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合肥市庐阳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9:33:26
...

庐阳区位于市区中心和北部,是全省闻名的政务文化中心。省市党政军领导机关均座落在老城区,交通、信息流十分畅通,优良的政策环境为您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也为全区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中文名称:庐阳区

面积:139.32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LuyangDistrict

人口:62.5万人(六普人口)

别名:中市区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话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合肥

著名景点:三国遗址公园、环城公园、杏花公园、古逍遥津

下辖地区:大杨镇、三十岗乡、亳州路街道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驻地:亳州路街道濉溪路295号

火车站: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等

电话区号:0551

车牌代码:皖A

邮政区码:230001

地理位置:合肥市区中部

代码:340103

1、建制沿革

庐阳区始建于1949年2月,当时称合肥市第一区、第二区,是合肥市老城区,其文明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正因为庐阳区是合肥市中心区域,故庐阳区建置从属于合肥市建置沿革,庐阳区为合肥市行政区划组成部分。

合肥古为淮夷地,商代称虎方,西周称夷虎。


合肥市庐阳区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属越,再后又属楚。

秦朝置合肥县,属九江郡。

西汉时先属淮南王国九江郡,后淮南国废,设九江郡,合肥仍属之。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改属扬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封功臣鉴谭为合肥侯,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历4世,废国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为扬州治。

三国时,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合肥县改属淮南国;四年,改属淮南郡。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属楚国。齐王嘉平元年(249年),改属淮南郡。吴、魏在合肥地区进行过多次争夺战,魏以合肥为重镇兼扬州治。

西晋时属淮南郡。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合肥县地置汝阴县,属南豫州南汝阴郡,为郡治。梁武帝改属汝阴郡,为南豫州治;复又置合州,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北周宣帝时属北周。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属庐州,为州治;大业初,改庐州为庐江郡,属庐江郡,为郡治。

唐朝时改庐江郡为庐州,先后属庐州、淮南道庐州、庐江郡。

后梁、后唐时属吴国庐州。后晋、后汉时属南唐庐州。后周时属后周庐州。

北宋时先后属淮南道庐州、淮南路庐州、淮南西路庐州,均为州治。

南宋时,庐州曾为金占领,寄治巢县,旋即收复,仍为州治。

元朝时,先后属淮西道庐州路、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先属江淮行省庐州府,后属江浙行省庐州府,为府治。


合肥市庐阳区

明朝时先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后属南京直隶庐州府,均为府治。

清初属江南省庐州府。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属安徽省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分为三道,属安庆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安徽省省会从立煌(今金寨)迁至合肥,省*机关驻区境。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设区,第一区、第二区在今庐阳区境内。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两区基础上成立东市区。1960年6月,东市区更名为南市区,同时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63年8月南市区更名为中市区,撤销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实行新区划建制,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

2、历史沿革

庐阳区以原中市区为主。1949年为合肥市第一区;1951年11月改为东市区;1960年6月改为南市区;1963年8月改为中市区。

2002年,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庐阳区辖原中市区寿春、逍遥津、光明、安庆路、双岗、县桥、益民、亳州路、三牌楼、鼓楼10个街道。从原郊区划入三十岗1个乡,杏花村、大杨2个镇。将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库区划归庐阳区。调整后,庐阳区辖三十岗1个乡,杏花村、大杨2个镇,寿春、逍遥津、光明、安庆路、双岗、县桥、益民、亳州路、三牌楼、鼓楼10个街道。面积136.86平方千米,人口37.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47万人。区人民*驻阜南路10号(原中市区人民*驻地)。

1998年,中市区辖: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寿春街道、益民街道、亳州路街道、金寨路街道、安庆路街道、双岗街道、东风街道、逍遥津街道。2000年,中市区辖10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343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寿春街道12997鼓楼街道8038逍遥津街道7810三牌楼街道17278县桥街道8822益民街道28169安庆路街道36870光明街道22807毫州路街道36445双岗街道64194

2002年底,庐阳区辖: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寿春街道、益民街道、亳州路街道、安庆路街道、双岗街道、逍遥津街道、鼓楼街道、光明街道、杏花镇、大杨镇,三十岗乡。

2004年,撤销杏花村镇设立杏花村街道办事处。2004年底,庐阳区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

