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
金昌市金川区是1985年在原金川区公署的基础上,经甘肃省人民*批准设立的市辖区,是金昌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峰腰”,龙首山支脉东大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4′41″~102°34′26″,北纬38°21′30″~39°00′30″。东北与武威市民勤县接壤,南与永昌县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连,西与张掖市山丹县搭界。金川是*金昌市委、市人民*的驻地,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
中文名称:金川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甘肃·金昌
下辖地区:2个镇、6个街道
*驻地:滨河路街道北京路
电话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7100
面积:3019.14平方公里
人口:21.53万人(2012年)
方言:永昌话
机场:金昌机场
火车站:金昌站
车牌代码:甘C
行政代码:620302
1、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全区辖宁远堡、双湾两个镇、27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和六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6个城市社区。
2、历史沿革
金昌市金川区
有关史籍记载,金川河流域距今4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禹时属雍州之地。商周时为西戎所居。春秋战国时至秦为月氏、匈奴诸族驻牧。西汉初年属匈奴休屠王辖地。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出河西,击败匈奴,陆续置郡设县。西汉、东汉、三国魏时属张掖郡番和县。西晋时属武威郡番禾县。东晋十六国前凉时属武威郡番禾县;后凉、南凉、北凉时期属番和郡。南北朝北魏、西魏、北周时番和郡彰县。隋唐属武威郡(凉州)番和县。宋初及西夏时属西凉府地。元时属永昌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永昌设卫后,建宁远(取永远安宁之意)堡,归卫管辖。清初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设宁远营,属凉州府永昌县。
民国十五年(1926),永昌县设宁远区。二十三年(1934),宁远区下设9保(一保河西堡,二保河东堡,三保青山堡,四保山湾龙景,五保宁远堡,六保中牌,七保东湾西湾,八保西坡高崖子,九保双湾)。民国三十年(1941)永昌县辖各区改为乡,宁远区改为宁远乡,辖9保未变。
1949年9月,永昌县解放,成立永昌县人民*。翌年,废除旧乡(镇)保甲制,宁远乡改为永昌县第四区,区下设7乡(一乡河西堡,二乡河东堡,三乡宁远堡,四乡中牌,五乡西坡,六乡双湾,1951年双湾乡划出东四沟设七乡)。1952年10月,永昌县将原第四区改称第五区,辖河西堡、河东堡、宗家庄、青山堡、宁远堡、中牌、龙景、寿国、东湾等乡,并将原第四区中五、六、七乡划出新建第六区,辖高崖子、西坡、陈家沟、天生炕、东四沟各乡。
1955年,永昌县撤销第五、第六区,合建金河区,原辖区未变。1956年,永昌县撤销区的建置,将原金河区的河西堡、河东堡、青山堡合并为三堡乡,龙景、宁远堡、中牌、寿国、东湾五个乡合并为宁远堡乡,高崖子、西坡两个乡合并为西坡乡,新小沟、陈家沟、天生炕、东四沟四个乡合并为双湾乡,是年又将双湾乡分为陈家沟乡和东四沟乡。
1958年9月,以乡为单位成立三堡、宁远堡、西坡、双湾(1958年4月,陈家沟、东四沟合并为双湾)等公社,并将原名依次更名为先锋、卫星、跃进、红旗等公社。同年11月,将4个公社合并成立金川人民公社。1961年,撤销金川人民公社,按地域分别成立河西堡、宗家庄、宁远堡、西坡、东湾(陈家沟)、西湾(东四沟)公社。1962年,金川矿区设立永昌县金川镇,辖金川、河西堡工业区。
1964年,永昌县将境内的宁远堡公社、西坡公社合并为宁远堡公社,东湾公社、西湾公社合并为双湾公社。
1981年,金昌市成立,金川镇(不含河西堡工业区),宁远堡、双湾两个公社划归金昌市直管。
金昌市金川区
1982年5月,双湾公社政社分设改称宁远堡乡、双湾乡。同年6月,撤销金川工作委员会和金川镇,设立金川区工作委员会和金川区公署,辖宁远堡、双湾两乡和北京路、兰州路、滨河路、工人新村四个街道办事处。辖宁远堡、双湾两乡和北京路、兰州路、滨河路、工人新村、新华路五个街道办事处。1989年10月,增设广州路街道办事处。1999年12月,宁远堡、双湾撤乡建镇。至2010年末,金川区辖宁远堡、双湾两镇和六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27个行政村。
3、人口民族
2010年总人口22.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55万人,乡村人口3.31万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满族、东乡族等28个少数民族,汉族占97.4%。
4、区位优势
金昌市金川区
