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火车站
天津*车站,即今天津北站,坐落区境东北部,是天津站管辖的一等站。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称新开河火车站。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为其曾用名。
1、历史沿革
1888年(清光绪14年),天津市修成第一个火车站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作为天津的铁路车站。庚子事变之后,老龙头火车站被划入俄租界,一般中国人的出入使用均需看西方列强眼色。1902年(清光绪28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经常往来天津与北京两地,眼见天津唯一的火车站受到列强控制,袁世凯出入车站也要看外国人脸色,为此感到十分不满,遂下令在老龙头火车站以北4公里处修建新车站。
戊戌变法失败后,袁世凯青云直上,1903年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直隶省会在保定;北洋通商大臣衙门为了和外国租界办理洋务方便,设在天津河北金钢桥口,即第二医院和金钢公园所在地。袁世凯身任封疆大吏和北方洋务两要职,半个月驻保定,半个月驻天津,每月朔望必往返津保一次。
依照清例,一品大员出入有仪仗马队,车轿接送,并鸣炮三响。而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在帝俄租界内,俄国人不买袁世凯的账。每月朔望车站接送,不许仪仗马队带枪进入俄租界,也不许鸣炮。袁世凯倍感难堪,一怒之下,札饬天津道另修车站,指定由金钢桥起往北开一直线,径抵铁道,限当年竣工。所开辟的直线即中山路(1946年以前称大经路),修成的车站当时叫“新站”,即北站。
伴随着北站建成和大经路的开辟,河北一带经过重新规划,完全变了模样。百年前的大经路东侧,以金家窑、小关、锦衣卫桥为中心,已形成人烟稠密的居民点;大经路西侧仅沿河一带有窑洼、堤头两个居民集中点。其余往西往北都是淮军义地,乱坟重叠,一片荒凉。
根据天津道呈奉袁世凯批准的河北新地区规划,淮军义地后来一律迁葬清除。南北向从大经路起往西,依次辟为二、三、四、五等经路(现叫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等);东西向从南至北依次按天、地、元、黄、宇、宙、日、月等划成纬路。当时,除官厅衙署、学校占地盖房以外,经营房地产的人们看出北站建成后,河北大有发展前途,于是争先向天津县承租义地,兴建住房,出租牟利。多数是以房产主的堂名为里巷命名,一时,颐寿里、择仁里、东兴里、元福里、元善里、敏智巷等纷纷建成招租。天津自庚子事变拆城后,人口日益增多,原有城里和四关的房屋已不敷用。北站建成后,河北各经纬路上大批新房竣工,解决了住房矛盾,也繁荣了河北一带。袁世凯修建北站,本来是为了他自己抖威风,此举对天津后来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居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他不曾想到的。
车站于1903年(清光绪29年)正月初二完工,初命名为新开河火车站,后曾更名为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1910年(清宣统2年),京奉铁路与津浦铁路在天津新站举行联轨典礼。1912年(民国元年),津浦线全线通车后,更名为天津总站。1937年(民国26年),抗战爆发,不久天津遭日军占领,日军占领天津后,火车站在1938年更名为天津北站,之后名称沿用至今。
2、历史价值
做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古老车站,又位居曾是天津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火车站见证了许多历史场景。包括清代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及立宪运动许多考察团的出洋和回国,都经过或停留天津北站,休息或搭车赴往京城。民国后,1923年(民国12年),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从北京逃出到天津北站时,遭时任直隶省长的王承斌劫车,抢走黎携带的总统印信。
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天津北站曾是津浦线的起点站。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将衙门设于大经路(今中山路)金钢桥头后,为推行新政、繁荣河北新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初名新开河火车站,后称天津城火车站、河北新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抗战期间改为现名。此照摄于上世纪30年代,可见站区井然有序,美丽牌、琴棋牌商品广告煞是醒目,但此建筑格局后被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