3、行政区划

1998年,中市区辖: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寿春街道、益民街道、亳州路街道、金寨路街道、安庆路街道、双岗街道、东风街道、逍遥津街道。


合肥市庐阳区

2000年,中市区辖10个街道。区人民*驻阜南路10号(原中市区人民*驻地)。

2002年,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庐阳区辖原中市区寿春、逍遥津、光明、安庆路、双岗、县桥、益民、亳州路、三牌楼、鼓楼10个街道,面积136.86平方千米。从原郊区划入三十岗1个乡,杏花村、大杨2个镇。将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库区划归庐阳区。2002年12月,庐阳区辖: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寿春街道、益民街道、亳州路街道、安庆路街道、双岗街道、逍遥津街道、鼓楼街道、光明街道、杏花镇、大杨镇、三十岗乡。

2004年,撤销杏花村镇设立杏花村街道办事处。2004年底,庐阳区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

繁华的长江中路

2005年6月,庐阳区进行行政区划大调整,原寿春街道管辖范围整体划入县桥街道。逍遥津街道和鼓楼街道也合二为一,成为新的逍遥津街道,逍遥津街道办事处仍驻淮河路4号。在合肥的北部,新成立海棠街道,杏林街道。海棠街道管理机构以原鼓楼街道机关为基础组成,办事处办公地点暂驻宿州路170号(原鼓楼街道办事处驻地)。杏林街道管理机构以原寿春街道机关为基础组成,办事处办公地点暂驻寿春路197号(原寿春街道办事处)。

调整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东与产业园区交界,北与长丰接壤,南以二环路往西沿西线铁路至四河村区域范围。杏花村街道办事处仍驻茨河路。刘冲、尚店、邵大郢三个行政村和兴业社区划归庐阳产业园管理,原双岗街道的临泉路以北部分划入杏林街道管辖。庐阳区仍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

至2005年年底,庐阳区辖三十岗乡、大杨镇和逍遥津、三牌楼、益民、光明、安庆路、县桥、双岗、亳州路、杏花村、杏林、海棠等1乡、1镇、11个街道及1个庐阳产业园,有8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4个村民委员会。区人民*驻濉溪路287号。

2011年,庐阳区总面积139.32平方公里,辖1乡1镇、11个街道和1个工业区。

2012年3月,庐阳区再次区划调整:将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并入逍遥津街道。将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益民街道合并,新设立三孝口街道;以路为界,调整双岗、亳州路、杏林、海棠4个街道管辖范围;重新划分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增设四里河、林店2个街道;保持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行政区划不变。

调整后,庐阳区辖1个乡、1个镇,9个街道:逍遥津街道、三孝口街道、亳州路街道、双岗街道、杏花村街道、海棠街道、杏林街道、四里河街道、林店街道、大杨镇、三十岗乡。

4、历史典故

高桥的传说

高桥坐落于今大杨店乡高桥村和林店乡汲桥村交界的四里河上,为单孔大跨度石拱桥。传说很久以前,鲁班为沟通两岸交通,在此兴建一座桥梁,桥修好后,城隍爷推车经过此桥,问鲁班:“此桥多高?”鲁班顺口答道:“在桥上初一丢一块砖,十五才能听到下面的回声。”于是当地百姓就叫此桥为高桥。另外,从桥上向下看,有时能看到庐州府在水中的倒影,因此又叫照州桥。有一次,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桥头,正犹豫间,看到鲁班便问道:“此桥能过吗?”答道:“能过。”于是张果老驾着毛驴就向桥上走去,走到桥中间时,只见桥身慢慢下沉;鲁班见桥下沉,急忙将手中的瓦刀向桥墩的一块石缝扔去,桥身便不再下沉,张果老也就安然过了桥。后来,那把瓦刀一插在石缝中,有一半露在外边,用手摇之则晃动,就是取不下来。至今,高桥附近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照州桥什么人修的桥?什么栏杆舍不得丢?什么人骑驴桥头站?什么人推车轧条沟?”“照州桥鲁班修,玉石桥杆舍不得丢,张果老骑驴桥头站,城隍爷推车轧条沟。”

