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7:54:29
...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9个乡镇。白水江西南侧为摩天岭,最高峰3530米。河谷下降到1000米以下。河谷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1000~1700米多次生落叶阔叶林;1700~30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高处以冷杉、云杉林为主,林下植被以华橘竹、冷箭竹、卫矛等为主,为大熊猫、金丝猴、猕猴、大灵猫、林麝、红腹角雉、蓝马鸡等的分布带;30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分布有扭角羚、马麝、绿尾红雉等。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国金丝猴、扭角羚、大熊猫分布的北缘。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主一,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中文名称: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甘肃省最南端,陇南市武都区、文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级别:*

区域面积:1837.99平方公里

保护对象:大熊猫、珙桐等

管理单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准时间:1978年

1、历史沿革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1963年在让水河、丹堡河施业区内划定的3.9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1978年5月31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包括原白水江林业局的白马河、让水江、碧口、丹堡河、红土河5个施业区。1979年8月,根据林业部批示精神,保护区暂定名为“林业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行以部为主的部省双重领导*。

1982年元月,实行部、省、地三级管理,并明确了各级的管理职责。1990年6月林业部通知更名为“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92年2月,甘肃省将原陇南地区管理的六项工作收归省林业厅管理,恢复到1982年以前的管理*。同年将文县林业局管理的岷堡沟保护站移交管理局管理。

2、地理位置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最南部,北纬32°35'~32°55',东经104°7'~105°22'。主体部分位于岷山山系的摩天岭北坡,另一部分位于白龙江北岸西秦岭山地的小团鱼河上游红铜河流域。。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9个乡镇。

保护区东南至西北分别与四川省青川、平武、九寨沟县相邻,北部至东北与甘肃武都、康县接壤,南部与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地貌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属岷山山系,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剧烈,属深切割的山地,地势陡峭,主要山峰有摩天岭、净各留山、高峰山、双猫山等,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595米,一般高度为2500~3100米之间,山顶平缓,岩石裸露,山间河谷深陷,地度大多都在45℃左右。

气候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气候年均温15℃,极端低温-7.4℃,极端高温37.5℃,无霜期高山为140天,低山为338天;年降水量平均800毫米,7、8、9月为主要降雨季节。

水文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水系有白水江和白龙江,支流有白马峪河、丹堡河、小团鱼河、让水河等,为嘉陵江上游,属长江水系。

3、区域范围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23671公顷,区划为核心区97329公顷、缓冲区26032公顷、实验区10031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为82.7%。东起董家山,西至石垭子梁,东西长104公里,南达甘、川省界,南北宽6~8公里。

4、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资源

植物

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向下而上划分为以下五带。

1.海拔1000米以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主要为次生灌丛及人工林,仅存部分原始林,主要树种栎类、油桐、化香、漆树、棕榈等。

2.海拔1000~17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大多为次生林,主要树种栎类、山杨、桦、槭等。

3.海拔1700~29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除栎类、山杨、桦、槭、椴外,2300米以下混有华山松、油杉、三尖杉、铁坚杉等,2300米以上为云杉冷杉为主的混交林,林下竹灌丛生长繁盛。

4.海拔2900~3500米为针叶林带,主要为冷杉、云杉、柏、铁杉等组成的针叶纯林,下木多竹灌丛。

5.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本带大部分岩石裸露,散生有高山绣线菊、竹类等灌丛,间断有成片苔草草地。

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4种1个变种,其中一级有珙桐;二级有银杏、光叶珙桐、连香树、香果树、杜仲、山白树、水青树;三级有秦岭冷杉、麦吊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厚朴、红豆树

区内经济植物种类丰富,竹类有11种,大熊猫喜食竹类4种,即华橘竹、大箭竹、紫箭竹、冷箭竹。药用植物有100多种。

珙桐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现仅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局部地区。在白水江保护区碧口地区有一条长达45公里,宽约1~5公里的珙桐林带,这在我国是难得的景观。珙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因头状花序和两杖大型白色苞片状如白鸽,又名“中国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主要伴生树种有栎、樟、槭、连香树、桦木以及铁杉、麦吊杉、红豆杉等。

动物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本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仰鼻猴)、羚牛(扭角羚)等。

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65种,其中兽类48种,鸟类180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23种。在不同植物带分布的动物种类不同。

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活的动物有鼠类、黄鼬、翠鸟、戴胜、锦鸡、锦蛇、游蛇、蛙类、大鲵

2.落叶阔叶林内生活着大林姬鼠、毛冠鹿、竹鸡、雉鸡、杜鹃、蝮蛇、大蟾蜍等。

3.针阔叶混交林内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林麝、中华竹鼠、竹鸡、勺鸡、红腹角雉、蓝马鸡、蝮蛇等。

4.针叶林内生活动物有扭角羚、岩松鼠、青鼬、鹪鹩、星鸦、绿尾虹雉等。

5.高山灌丛草甸内生活着石貂、岩羊、石鸡、绿尾虹雉等。

保护区有*保护动物18种,其中一级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云豹、绿尾虹雉、雉鹑;二级有猕猴、短尾猴、林麝、毛冠鹿、水獭、红腹锦鸡、蓝马鸡、雀鹰、大鲵等。分布本区的大熊猫有140多只,大熊猫的主要天敌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时成群袭击单独活动的大熊猫,后者以竹为食并居于竹丛洞穴内,危害大熊猫的食物基地,再有就是竹类开花,1975、1984年竹子两次开花,特别是后一次铁楼乡、上丹乡华橘竹开花面积从5%到90%不等,使27只大熊猫受害,由于食物缺乏,体力下降,多数致病而死。