兰新铁路通过境内,金川公司铁路专用线、金阿铁路专用线与其相连;省道S212线纵贯境域南北且与金永高速公路、金武高速公路、金民公路及乡镇村社公路纵横交错相通;金昌机场开通西安—兰州—金昌、北京—金昌往返航线,形成通达便利的交通网络。区人民*驻新华东路76号,距省会兰州市377千米。
5、经济概况
金昌市金川区
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5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6亿元,增长17.94%;地方财政收入2.93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9266元,增长19.1%。引进中天生物、神农众和、金源牧业等龙头企业,初步建成金川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和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完成农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6.03%。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区完成规划选址,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推进,冠百工贸、源达果品、鑫昌工贸等技改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冶金和新型建材产业规模壮大,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区属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7085万元,增长18.7%。成功举办金川区首届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我区“中国羊肉美食文化名城”称号。推进实施赢华联大型超市、上海路汇金财富广场、蒂欣果蔬仓储等商贸物流项目,建成完善“好帮手”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14.17%。
6、地形气候
金昌市金川区
境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渐趋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山前平原、绿洲、古湖盆、戈壁、荒漠相间排列。西南部为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山间盆地、绿洲平原,东北部为戈壁、荒漠、半荒漠草原。龙首山北坡前的宁双绿洲平原由洪积、湖积、风积形成,海拔1400—1600米,地势平坦,日照充足,土层深厚,土质良好,适宜作物生长,是境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
境内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南面局部属山地气候,北面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常年干燥,年均降水量119.5毫米,年均蒸发量2722毫米。冬冷夏热,昼夜和四季温差大,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迅速。年均气温9.4℃,1月最低,平均-7.0℃;7月最高,平均24.2℃。年均日照数2991.7小时,年均无霜期170天。雨量少,光照强,风沙多,地表水资源匮乏。金川河原为常年性内陆河,自1958年在金川峡谷中段关帝庙山口及峡谷下口营山坡建成金川峡水库和分水枢纽工程后,成季节性河流。地表水主要由自然降水和金川峡、西大河、皇城水库供给。地下水重点分布在双湾和宁远堡的部分地区,年综合补给量0.55亿立方米,年允许可采采量0.4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金昌市金川区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境内有各类野生动物220种。兽类有雪豹、石貂、鹅喉羚、黄羊、石羊、旱獭、狐狸、沙獾猪、野兔、狼、豺狼、刺猬、山鼠等。禽类有兰马鸡、山鸡、斑鸠、流莺、画眉、鹳、老鹰、啄木鸟、乌鸦、鹌鹑、鹞、鸶老、沙鸡、尕达鸡、红嘴鸦、山雀、麻雀、蜡嘴、饿鹰、鸱鸮子、百灵、戴胜、猫头鹰等。爬行动物有蛇、蝎虎和蜥蜴。两栖动物有青蛙、昆虫类有蚯蚓、蚂蚁、马蜂、土蜂、蝎、蜘蛛和蝶类昆虫及苍蝇、蚊子、臭虫、蜗牛、土鳖、百足虫、甲壳虫等。还有害虫的天敌七星瓢虫、金水湖上白鹭起舞横斑瓢虫、寄食介克虫、寄食叶螨、中华广肩步行虫、赤胸步甲、绿蔓菁、短翅细腰食蚜蝇、中华草蛉、夜蛾瘦姬蜂等。
人工饲养动物:本地常规饲养的品种主要有马、骡、驴、牛、羊、猪、狗、免,以牛、羊、猪居多。禽类主要有鸡、鸭、鸽,鸡养殖量大,且分布广。
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灌木主要有鲜黄小蘖、绣线菊、珍珠梅、金腊梅、银腊梅、花楸、灰栒子、水栒子、沙木蓼、沙拐梍、柠条锦鸡儿、花棒、旱柳、红柳、柽柳、白刺、白梭梭、梭梭柴、沙棘、红沙、野枸杞、猫儿头刺、泡泡刺、珍珠等。药用野生植物有草参、枸杞、甘草、秦艽、麻黄、羌活、独活、锁阳、二丑、苁蓉、紫参、桔梗、党参、当归、防风、荆芥、菟丝子、野百合、王不留行、莱菔子、紫苏、车前子、柴胡、红花、苍耳、茵陈、薄荷、蒺藜、白芥子、牛蒡子、蒲公英等。