二十埠的传说

据民间流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军师刘伯温,为确保朱家后代稳坐*,走遍天下寻斩龙脉(地脉),防止异姓得地气坐皇帝,一天访到合肥东郊,见此处风水好,如不及时镇压,可能异姓就要出皇帝,因此立即将此处地脉斩断,此处遂出现冈洼,后人称为斩龙冈,流传至今。

回龙桥的来历


合肥市庐阳区

据民间传说:当年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干女儿,一次,贵妃欲到合肥省亲,奏请皇帝准旨,康熙皇帝专门颁发一道圣旨,决定陪贵妃娘娘到合肥省亲,这一消息传到合肥后,不仅忙坏了龚大司马和合肥地方官,而且连老百姓也跟着遭殃,官府慌忙在德胜门外西北角的秀丽的小山上,筹建一座华丽的梳妆楼取名“稻香楼”,为娘娘起居住所,另架一座天桥,从小山直接越过护城河(原名楼河,今名鱼花塘)、城墙进入城内,当地官府权贵借筹备迎皇帝驾幸之机,大肆搜刮民财,老百姓受苦受难,怨声载道,风言传出,遐迩皆闻。此事被京城里一位大臣知道后,深怕皇帝遭到不测,于是赶忙奏上一本(即今天打报告之意)说:“去合肥路上,旱路有斩龙岗(即今东郊二十埠附近),水路有梅龙坝(今肥东三义河与马家渡之间),犯着圣讳(因梅、霉同音,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请万岁爷收回旨意,不到合肥去。”康熙看了奏章后,取消了驾幸合肥和娘娘省亲的决定。合肥老百姓为了庆幸避免一场灾难,集资在德胜门内,通衢大道跨越九曲水上,建起一座雄伟壮观的石拱大桥,取名为“回龙桥”。意即皇帝回去不来了。据说当年回龙桥隆起街中,河宽水深,十分壮观,由于年久失修,几经沧桑,河床淤塞,到一九五八年拓建金寨路时,河桥已变成臭水沟的大涵管,面目全非,当年建在西山的“稻香楼”不久也就倒塌了。

三孝口的名称由来

据民间传说,当年三孝口附近住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侍奉母亲非常孝敬,一年四季,不论春夏秋冬,寒热冷暖问个不停,饥餐渴饮,辛辣咸淡供奉时鲜不停。母亲患病时,白天黑夜,三个儿子衣不解带服侍在床前。一次母亲突然害雍肿,疼痛难忍,呻吟不绝,大儿子听人传说,害肿毒,如人用舌尖舔吮,不仅减轻患者痛苦,可以促使早日破头(雍肿出头前最痛)大儿子毫不犹豫用嘴舔吮,母亲顿感患处疼痛减轻,逐渐愈合。不久母亲病故,棺柩停在灵堂,突然邻居发生大火,火势非常凶猛,刹那间延烧至灵堂,仓猝间因棺柩太重,无法移动,三子伏棺大恸,誓与母柩共焚亡,说也奇怪,火头突然跳越灵堂至隔壁邻家继续燃烧,三子与母柩安然无恙,灵堂无损,因此民间流传着三个儿子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茶余饭后,喜闻乐道,老人们谈起来津津有味地教育子孙。从那时起人们称三孝子家附近这段街为“三孝子”街,十字路口也就沿袭为“三孝口”。据记载:“张梅、祝、松兄弟三个亲丧殡于室,邻火卒起棺不及移,三人号恸,伏棺上誓与俱焚,三人皆死,棺独完,初母病雍甚重,梅吮之得愈。”

大夫第名称的由来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名叫董金凤字问桐武艺娴熟,考中乾隆戊戌武科一甲第三名进士(俗称武探花),授乾清富士卫,于是就在前大街府学云路街东侧三十米处(即今飞凤池巷西侧三十米),盖起探花府,荣耀非常,门前立有上下马石碑,官府士庶至此均要牵马下轿步行通过探花府门前表示尊敬,由于他建有战功,被乾隆皇帝追封赠其曾祖(董子上,太学生封武义大夫晋赠武功将军)祖父(董玉、太学生,封武义大夫晋赠武功将军)父(董起朝举人,封武义大夫晋赠武功将军)三代,其叔董林也被封赠为武义大夫,因此在城隍庙西侧便路北首古金斗城北坦遗址上即今劳动巷北首古今斗城北坦遗址上即今劳动巷北首下坎处,路西沿建起了一座高大的武义大夫府第,一些绅商富户在此路两侧建居形成街道,曾煊赫一时,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年深日久民间习惯地将这段就叫作大夫第,原来巷名也就湮没。几经兵灾,繁华一时地大夫第也就衰败,旧时大夫第街两头有闸门,清晨开封,大夫第名字至今流传,*中至一九八二年底一度改称劳动巷,今名蒙城路。

