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耿村民间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10-03 15:46:46
...

耿村民间故事是流传于河北省耿村的中国民间文学,被誉为“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该村地处冀中平原,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是个仅有280多户,耕地1300亩的平原小村。据藁城县地名志记载,这里古为中山国地;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此,派该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村落。初称看坟庄,后嫌不雅,改为耿村。2006年5月20日,河北省藁城市申报的“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14Ⅰ—14。

1、历史源源

自古以来,耿村就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这里的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善男信女和各种客商。各地的敬佛团在庙会上跳担经舞、打扇鼓、唱戏、说书等许多民俗节目也都来沿街表演。村内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庙等十座大小寺庙,它们虽然已被历史湮没,但四月四庙会至今仍十分兴隆。据调查,二十世纪40年代,村中仅有400余人,却有大小店铺、作坊100余座,庙会期间的临时摊点不可胜数,故有“小村大集”、“三耿村”之美誉。四面八方的客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还带来了他们的故事、歌谣。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当兵,也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文学作品。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尤其是村民中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至今仍很盛行。所以,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居落的两大古风。

2、主要内容

耿村民间文化是藁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曾吸引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访问。朱元璋时代间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南来北往的商人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奇闻趣事讲给耿村人,耿村人也把自己的故事、笑话讲给他们听,久而久之形成了丰富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耿村故事包容万象,上自开天辟地神话、风物传说,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实传说,下至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新生活、新人物。耿村故事形成一条历史长链,涵盖二十多个省区市、一百七十多个县市,串联起来即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代野史。所谓“耿村故事甲天下,口碑历史冠中华”。

耿村故事的代表作品为《砂锅记》、《三代人比美》、《兰桥断》、《孙清元大战孙二寡妇》、《画中人指点状元儿》、《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来历》、《藁城宫面的来历》、《太安神州游记》、《虱子告状》、《朝霞和晚霞》、《后娘枣树亲娘柳树》、《抗日英雄郭大娘传奇》等。

3、代表人物

1987年—2004年,石家庄文联、藁城市文体局(樊更喜为耿村故事搜集整理人之一)对耿村相继组织大型普查11次,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230多人。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标准,确定能讲50个以上、100个以下者33人为中型民间故事讲述家,讲100个以上者22人为大型民间故事讲述家。故事家中代表人物包括2007年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靳正新、靳景祥等。

1、靳正新,男,1927年生,能讲500多个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一。其讲述的《砂锅记》和故事专辑《靳正新故事百篇》分获省文艺振兴奖。

2、靳景祥,男,1928年生,有故事34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出席中国故事学会承德会议,是河北省著名民间故事家之一。

3、王玉田,男,1915年生,有故事200多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著名故事家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其老伴、儿子、儿媳都会讲很多故事,成了全省有名的故事家庭。

4、孙胜台,女,1927年生,是耿村女故事家的代表人物,虽不识字,但博闻强记,能讲260多个故事。

5、夫妻故事家张才才、侯果果。张才才,男,1931年生,有讲200多个故事。其妻侯果果也是一位故事家,有故事150多个,两人常以故事嬉闹玩笑。

其中,王玉田一家三代都讲故事,为故事家庭,张才才、侯果果为故事夫妻,张才才、张才长为故事兄弟,张书娥、王连锁为故事母子,靳建民、靳清华为故事父子。

4、传承现状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藁城市的靳景祥和靳正新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一条距今600余年的古老街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寓意丰富的故事,让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中国故事第一村——耿村更显韵味。

据相关资料显示:藁城市耿村为更好地发挥故事对人们的教育作用,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克服语言障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耿村筹措资金2万余元,在村内一条主要街道上,将精心挑选的“杞人忧天”、“三顾茅庐”等100余个传统故事、典故画到了墙上,绘出一道长约500米的故事墙,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故事一条街”,使耿村这个古老乡村更显悠长韵味。

“筹建这条故事墙时,我们的目的就是以故事带动文化经济发展,让人们不仅能听到故事,更能看到故事。同时,通过典故这一方式向世人展示耿村故事的文化魅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耿村民间故事演讲协会会长靳春利说,故事村不仅要讲好听的故事,也要把故事中孝义、信义和励志等传统精神深入人心,把我国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把耿村故事打造成一个众人皆知的国际文化品牌。

至2009年11月,该村还依托传统资源,借助旅游优势,大力发展手工艺编织业,以耿村故事为基础内容,通过手工制作,编织出车垫、坐垫等工艺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同时,为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品位,该村投资12万元的耿村牌坊即将完工,能够容纳百余人的耿村故事厅即将升级改造,耿王墓和耿王祠堂的修建工作也在筹备中。

5、传承意义

耿村因故事资源丰厚,讲述人集中,被命名为“故事村”。该村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间增长,现有故事家都年事渐高,新一代对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淡漠,耿村民间故事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耿村村委会也与众不同。它的正房是“故事厅”,两侧是村委会办公室。“故事厅”中的图片及图说,向人们展示了耿村故事如何从炕头、街头、地头到案头的历史。

在耿村小学,教师们自发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耿村故事》。学校给学生们安排有专门的讲故事课程,每周两课时,还经常邀请故事专家们来给孩子们上课。从小学校园里围成一圈,用稚嫩的童音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孩子们身上,使得耿村故事传承着烟火血脉。

据相关资料显示:耿村民间故事文化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花灯疑案》(靳景祥讲述)、《兰桥断》(张才才、侯果果夫妻讲述)、《秀姑》(耿村女讲述者讲述)、《卧牛山恩仇》(王玉田、王仁礼父子讲述)、《靳正新故事百篇》(靳正新讲述)等5部,出版研究性著作《耿村民俗》和《耿村民间文学论稿》、《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三部,精选出版了耿村93人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一部。1999年8月出版了455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是耿村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及研究成果之集大成,更是一部对开发民间文化宝库具有典范意义的扛鼎之作。耿村民间故事现象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日本等外国学者曾专程到耿村考察,还举办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耿村故事记录了一个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堪称一座“金矿”。

耿村被国际关注起源于1991年,由十几个国家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中国耿村国际学术讲座会。他们一致认为,耿村文化现象是世界民间文化的奇观。自1996年始,耿村曾三次共接待了15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访问和文化交流。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