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文天祥祠

科普小知识2022-10-04 18:02:48
...

文天祥祠位于东城府学胡同,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立的保管所。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最早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屡修葺,是北京保存至今仍有明代风格的一处不可多见的古建筑。

中文名:文天祥祠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

建造时间:明洪武九年(1376)

荣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文天祥(1236-1283)

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1、简介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明清两代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将当年文天祥被*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1984年10月对外开放。

2、人物介绍


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在兵马司土牢达四年。文天祥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不降,在狱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凛然正气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建筑结构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如明《宋文丞相传》石碑、清《重修碑记》石碑及《宋文丞相国公像》碑等。“生平事迹展览”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室内屏风正面为*手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背面为文天祥所著的《正气歌》全文。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哪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4、历史沿革


文天祥祠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于北兵马司土牢近四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明洪武九年(1376),由按察司副使刘松主持在文天祥就义和被俘囚地附近修建祠堂。祠堂坐北朝南,过厅为文天祥生平展和手迹等展品,堂屋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近年又恢复了堂屋内文天祥塑像及神龛、楹联、匾额、供桌等陈设。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修缮后对外开放。1995年又主要由文氏后裔捐款修饰一新。人们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文天祥的浩然正气。

5、馆藏作品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庙"小(仅600平方米)"神"大,20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余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吟颂《正气歌》和《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修缮后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历史照片资料,复原了后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龛、供桌及部分匾额、楹联;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柜,通过图表、照片、绘画、实物等,展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千古传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上一篇:孙武祠

下一篇:子宫破裂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