5、人口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庐阳区总人口24343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寿春街道12997、鼓楼街道8038、逍遥津街道7810、三牌楼街道17278、县桥街道8822、益民街道28169、安庆路街道36870、光明街道22807、亳州路街道36445、双岗街道64194。

2002年,人口37.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47万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11年,庐阳区总面积139.32平方公里,人口62.5万。

6、庐阳名胜

李鸿章故居


合肥市庐阳区

李鸿章家族在合肥的房产并不多,这主要是当时合肥不算水码头,交通不便,而李鸿章兄弟六人多常年在外的缘故。1997年前,合肥仅存两处李氏家宅,即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鸿章故宅和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住宅,均是较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建筑。李鸿章故居西边尚存四进约50间,临街门面过去李府曾用来开当铺,解放后是淮河路百货公司商店,其第三、四进为"回"型二层楼阁,住女眷,故称"小姐楼"或"走马楼"。1999年秋修竣的李鸿章故居共五进1800m2,占地2500m2,内中专室布置李鸿章生平陈列。这条50米的展带分五部分,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图片、模型,客观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生并侧重介绍有关他的乡土资料。

包公文化园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教弩台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迄今为止已有17OO多年历史。

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OO平方米。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即此。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公元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已列为全国重点寺庙的明教寺。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更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7、自然环境

区位

合肥市庐阳区地处安徽省中部地区,位于东经116度41分~117度52分,北纬31度30分~32度37分。

气候


合肥市庐阳区

合肥市庐阳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985.4毫米,毫微米相对而言温度78%,风向以东南风为主,风速月季变化不大。

地质

合肥地区土地承载力在2.5~2.8kg/cm之间,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为第三纪红砂岩,无明显地下河道,无地质断层。

防洪

合肥市庐阳区地势全部高于洪水水位,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洪灾。

防震

合肥市庐山阳区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灾害,工程防震设计按地震烈度七级设防。

8、科技优势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0余所记等学府,5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科院合肥分院等190多个科研机构,各类科技人员20万人,熟练产业工人30多万名,人力资源居国内一流。

合肥庐阳区是全省闻名的政务文化中心。省市党政军领导机关均坐落在老城区,交通、信息流十分畅通,优良的政策环境为您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也为全区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合肥庐阳区是历史上的古庐州城,人文景观多,是您休闲的驿站。素有“翡翠项链”之誉的环城公园拥抱着古城区,合肥人的“母亲河”南淝河奔流而过,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点将台古教弩台、历史名人李鸿章故居、三十岗乡三国时期的古城遗址,让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9、交通通讯

公路

合肥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绸密,有合芜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离庐阳区约12公里,312国道、206国道穿而过。庐阳区通过十余条主干道公路与全国公路网连通。合肥-南京-上海高速公路运输驱车二个小时可到达南京,五小时可到达上海。

铁路

宁西铁路、淮南铁路纵贯庐阳区,合肥铁路北站坐落区内,连通贯穿全国五大铁路干线,包括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干线,客货运输可达全国各地,并可延伸欧洲。建设中的合宁铁路、合武铁路将形成完善的铁路交通网,进一步加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实现与长江三角洲的实质性融合。合肥将成为连接东部与中西部的重要铁路枢纽。1小时内可到达南京,2.5小时内可到达上海,2小时可到达武汉,10小时到达成都。


合肥市庐阳区

航空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设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0余条国内航线,并有直通香港的定期航班。

供水、电、气

区内辖有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两大水库,供电、煤气、液化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备,技术先进。

通讯

程控电话可直拔国内、外各主要城市和地区,用户还可申请办理电报、传真、移动电话、无线电传呼、宽带等业务。邮政枢纽已开展国内、国际特快邮件传递业务。

10、经济

综合

2009年庐阳区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12.8亿元,增长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5亿合肥邮电大厦元,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增长14%。

