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
缙云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位于浙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东北部,距杭州175公里)。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该地区主要景点有仙都风景名胜区。
中文名称:缙云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浙江·丽水
*驻地:五云镇
电话区号:0578
邮政区码:321400
地理位置:浙江省南部,丽水市东北部
面积:1503.52平方千米
人口:常住人口35.89万(2010年)
方言:吴语金衢片
著名景点:仙都风景名胜区
火车站:缙云火车站
车牌代码:浙K
行政代码:331122
1、行政区划
1958年9月,撤销区、乡镇建制,以原来的区为基础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以原来的乡为基础建立管理区;管理区以下设生产队。以县直属区为基础建立红旗人民公社,辖10个管理区;以原壶镇区为基础建立幸福人民公社,辖8个管理区;以原来新建区为基础建立卫星人民公社,辖6个管理区;以原盘溪区为基础建立英雄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以原缙仙区为基础建立红星人民公社,辖6个管理区;以原大洋区为基础建立上游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12月,分别改称五云、壶镇、新建、盘溪、缙仙、大洋人民公社,习惯称“大公社”。
缙云县
1961年6—10月,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撤销“大公社”,恢复区建置;以38个管理区为基础建立36个人民公社,习惯称“小公社”。
1962年5月,撤销缙仙区,将所辖陈岭公社、溪港公社、安岭公社划归仙居县,其余3个公社归并盘溪区。同年6月,木南公社分设木栗公社、南溪公社,溶江公社分设溶溪公社、雅江公社。至此,全县辖区4个区、35个人民公社。
1978年9月,五云公社恢复为县直属建制镇。
1980年4月,溪南公社分设溪南公社、小筠公社;8月,城南公社分设城南公社、长坑公社。
1981年2月,增设城郊区,辖原直属公社及大洋区的方溪公社、石笕公社。3月,撤销三合公社,建立浣溪公社、前路公社;撤销雁岭公社,建立雁门公社、岭背公社;白六公社分设白六公社、括苍公社。10月,新民公社、岭背公社、双溪公社、红旗公社分别改称白竹公社、唐市公社、双溪口公社、舒洪公社。
1982年12月,撤销胡源公社,建立胡村公社、桃源公社;撤销新美公社,建立兆岸公社、方川公社;仙都公社分设仙都公社、城东公社。
1983年2月,壶镇公社改为建制镇。
1984年6月,完成政社分设,撤销公社建制,恢复乡镇建制。11月,城西乡分建城西乡、黄店乡;双溪口乡分建双溪口乡、上周乡;撤销东方乡,建立胪膛乡、靖岳乡。是年全县辖5个区、2个镇、44个乡。
1985年1月,新建乡改为建制镇;8月,舒洪乡改为建制镇。
1991年,新碧乡、前村乡分别改为新碧、大洋两建制镇。
1992年5月,撤区并乡扩镇,全县设9个建制镇、15个乡,具体是:五云镇(其中原仙都乡部分改设仙都农村管理处)、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
2008年2月,部分乡镇行政区调整,撤销新碧镇、城北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五云镇;将新建镇的岩沿、西岩、梅溪3个行政村划归五云镇管辖。撤销新川乡、双川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建镇。撤销雁岭乡、白竹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壶镇镇。撤销南溪乡、木栗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洋镇。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设8个建制镇、8个乡(包括2个农村管理处),具体是:五云镇(包括仙都农村管理处、新碧农村管理处)、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
2010年12月,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由644个调整为253个。
2011年12月,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五云镇建制,建立五云、新碧、仙都等3个街道办事处,将新建镇的宅基村、马渡村划归新碧街道办事处管辖,全县设7个建制镇、8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具体是:壶镇镇、新建镇、舒洪镇、大洋镇、东方镇、东渡镇、大源镇、七里乡、前路乡、三溪乡、双溪口乡、溶江乡、胡源乡、方溪乡、石笕乡、五云街道办事处、新碧街道办事处、仙都街道办事处。
2、人口民族
根据《2014年缙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达46.04万人,非农业户籍人口4.63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36.01万人。户籍人口密度306.2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密度239.5人/平方公里。民族以汉为主。
3、地理环境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地区东北部。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断。地貌类型分中心、低山、丘陵、谷地四类,其中山地、丘陵约占全总面积的80%。地势自东向西倾斜。由于地势起伏升降大,气温差异明显,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的特征。
缙云县
缙云县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公里。县人民*驻地五云镇,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东半部群峰崛起,地势高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43座。其中东北部为大盘山所延伸,以低中山地貌为主;东南部为括苍山盘踞,为中山地貌,南部的大洋山主峰海拔千米以上主峰3座。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中部丘陵广阔绵延,为仙霞岭与括苍山的过度地段。全境地形具东南西三面环山,北口张开呈“V”型特征。
