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纪念馆
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纪念馆入选第六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纪念馆成立于2006年8月,被入选第四批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名单。是牡丹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接待青少年、驻军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群众参观10万多人次,宣传了牡丹江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红色历史。纪念馆的内容分为:马烈主义早期传播、战胜黑暗迎接黎明、捍卫和平建设家园三个部分,共展出图片261张,文字约2万余字。
中文名: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纪念馆
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简介
牡丹江革命英烈纪念馆位于牡丹江市西二条路421号的八女投江纪念馆大楼的三楼,2011年7月30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展览面积300平方米,展线长度100米。
2、馆内陈列
纪念馆的内容分为:马列主义早期传播、战胜黑暗迎接黎明、捍卫和平建设家园三个部分,共展出图片261张,文字约2万余字。纪念馆还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场景复原、实物展示等展出形式。缅怀在牡丹江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再现了在二十世纪初,牡丹江做为传播马列主义的红色通道,进步知识分子的宣传阵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地缘优势的牡丹江地区,成为中国*开展建党、建政、土改、剿匪,建立东北野战军炮兵学校、航空兵学校的重要战略后方;新中国成立后,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牡丹江人民投身于*事业,保家卫国,建设美好家园,取得了优异成绩。
3、荣誉
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纪念馆成立于2006年8月,陈列有“八女投江”抗联英雄的珍贵遗物,并展出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珍宝岛反击战及和平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先烈事迹,是牡丹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接待青少年、驻军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群众参观10万多人次,宣传了牡丹江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红色历史。
4、特色展示
东北老航校
抗日战争结束后,侵华日军在东北遗弃飞机和航空器材较多,具有创办航空学校的物质基础。**决定,抽调30余人,由第18集团军总参谋部航空组负责人王弼、常乾坤带队,于1945年10月,分批从延安去东北,收集航空器材和人员,为创办航空学校做准备。在荒漠深山里,发现了被日寇破坏掩埋的航材。
1945年9月底,原驻辽东侵华日军航空大队300余人,在大队长林弥一郎(后改中国名字林保毅)率领下,归降东北人民自治军。10月中旬,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决定,将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12月上旬,航空队移驻通化。12月下旬,选调110人到航空队。1946年1月1日,航空队扩编为航空总队。14日,改称东北*联军航空总队。根据**指示,筹建航空学校人员把搜集飞机和航空器材作为主要任务,在搜集到120余架破旧飞机、200多台飞机发动机和一批其他航空器材、设备、油料后,3月1日,由**选派的航空技术*和东北*联军航空总队合编,在通化成立东北*联军航空学校,归东北*联军总部建制,常乾坤任校长,东北*联军后方司令部政治委员吴溉之兼任政治委员。学校机关设训练处、政治部、校务处、供应处,辖1个学生大队。全校共631人,有30—40架经过修理可以使用的飞机。
初建阶段当航空学校准备开始飞行训练时,*军队占领沈阳、铁岭,直逼四平,*空军飞机频繁轰炸通化机场。1946年4月,全校转移到牡丹江市。东北*联军总部任命王弼为航空学校政治委员。为迅速培养教学骨干,学校选定过去学过飞行的部分人员组成飞行教员训练班,学员编成2个飞行班(飞行第1期甲班12人、乙班31人)、1个机械班(机械1期40人),开始航空理论教育。飞行第1期甲班学员于7月开始飞行训练。11月,机械2期57人开学。
5、历史沿革
1947年,东北人民解放军政委罗荣桓提议在此筹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1953年1月1日*曾亲临视察,并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全馆分抗日战争馆和解放战争馆,两大部分,主要陈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牺牲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其中包括罗登贤、杨静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革命烈士的事迹和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另外还有《大刀进行曲》的作者麦新,还有杨子荣、董存瑞、朱瑞等烈士的事迹和照片,共232位烈士的文物资料1.4万余件,陈列面积达1031平方米。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位日本女性——长谷川照子的资料。她坚决反对中日战争,从中国透过广播,呼吁日本士兵“停止无谓的流血”。1978年陆续恢复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杨靖宇、赵一曼等232位烈士的陈列,展出烈士遗像、历史图片、传略、文物、文献史料、题词、绘画、雕塑等700多件,现馆藏文物资料1.4万余件。来看牡丹江烈士纪念馆大揭秘,寻找新奇的牡丹江烈士纪念馆旅游攻略,展现不为人知的牡丹江烈士纪念馆风景。
6、参考指南
地址:黑龙江省海林市铁岭河南山
邮箱:1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