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佛坪山茱萸

科普小知识2022-09-30 21:02:47
...

佛坪山茱萸,产于陕西佛坪县。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又称枣皮、萸肉、药枣;蜀枣、山萸、山萸肉、实枣子、红皮树等。历代本草医书叫法各异,有蜀酸枣、魃实、鸡足、鼠矢诸名。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药。其药用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其后的《吴普本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本草衍义》、《健康记》、《范子计然》;《千金翼方》、《图经本草》、《本草纲目》等诸古医典中均有记载。

1、形态特征


佛坪山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约4~7米,树皮灰棕色,有薄片纵向剥裂,小枝圆形或带四棱形;单叶双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茎部楔形,全缘,有叶柄,叶长5~12厘米,宽2.5~4.5厘米,上面深绿色,疏被柔毛,背面粉绿色;花先于叶开放,伞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花瓣4片呈黄色;核果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7毫米左右,无毛,成熟后红色,果柄长1.5~2厘米。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花期5~6月,果期8~10月。树形美观,叶绿果红,枝叶繁茂,根系发达,是保持水土和园林绿化树木。

2、生长环境

山茱萸性喜阳光,适生于海拔800~1000米,多野生于山坡灌木林中,宜温暖湿润气候。以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以种子繁殖。现多引为家种。过去,人们认为山茱萸种籽只有“马吃山萸籽,拉粪才出苗”或“鸟食山萸籽,屙屎始出苗”,如今用尿浸山萸籽,然后用两份牛粪一份种子混合处理,再播种育苗,为山茱萸人工栽培开创了新路子。

3、分布范围


佛坪山茱萸

山茱萸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河南、浙江、安徽、山西、四川等省。多为栽培,也野生于山坡的灌木丛中。陕西主产于汉中、商洛、太白山等地。国外在美、英、日、朝鲜等国亦有种植,均由我国传入。

佛坪山茱萸,古今驰名。陕西佛坪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汉中地区东北部。境内多山,林木葱笼,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4℃,≥10℃的有效积温3417.2℃,无霜期218天,年均降水量960.3毫米,沙质土壤,略呈酸性,极宜山茱萸的生长繁育,自古就是全国山茱萸的著名产地。

据公元490年前后,南朝梁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名医别录》也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十月采实”。佛坪又是汉中山茱萸主产区,素有“山茱萸之乡”的称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佛坪山茱萸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3年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山茱萸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有山茱萸树180万株,年产干山茱萸约12万公斤以上,其产值占多种经营的近20%。所产山茱萸以果大(平均千粒重约1000克)、肉厚、味正、无病虫、色红油润、有光泽等特点而闻名全国。与杭萸肉、河南山萸肉并列为全国三大著名萸肉。

佛坪全县栽植有石滚枣、珍珠枣、圆铃枣、八月红、马牙枣、大红枣、小米枣、笨米枣、小香蕉、青头梆、小圆铃等11个品种。已成为维持产区生态平衡,建设绿色银行,脱贫致富的主体工程之一。春来黄花满山,郁香浓烈;入夏碧叶青翠,绿荫如盖;深秋红果缀枝,点染霜天。漫山遍野,像挂满红玛瑙般闪出耀眼的红光。山茱萸入药能使人容光焕发,益寿延年,有“红衣仙子”的美名。

陕西山茱萸,除佛坪县外,还主产于洋县、宁陕、丹凤、太白等县。洋县和丹凤县被列入陕西省山茱萸商品生产基地县。洋县有山茱萸树近百万株,年产量8—10万公斤。丹凤县山茱萸生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续修商州志》中早有记载。全县已植山茱萸树130万株,已成林面积约8000亩,年产量达7万公斤以上。陕西全省山茱萸年产量约占全国25%左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山茱萸的需要日益增加。全国需要量约400万公斤。据估计,到本世纪末作为药用和中成药、食品原料,全国需要500~600万公斤。而全国年产量仅100万公斤以上,外贸出口30万公斤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内市场的销价,已由前几年每公斤25元,上涨到150元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北欧、西欧、东南亚市场货缺,价格昂贵。山茱萸经济价值高,栽植枝术简单,容易成活,管理简便,一般栽后5年即可挂果,10年进入盛果期。株产1.5~2.5公斤,产值约300元以上。生长年限在60年以上,盛果期30年左右。农民誉山茱萸是“财神爷”、“摇钱树”。因此,大力发展山茱萸生产,对保持水土,改善人民生活,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振兴山区地方经济,支援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主要价值


佛坪山茱萸

山茱萸其药用部分为去核后的果肉,称山萸肉,为名贵常用中药。据化学分析,山茱萸肉含有山茱萸甙、皂甙、鞣甙、有机酸、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树脂、酚类、鞣质、黄酮体、蒽醌、香豆素、萜类内脂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21倍),还含有23种微量元素,具有人体必需的钙、钾、钠、硅、镁、磷和铁、锰、铬、锌、铜、锢、钒、镍等矿物元素。

山萸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味酸、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收敛补血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神经衰弱、心摇脉散、月经不调等症。山萸肉入药,我国在秦和秦以前就已开始使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本草纲目》列山茱萸为滋补上品,云:“久服可黑发悦颜,轻身延年”,“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鼻塞目黄、耳聋面疱、下气出汗,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身延年。治脑骨痛,疗耳鸣,补肾气,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治面上疮,能发汗,止月水不定。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药性歌诀》云:“山茱萸温,滋肾补血,益髓增精,乌须黑发”。近几年来,中国药学科学院研究发现,山茱萸有抗癌、抗辐射,治疗心血管疾病,补肝益肾、补血、免疫等六大功效。美国两家中药研究所临床证实,山茱萸对艾滋病毒的传播和孳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中成药生产中,以山茱萸为主药的有“六味地黄丸”(成分中占16%)、“知柏地黄丸”(占13.79%)、“金匮肾气丸”(14.83%)、“左归丸”、“杞菊地黄丸”、“益明地黄丸”、“济阴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其中前3种丸剂,还出口东南亚各国。山茱萸的根茎、叶、花、种子的药用价值,我国历代医家亦有记载。

山茱萸还可制成药酒、饮料、果酱、果冻、果脯、蜜汁、罐头等多种食品。山萸酒的酿造见于史册记载,始于宋代。由于它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被历代帝王视为珍奇异宝,列为“贡品”。河南西峡县生产的山萸养生酒出口日本。陕西太白县、佛坪县等创建了山萸酒厂,年产山萸酒、山萸回春酒2000吨以上,畅销20多个省、市、区。1992年,在曼谷举行的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上,以质纯味美而获金奖,誉满世界。

5、加工贮存


佛坪山茱萸

山茱萸经霜后,果实变红,色鲜艳,糖分多,通常于“霜降”到“立冬”之间进行采收。采收后加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水煮法:将采收的鲜果,除去枝梗和果柄,放入开水中浸泡。泡透及时捞出,然后浸一次冷水,趁热挤去果核,再晒干或烘干。二是火烘法:将采回的鲜果,放入竹笼内,用文火烘至膨胀为度,当全部果实温度上升,手摸感到烫手时(约30~40℃),取出摊晾在竹席子上,待稍凉后把果核挤出,然后再晒干或文火焙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筒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鲜货表面为紫红色,陈货则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圆形宿萼痕迹。质柔润·,不易碎,无臭,味酸而涩苦。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润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