全县河流均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三条,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其中好溪为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穿境入丽水,干流在境内长66.11公里,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
全县大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冰雹灾害主要出现在3--8月间,为全省多雹中心地带之一。
4、建置沿革
沿革
今缙云地,《禹贡》属“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和回浦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缙云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境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吴宝鼎元年(266),又分会稽郡西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0),改东阳郡为婺州,于永康县置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置缙云县(《新唐书·地理志》作圣历元年(698),此据。此据《旧唐书·地理志》),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因避德宗讳(名适,音kuo),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十年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3年(1914),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道,缙云县属瓯海道。16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24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37年4月,全省裁并为6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销丽水专区,缙云县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
地域
唐武德四年(621)置缙云县,清康熙《金华县志·舆迹》载,有废缙云县城址在永康县北。
缙云县
唐万岁登封元年(696)所置缙云县,县治五云镇。唐《元和郡县志》载:“西南至州85里”,宋《元丰九域志》记为110里,明《括苍汇纪》记为90里。清《缙云县志》载:“在府东北90里,东西距160里,南北距170里,东南距西北80里,东北距西南150里。东至台州府仙居县界85里,至其县170里;南至青田县界60里,至其县160里;西至丽水县界35里,至其县90里;北至金华府永康县界40里,至其县80里。东南至仙居县150里,北至金华府东阳县治160里,西南至丽水县治92里,西北至金华府武义县界45里。自县达府90里,达布政司治670里,达京师5150里。”
民国24年(1935)出版之《浙江省情》载,缙云县面积1690平方公里。
民国28年磐安建县。6月,双峰、金峰、润川、龙门、湖中5乡,即原美化乡之28都、29都划归磐安管辖。
1949年11月,原仙居县之安仁、金竹、曹店(亦称德化)、莲台4乡划归缙云。
1950年3月,莲台乡划归仙居管辖。
1951年5月,严溪乡划归丽水县。
1953年9月,潘潭乡之冷水、联合、章岩、杨西、箬山、庄头、潘潭7个村划归磐安。
1961年2月,磐安县安文公社仁川管理区之哧(石
(石字旁)上、哧玗坑、下岙3村划归缙云。
1962年5月23日,安岭(原安仁)、陈岭(原金竹)、溪港(原曹店)划回仙居县管辖。至此,缙云县境再无变动。
现全县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以公路里程计,县城五云镇西距行署所在地丽水市38公里,北距浙江省会杭州262公里。
县界
1990年6月至1993年3月,缙云县土地管理局、土地详查办公室与相邻7县土地管理局、土地详查办公室签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接边协议。协议后缙云县级土地权属界(含行政界)共长304.4公里,比行政界长2.1公里。
缙云县
缙云一永嘉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先南北后东西走向,北从南溪乡黄寮村大岩坑尖与仙居交界处起点,由北向南沿大岩坑中心线,过南溪公路,经上小牛塘山拗,沿山脊线过葛藤山、大风尖,后转东西走向,沿水坑、羊皮坑,至木栗乡外前村麻地岙与青田交界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长16公里,比行政界短1.7公里。
缙云一青田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东西走向,东从木栗乡外前村麻地岙与永嘉交界处起点,由东向西沿山谷线,经高尖头、火路、坑,至笔架山脚后,沿山脊经大猫岗、界牌山,到石笕乡桃坑村茶园岙尖与丽水交界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长30.3公里,比行政界短3.6公里。
缙云一丽水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东南西北走向,东南从石笕乡桃坑村茶园岙尖与青田交界处起点,由东南向西北沿山坑,过石笕公路、山脊,过坟拢尖、公鹅头赵卜坑头岙门、郑场尖、南坑尖,过好溪、金温公路,沿山脊经湖田山尖、大母山,过公路、骑马岙切、大尖山顶雪峰岭头,至双川乡雪峰村大黄坑尖(老坑尖)与武义交界止。县境土地权属界长63.7公里,比行政界长0.3公里。
缙云一武义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南北走向,南从双川乡雪峰村老坑尖与丽水交界起点,由南向北沿山脊至雪峰山、大竹园、坟山尖、夏嘉版公路停靠站,从两个县的嘉丰、合群村界中穿过,沿山脊线经上定坑,至新川乡夏群村山弄堂与永康交界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长13.2公里,比行政界短0.1公里。