5、科学研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20多年来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大熊猫抢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其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出版《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同时编辑出版了《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科技论文汇编》第一、第二辑等科技专著和画册《大熊猫故乡-白水江》《岷山东端绿色宝库》等宣传文本;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可待续发展项目甘肃省保护地区管理等项目开始实施,先后完成了国家、省、地级调查研究项目40余项、62个单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01年被国家环保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评为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于1993年7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6、保护现状

概述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20多年来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大熊猫抢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大熊猫数量稳中有升,其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出版《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同时编辑出版了《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科技论文汇编》第一、第二辑等科技专著和画册《大熊猫故乡-白水江》《岷山东端绿色宝库》等宣传文本;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可待续发展项目甘肃省保护地区管理等项目开始实施,先后完成了国家、省、地级调查研究项目40余项、62个单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01年被国家环保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评为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于1993年7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宣传教育

林业法律法规宣传

管理局和各基层单位利用“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采用宣传车、集市宣传、群众会宣传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期间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向社区群众免费发放《甘肃南部资源植物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社区能源保护与利用》、《社区农业种养殖技术》等科技书籍,散发传单,张贴禁毒通告。开展欢送社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送一本书、一副扑克、倒一杯茶、一杯酒、发一支烟、问一声好”的“六个一”活动,鼓励农民工外出务工,发展社区经济。

宣传标牌建设

截至目前,已在辖区七个保护站交通要道安装完成七个26平方米大型彩喷钢架结构宣传牌的建设任务,印制了“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等内容的标语,各保护站特有物种、自然风光等优美图片;在六个保护站辖区重点区域制作大型水泥永久性宣教标语120余幅;五个保护站的重点公益林分布区制作彩喷钢架结构大型公益林宣传牌五个、标准牌五个;在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边树立了大型广告宣传牌,增强全社会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自然保护意识。

廊道图框宣传

完成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楼道、宣教中心廊道的图框悬挂工作。所选图框为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优美风景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工作照片,对宣传保护区内丰富物种资源和优美风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念画册宣传

由管理局积极筹划,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于2009年年底前出版两本纪念画册。一本主要体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建区30周年的风雨历程,讴歌前辈们为保护区建设所付出的无私奉献,教育后辈们珍惜前辈的辛苦劳动成果,再接再厉,将白水江的保护事业做大做强。另一本主要表现5.12特大地震以后,白水江人不畏艰险,积极抗震抢险和第一时间深入林区调查资源损害情况的珍贵历史画面。

林业宣传征文活动

积极参与国家林业局举办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生态文学作品大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征文,已收到文学作品6篇。

环境保护教育

由科研管理科负责,保护站配合在社区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开展自然保护知识讲座、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大型主题签名等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自然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社区管理技术及示范项目宣传

由科研管理科负责,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编写《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管理技术与示范》专著,向社区及群众宣传保护区管理技术与经验。


1.2009年11月2日,根据中国林学会关于“中林集团杯”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的通报,经形式审查、同行专家初审、专业组评审会议初评和梁希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及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最终评出65项获奖项目。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黄华梨同志主持的《甘肃白水江大熊猫研究》项目,荣获三等奖(获奖项目编号2009-KJ-3-19)。

2.2008年9月16日至19日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举行,管理局杨文赟高级工程师参加了会议,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上,杨文赟、黄华梨、蒲玫撰写的《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模式及成效》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荣获二等奖。

3.由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文赟主持完成的《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型野生动物危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获陇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杨文赟、黄华梨、何哓岚完成的论文《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法及成效》入选第三届中国林业论坛并获奖。

5.杨文赟、王建宏等完成的论文《甘肃大熊猫栖息地竹子生境研究》在《世界竹藤通讯》上发表。

6.《辉煌的历程——甘肃改革开放30年》由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编委会名誉主任为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编委会主任为省委副书记刘伟平,主编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管理局杨文赟高级工程师撰写的《活标本的天然宝库——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文章介绍了白水江保护区30年的辉煌成绩,经省林业厅修改和推荐,作为三个林业典型介绍单位之一在该书发表,为宣传白水江保护区工作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7.管理局杨文赟高级工程师撰写《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宣传文章及图片在《世界竹藤通讯》封面彩版介绍了白水江保护区,为宣传白水江保护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态价值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价值。白水江地区动物的丰富组成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一处难得的生物基因库。

8、相关新闻

记者从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了解到,该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在最新取回的资料中发现4对大熊猫母子活动的画面。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管理办公室主任何礼文说,这些大熊猫活动的画面拍摄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红外相机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拍摄到的4对大熊猫母子活动画面,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大熊猫等各类野生动物种群稳中有升。”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布设的数百台红外相机已拍摄到不少野生大熊猫“萌照”。

上一篇:非法狩猎罪

下一篇:湖南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