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1、理论概述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2、发展过程
毛毛虫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它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3、收获启示
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人类也难逃这种效应的影响。比如说,在进行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因此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也就是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积极的一面。是因为袭用前人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但与此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结果浪费时间与精力,妨碍问题的解决。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惟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摆脱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名人轶事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猛然从这句话中受到启发: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的书画家。
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注意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这些工作带来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如果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可能会付出很多无谓的努力,只有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5、商业应用
企业经营
转眼到了第二年,他的这一手别人学会了,但仍然是他的苹果卖最火,为什么?因为他的点子想得更绝,他的苹果上不仅仅仍然有“字”,而且还能鼓励青睐者“成系列地购买”。原来,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祝你寿比南山”、“祝你们爱情甜美”、“祝您中秋愉快”、“永远怀念你”等等。人们再度慕名而至,纷纷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所以,当生活和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毛虫定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试验中,我们可以发现,毛毛虫之所以最后精疲力竭而死,是因为它们盲从,而不思改变现状的方法。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时代,如果盲目的听信权威,就会陷入巡回枯竭的境地。在现实中,花盆的边缘象征着一个产业在前人的基础上已经制定的成熟的规章,而可供新的创业者食用的桑叶早就被瓜分殆尽。在创业实践中,我们不可以轻易踏进一个已经发展成熟,有其既定规则的领域,并且已无发展空间的领域。我们是需要转变思路,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话说,某座小岛上发现了大量的金矿,许多人纷纷来此淘金,不久后,一个商人也想加入到淘金队伍中。但是首先他没有大量的资金,无法购买大型的机器,其次,他错过了最佳的采矿时间,金矿的数量每况愈下。刚好此时,有一个公司愿意低价转让自己的采矿设备。现在他面临着选择,要不要购买这个设备,然后抓住最后的机会,捞上一笔。最后,经过深思熟虑,这个年轻人决定买一条船,负责小岛到陆地之间的航运,运送工人和矿石。最后这个商人赚了很大一笔钱。
商人很明智,没有在大家盲目投资跟进淘金产业的时候也选择盲从,而是选择了其他途径,在不远处的地方发现了更广阔的商机。这就是聪明的毛毛虫,在大家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自己另辟蹊径,找到了更适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