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介子推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16:08
...

介子推,一说是生于运城闻喜户头村,还有一说是生于运城夏县裴介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名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欲求却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相传,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又据通志,介子推“隐后三十年,见东海边卖扇”。于是,其卒年可能在晋成公年间(前607年~前600年)。

人物姓名:介子推

时代:东周(春秋)

所属政权:晋国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早期部落,概念和民族不同,后来是汉族)

别号:介之推

后世尊称:介子

生年:不详

卒年:公元前636年

出生地:山西一说是生于运城闻喜户头村,还有一说是生于运城夏县裴介村

陵墓:不详

身份:政治家

官职:忠臣

配偶:不详

父亲:不详

母亲:不详

子女:不详

1、主要成就

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2、代表作品

不详

3、相关历史事件

重耳出亡

4、相关历史人物

晋文公

5、相关典故

割股奉君;辞官不言禄;寒食节

6、人物生平

晋公子重耳出亡,避难奔狄,随行贤士多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辞官不言禄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介子推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晋文公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7、历史评价

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介必为“忠君之典范”

上一篇:陆逊

下一篇: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