药监办每季度定期、逢重大节假日定时到各餐饮服务单位、药品经营商铺、学校食堂等场所开展安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认真查找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发现问题的商家责令其限期整改,在全镇范围内力争彻底消除食品药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的食药品安全。
6、农村建设
下路镇“三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一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资立项,整合上级各类政策扶持资金,投入1541万元,硬化公路28公里,改扩建公路12.7公里,新建公路6.1公里,整修公路5.4公里,新建人行便道20公里,新建、维修人畜饮水工程14处,整修沟渠17.6公里,争取国家和县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补助441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4余万元,启动全镇63口山坪塘的整治工作。
二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干果林400亩、经果林500亩,栽种金银花500亩、山苍子300亩,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350亩,辣椒2850亩,助推蔬菜产业发展,并设立扶贫互助资金15万元,促进农户增收致富;抓好土鸡林下养殖、生猪养殖,多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土鸡、肉猪等养殖初具规模,天泉林下养殖成效明显。
三是着力改善农户住房条件。充分利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政策和危旧房改造工程,大力实施重大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计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其中争取*和市级资金580万元,在红岩、白鹤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6200平方米,整修道路3.5公里,完成水网管道9公里,供电线路2.1公里,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0户760人。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黄水森林公园地处巫山沉积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为800米,平均海拔1600米,总面积50400公顷,主脉地势险要,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公园内海拔高低悬殊,垂直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2.lC,夏季气候凉爽,7月份公园所在地海拔1600米处,月平均气温20C,比县城低8C,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集森林休憩,消闲、避暑、旅游、度假,土家民俗风情欣赏于一体。风景区拥有毕兹卡绿宫、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湖、马老城、出鱼洞、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十二花园姊妹峰、明清西沱古镇、地主庄园姚家院子等散落在36处的景区景点。充满浓郁土家风情的土家摆手舞、迎宾咂酒、攻水寨、掷镰刀、划龙船、悬棺丧葬、哭嫁、土家情歌对唱等民俗民风为公园奇山异水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云山雾海颇为壮观,置身其间,宛如腾云驾雾,驶入天宫,境内有黄水最大的人工鱼湖,呈阶梯分布。还有安子沟水库、油草河,水库库容163万立方米,有48条湾叉,如水上迷宫,星罗棋布的小岛总缀碧波之间,被誊为小蓬莱。油草河发源于黄水摸天坡,境内长42.9公里,由南向北经枫木,洋洞等乡在湖北利川汇入施渡河。公园水资源丰富,经检测,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原始森林景区,有“绿色宝库”之誉。其主峰海拔1934米,属巫山山系七曜山余脉,群峦起伏,山岭叠翠,沟壑纵横,有“渝东仙境”之称,是石柱县最高峰和重庆市东部最高山峰,有“渝东第一峰”美誉。因常年大风吼鸣,山大惹人,树大招风,大风起时,风起云涌,林涛阵阵,山风呜呜,故名“大风堡”。大风堡坐落于黄水、官田、中益3乡交界处,景区内有著名的“十二花园姊妹山”、小风堡、卧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层岩、狮子岩及牛路口古蜀道、万胜坝土家民居、新开寺遗址、大石桥、跳墩河、八角庙等自然人文景观20余处。从“黄连之乡”黄水镇,沿318国道车行至凉水井,沿景区公路进入十二姊妹峰观景台,举月望去,群山巍巍,山峦连绵,12座神态各异的山峰,形如12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这就是景象万千的“十二姊妹峰”。
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宝贵的旅游财富,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旅游门户。
古镇最为引人瞩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因此,人们就美赞它为“云梯街”,又叫“通天街”。云梯街是长江沿线唯一垂直江面的街道,这在中外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专家称之为“万里长江第一街”。街两旁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土家民居吊脚楼,其间的“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园”等著名建筑,让游人增添了许多凭古思旧的审美情怀,现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新三峡环湖游的兴起,西沱古镇正在开发土家风情一条街——新云梯街,建成后,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长廊环绕,蜿蜓曲折,屋檐翘角,空中飞啄,拾经而上,仿古的吊脚楼,前店后坊,青色的石板路,直上九霄,如梭的游人,兴致昴然……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石柱黄连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俗称“鸡爪连”,药材名为“味连”,是常用名贵中药。1958和1962年,朝鲜、越南从石柱引种试栽黄连。1989年在全国道地药材学术研讨会上,石柱黄连被确认为道地黄连。但因缺乏认证标识和品牌运作,价格一直涨不起来,农民因此收益不高,种植积极性不强。
为加快石柱黄连的品牌运作,石柱县工商局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地理标志商标。于2009年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这是继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后,重庆市第三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的产品。
“石柱黄连”获得该县第一件地理标志商标后,黄连市场交易场面异常火爆。近二个月来黄连上市量和成交量都有较大增长,成交量在250吨以上,价格从2009年的30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82元/公斤。只因贴上了一个地理标志商标,就带动农民增收200%,极大的提高了连农的种植积极性。石柱县在地黄连已达到5万余亩,每年可采收黄连约30万公斤,产值突破3000万元。
谭氏竹筒酒
独特生产方法和灌制工艺,让酒与楠竹一起生长,是目前国内独创的复式发酵生产工艺,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公司独立研制的灌制工艺让灌过酒的楠竹不会留下任何灌制过的痕迹,堪称一绝
竹筒酒对楠竹的选择要求海拨高、多雨多雾、空气湿润的环境。公司选择的楠竹林是在石柱黄水平均海拨800米以上山里生长的楠竹,是在任何无工业及生活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
产品采用的是独特的“窖外窖”复式发酵工艺:即“原酒、种酒、长酒、陈酒”四个流程贯穿于一体,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绿色原生态: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
包装独特,为了维持竹筒酒原生态绿色酒的特色,公司在竹筒上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及外包装处理,让酒自然散发酒香、竹香。(竹筒两头均能闻到)酒与楠竹长时间一起生长,楠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溶入了楠竹的精华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味无穷。新鲜性:产品采收后,竹的清香与酒味浓香完美结合在一起,越新鲜越美味。
倒流水豆腐干
“倒流水”——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角,现为大歇镇流水行政村委会所在地(曾经是原石柱县凤凰乡*所在地),下属行政组5个,共有1500多人,土家族人口1300多人,占90%以上,方圆约20平方公里,地处海拔近1000米,位于忠(县)、丰(都)石(柱)三县交汇处,与忠县石子乡、同合乡、丰都县太运乡、龙孔乡接壤。倒流水乡场自*至今有赶集历史(现赶二、五、八)。其地形有上街、下街之分,下街自然水流方向与上街雨天屋梁(屋檐)的流水方向形成逆向(即Y字形)走势,所以旧时称“倒流水”,后来简称“流水”而得名。
经考证,“倒流水”豆腐干早起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当时乡场上居住有20多户人家,均为土家族,人口100多人,其地理位置距县城有45华里,是石柱进山出河(长江)的重要门户,那时没有公路,交通及不方便,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将物资经“倒流水”进出送达长江边忠县的洋渡(溪)乡和乌杨镇终转,由此这个乡场便成为来去人员的重要客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