“十一五”期间,庐阳区始终坚持“双轮驱动”,狠抓“三大推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顺势而为,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是“十五”末的2.74倍;财政收入连跨9个亿元台阶,是“十五”末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48.1%、41.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年均增长41.6%;引资总量、利用外资分别是“十五”末的6.8倍、5.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1.7倍、1.8倍。“十一五”,是庐阳经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发展质量最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7亿元,增长24.1%;实现财政收入21.6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增长15.4%。

第一产业

2009年,庐阳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9万元改造总里程15.8公里的崔谭路、范郢路等8条村村通道路,开工建设环湖北路污水管网,完成明星水库、东大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小钱郢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回迁安置群众。

庐阳区2012年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建设施蔬菜面积800亩,建成各类农业基地20多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其中3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

第二产业

2009年,庐阳区为80家企业落实协议贷款5亿多元,为97户企业争取省、市奖励扶持资金1013万元,帮助企庐阳区业获得贷款、技改等贴息资金550万元,区控股时雨小额贷款公司为70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95批次1.05亿元。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合晶电子、星辰电缆等10家企业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永信信息、利特环保等8户企业被命名为合肥市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工业区发展,启动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增强了工业区的服务功能。全年新建、续建工业项目88个,完成工业投资59亿元,增长3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8户,达到129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44户,皖能发电、天威合变产值超1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增加值38亿元,分别增长34%和35%,其中庐阳工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2亿元、增加值20.5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58%、54%。

庐阳区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71.8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65户,其中超10亿元2户、超5亿元7户。

第三产业

辖区内批发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休闲娱乐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兴旺发达。被誉为“安徽第一街”的长江中路分布着数十家全市场一流的大型商场,平日人流如织,是合肥市的闹市旺埠;入夜灯火璀璨,成为庐阳的“逍遥津公园不夜城”。

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汇丰银行顺利入驻、英国乐购已经开业,*大润发项目开工建设。编制北一环商办新街区发展规划,加强淮河路步行街整治管理,启动桐城路花卉特色街和阜南路美食街创建工作。在亳州城、大西门等14个社区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创建活动,顺利完成城隍庙、中菜市等5个市场的划转接收工作。

11、著名人物

李鸿章从一名翰林院编修到巡抚、总督直至钦差大臣,集清廷内政、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咸丰四年(1854)一月十四日,庐州府城合肥失陷,安徽巡抚江忠源受伤投水自尽。李鸿章从庐江逃出,率领残部投到新任安徽巡抚、他的“座师”福济幕下。


合肥市庐阳区

孙葆田,字佩南,山东荣城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安徽宿松知县,勤政爱民,他坐堂公务,妻纺绩室中,萧然如寒士。后调合肥县,到职后,手书一副对联:合则留,不合则去;肥旨民,勿肥吾事。悬挂于大堂两旁,以明心迹。他果然做到,在地方上抚贫问苦,兴利除弊,被百姓称为“青天”。

北宋著名学者刘筠,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预修《图经》、《册府元龟》。刘筠第一次知庐州,正值包拯少年之时。宋承唐制,进士考试录取标准,以诗赋为主,策论为次。刘筠第二次知庐州,正值包拯居家养亲之际。包拯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建昌县令(今江西南城县),因父母年高不欲远行,他便未赴任,居家养亲。包拯又幸运地与其师交往四年之久,成了刘筠的得意门生。

庐州知府杨遂,字廷佩,河南原武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兵部郎中身份出任庐州知府,当时正值宦官刘瑾*,吏治乌烟瘴气。庐州府境内有巨恶张杲珰,依仗胞弟在京城为官,横行乡里,作恶多端,无人敢惹。杨遂查明他的劣迹后,就地正法,民心大快。

12、城区荣誉

2010年:被省科协命名为安徽省科普示范城区;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被省教育厅表彰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表彰为“2007、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强区”;被省委、省*表彰为“全省平安区”

;201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被市委、市*表彰为“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县区”;被省委、省*表彰为“全省平安县区”。

2012年:被省*表彰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表彰为“县(市、区)党政领导*2011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等次”;被省体育局彰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被省卫生厅表彰为“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办公厅、市*办公厅表彰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2013年:被省委、省*表彰为“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市、区)”;被省*表彰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表彰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第五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