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楔叶榕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6:38:28
...

小乔木或灌木状,高达8米;树皮灰色。小枝红褐色,径3-5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6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叶脉被糙毛或无毛,具钟乳体,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侧脉4-5对,下面基部脉腋具腺体;叶柄长2-5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7-1.5厘米,被柔毛。榕果成对腋生或单生,熟时红至紫色,近球形,径1-2厘米,无毛,顶部脐状,基生苞片3,三角状卵形,总柄长3-8毫米;雄花具梗,生于榕果内壁近口部或散生,花被片4,雄蕊2,瘿花花被片4,花柱无毛,柱头2裂;雌花无梗,花被片4,花柱无毛,柱头2裂。瘦果卵球形,光滑。花期9月至翌年4月,果期5-8月。

中文学名:楔叶榕

拉丁学名:FicustriviaCorner

别称:半稔子

拼音:xieyerong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属:榕属

1、别称

半稔子

2、形态特征

株:小乔木或灌木状,高达8米;树皮灰色。

枝:小枝红褐色,径3-5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

叶: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6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叶脉被糙毛或无毛,具钟乳体,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侧脉4-5对,下面基部脉腋具腺体;叶柄长2-5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7-1.5厘米,被柔毛。

果:瘦果卵球形,光滑。

小乔木或灌木状,高达8米;树皮灰色。小枝红褐色,径3-5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16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叶脉被糙毛或无毛,具钟乳体,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侧脉4-5对,下面基部脉腋具腺体;叶柄长2-5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7-1.5厘米,被柔毛。榕果成对腋生或单生,熟时红至紫色,近球形,径1-2厘米,无毛,顶部脐状,基生苞片3,三角状卵形,总柄长3-8毫米;雄花具梗,生于榕果内壁近口部或散生,花被片4,雄蕊2,瘿花花被片4,花柱无毛,柱头2裂;雌花无梗,花被片4,花柱无毛,柱头2裂。瘦果卵球形,光滑。花期9月至翌年4月,果期5-8月。

3、产地分布

分布:越南北部

产地: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及云南

生境:沟边湿地

4、分类文献

FicustriviaCornerinGard.Bull.Sing.17:427.1959,inibid.21:41.1965;LauenerinNot.Bot.Gard.Edinb.40(3):499.1983.NguyenT.Hiep.inTapchiSINNHOC16(4):64.1994.——F.cuneataLevl.etVant.inMem.Real.Acad.Ci.ArtesBarcelonaser.3,6:149.1907;etLevl.inFedde,Rep.SP.Nov.4:84.1907,p.p.,quoadBodinier2363;Levl.Fl.Kouy-Tcheou429.1915.p.p.;Rehd.inJourn.Arn.Arb.10:128.1929,p.p.;inibid.17:79.1936,prosyn.subF.pandurata.——F.congesta(Levl.etVant.)Levl.Fl.Kouy-Tcheou428.1915,inclavi,p.p.,quoadEsquirol2093;Rehd.inJourn.Arn.Arb.10:128.1929.——F.cuneataLevl.etVant.var.congestaLevl.etVant.inMem.Real.Acad.Ci.ArtesBarcelonaser.3,6:149.1907,etinFedde,Rep.Sp.Nov.4:84.1907;LauenerinNot.Bot.Gard.Edinb.40(3):490.1983.——F.triviaCornervar.tenuipetiolataS.S.ChanginGuihaia4(2):118.1984.syn.nov.

5、相关研究

楔叶榕化石发现证实石灰岩灌丛长期存在

生长于裸岩石缝中的灌丛型植被,尤其是榕属植物是受人为活动干扰形成、还是自然演替的*?学界一直存在争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最新发表在国际古植物学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综述》上的一项成果,有助于厘清这一问题。

榕属是种类最多、分部最广的木本植物之一,全世界有750余种,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种类分布于热带亚洲地区。榕属的生境和形态多样,广布于从潮湿到干旱的各种热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中,其形态、习性与属内的系统位置有较高的相关性。

在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石灰岩溶地貌最为典型,干旱和高钙是其最主要特征,其上覆盖的植被在物种组成和生理生态上也与地带性植被不同。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助理研究员黄健在滇东南石灰岩溶地区核心地带——文山盆地中进行长期古植物学研究,发现了一种榕属的叶片化石。通过对现生榕属及亚属植物叶脉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他将榕属叶脉模式分为4个类型。经过叶结构重建和现代物种比对,确定文山植物群中的这种榕属化石属于无花果亚属,其现生最近亲缘种为楔叶榕。

楔叶榕和近似类群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越南北部,仅生长于石灰岩山脊灌丛中。结合植物群中发现的其他石灰岩灌丛特有植物,表明在约15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时,这一类型的植被就已存在,它可能发育在较为恶劣的立地条件之上。同时,在化石叶表面观察到的细脉腺节结构与现生某些石生榕叶表面完全一致,这一结构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排钙,是对石灰岩生境的一种适应。文山植物群的物种多样性远高于临近地区的各古植物群,石灰岩植被、非石灰岩植被同时存在等生境的多样性是其重要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