缙云-永康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西南东北走向,西南从新川乡夏群村山弄堂与武义交界处起点,由西南向东北沿山脊线经牛角尖、历山、乌岩洞背,过新建溪、金温公路、下东山,沿山脊线经高山过胡宅口打虎岭,沿丘陵山地过子草坑,沿山脊线经西大坪尖、尺头尖,从两个县的道门村界中穿过,沿山脊线至白竹乡包坑村小山与磐安交界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长71.5公里,比行政界长1.1公里。
缙云一磐安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西北东南走向,西北从白竹乡包坑村小山与永康交界处起点,由西北向东南沿山脊线经东高岭过公路、好溪、上东岸后,沿山脊线、火路,经黄岭头、如公尖,至缙云县括苍山林场大水湖林区三火路与仙居交界止。境界、土地权属界长29.2公里,比行政界长1.3公里。
缙云一仙居界
县境界、土地权属界为南北走向,北从缙云县括苍山林场大水湖林区三火路与磐安县交界处起点,由北向南沿山脊线,经岩老鹰尖、海临尖、临石公路、十大尖、平头沿岗至永安溪后,沿山脊线经黄坟、大青山、仙桶尖、天堂尖、四方岩至南溪乡黄寮村大岩坑尖与永嘉交界止。县境界、土地权属界长80.5公里,比行政界长4.8公里。
5、资源物产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风景名胜区,2001年仙都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相传为黄帝升天成仙之地。黄帝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已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该景区逐步成为浙江西南旅游热点和影视天然摄影棚。仙都“奇峰异石”、“田园风光”、“黄帝文化”集于一身,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超过3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县三产的龙头。
6、旅游资源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7、山川气候
缙云县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80%以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壶镇、新建是境内两块最大的河谷盆地。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形成“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主要河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好溪为境内最大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境,干流全长100余公里。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资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盘溪电站为“一水多用,梯级开发”的典范,为联合国指定的亚太小水电技术培训实验基地。
8、美食小吃
“缙云烧饼”历史悠久,相传古时轩辕皇帝在缙云仙都的石笋上,用大铁鼎炼制仙丹。炼制成后与食丹的妃子、臣子跨龙升天成仙。而没有食用仙丹的臣子则纷纷效仿,铸铁鼎炼制仙丹。仙都石笋下的村民见之,纷纷纳闷“为何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有的也想效仿,但由于无钱铸鼎而告终。
缙云县
一日一村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大家说:“食铁鼎中之物,而升天成仙,我们无钱铸鼎也成不了仙,但我们可以做土鼎,食土鼎烧出之物,以求长生不老,消灾避邪。”大家听后觉得是个理,于是纷纷动手制作土鼎,上山采药炼制仙丹。有一日一村妇在家中烙饼,见其儿子刚炼制好丹药,发现土鼎内还有炭火且内壁光滑,就顺手将饼贴与鼎壁,烤之。慢慢的家中充满了烤熟之饼的香味,而溢出房子,引来了其他好奇村民,大家食后发现烤出之饼比锅中烙出的饼酥香、生糯。时而久之,村民们发现食土鼎炼制的丹药,并不能长生不老与消灾避邪,就纷纷将其加以改进做成烧桶,专用于烤饼之用。而有的村民则挑着特制的烧桶客走他乡,以烤饼为生。
时至九十年代初,据缙云县志记载我县烧饼师傅外出烧烤饼达1000多人,后由于烧饼大受各地人们的喜悦,外出烤饼人数每年多达近千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1989年“缙云烧饼”被浙江省商业厅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
缙云烧饼主辅料::精制面粉、夹心肉、葱、霉干菜、酵母
调味料:精制食盐、味精、糖水少许
制作方法
1、面粉拌和成发面;
2、夹心肉切粒加葱花加霉干菜和精制食盐、味精拌和入味成馅;
3、发面摘剂,包入馅收口捏拢,按扁,擀成圆饼坯;
4、饼坯正面刷上少许糖水,反面刷上少许水贴在炭火烧热的烧桶内壁上;
5、用炭火烧烤3—4分钟,待饼面金黄,香味溢出时,用特制铁钳钳出即成。
成菜特点:色泽金黄,酥香、生糯。
营养成份:面粉因烘烤其蛋白质与维生素有一定的损失,但由于饼中的肉类其营养成份保存较好,其中蛋白质、维生素与面粉的损失形成互补,并含有脂肪、糖类、钙、磷、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9、历史名人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塘头(今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重视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北门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抗,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而不报,他竭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猝。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