食用野生植物:有蘑菇、蕨菜、发菜、地卷皮、沙米、沙葱、沙绿、羊胡子、白刺果、野韭、石蒜、苦苣、野萝卜等。野花有山丹花、绣球梅、黄刺梅、藏金莲、迎春、马兰、蓼等。野草有芦苇、芨芨、猪耳朵、节节草、羊蹄甲、盐爪爪、珍珠、猪毛菜、骆驼蓬、驴驴蒿、苦蒿、沙蒿、冰蒿、苦豆、苦马豆、冰草、早熟禾、红沙柴、紫花针茅、独行菜、卵穗苔草、木紫莞、赖草、秕子、苏油草、竹节草、野燕麦、狗尾草、龙葵、苦曲菜、羊蹄子、曼陀罗、冷蒿、披碱草、鹅冠草、苔草、珠芽蓼、紫花苜蓿等,均无毒。此外,还有狼毒、醉马草、棘豆、龙胆等有毒草类。
人工栽培植物:人工栽培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洋芋、糜子、谷子、高粱、莜麦、荞麦和啤酒大麦及胡麻、菜籽、麻籽等。
7、荣誉称号
金昌市金川区
荣获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三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小康区”“全省文明区标兵”“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8、文物名胜
金昌市金川区
遗址
三角城遗址:位于双湾镇三角城村(原尚家沟村)二社西北侧,金川河古道河床东侧的二层台地上,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聚集生活的大型土遗址。
大庙城遗址:因建有高台和庙宇而亦名“高庙古城”“大庙古城”,俗称“破古城”。位于双湾镇古城村(原岳家沟村)村委会西1.27千米处,为魏晋时期遗址。
宁远堡故址:位于宁远堡镇宁远村金川河东岸,距市区5000米处。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明清时期,城郭雄伟,殿宇成群,远近闻名。
烽燧、烽火台遗址
共26处,其中黑水墩、土蜡墩、喇嘛池墩烽燧遗址为汉代烽燧,其余23处均为明代烽燧遗址。
黑水墩烽燧遗址位于市园艺场北3千米处。
土蜡墩烽燧遗址位于宁远堡镇下四分村西北四道沟北侧山顶上
喇嘛池墩烽燧遗址位于宁远堡镇下四分村西6千米处的山顶上。
黄毛沟墩烽火台及城障遗址位于宁远堡镇新华村东南4.0千米处。
墩墩山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山湾村村委会东南1.2千米墩墩山顶最高处。
何家庄烽火台遗址亦称孟家大湾烽火台。位于宁远堡镇山湾村村委会东偏北10度1.5千米处。
龙景烽火台遗址亦称龙景烽燧。位于宁远堡镇龙景村七社北300米处。
高崖子烽火台遗址亦称高崖墩。位于市区新华东路福州路口南900米处,金水湖景区葡萄园内。
高四墩烽火台及城障遗址亦称高寺儿墩。位于市区北省道S212线114千米西800米处.
下四分烽火台遗址亦称下四分烽燧。位于宁远堡镇下四分村西2千米、省道S212线正西3.5千米处。
二墩烽火台遗址位于双湾镇龙源村(原旧沟村)一社北2千米处山顶上。
岳家沟烽火台遗址位于双湾镇东四沟小学东北1千米、古城村(原岳家沟村)七社耕地之中。
半截墩烽火台遗址位于金武公路东侧330变电站东南约3千米处。
潮水墩烽火台遗址位于市区西北戈壁滩、双湾镇草原站北侧820米处山顶上。
青山口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山湾村村委会东1.4千米处青山口南侧山顶。
十里墩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新华村村委会西3千米处,东南距黄毛沟墩3.3千米。
青土井烽火台遗址位于青土井西北童山顶部南北向山梁上。
曹大坂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西大山北侧新窑沟南岸曹大坂山顶。
墩子沟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西坡村西北9.7千米处。
东厢门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西坡村西北23.4千米处山顶上。
塌墩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下四分村西北小山顶上。
泉沟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西坡村西大山北泉沟南侧山顶。
馒头山烽火台遗址位于双湾镇龙口村(原赵家沟村)东南13.1千米处的馒头山上。
龙口山烽火台遗址位于双湾镇龙口村(原赵家沟村)东南8.4千米处的龙口山顶部。
夹沟烽火台遗址位于宁远堡镇新安村(原夹沟村)。
金昌市金川区
古墓葬及文物
境内发现古墓群共15处。汉代墓群3处,魏晋时墓群1处。
9、地方特产
金昌市金川区
双湾食葵:双湾食葵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金川红辣椒:金昌市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农产品“金川红辣椒”,正式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和专家评审,被确认为国家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依法保护,这是金昌市首个获得此类认证的农产品。
双湾西瓜:双湾乡盛产西瓜,不但总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供应市场的时间长,而且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1990年8月,在西北五省区联合举办中国丝绸之路2100年活动首届嘉峪关瓜州赛瓜节"西甜瓜质量鉴定评比中,双湾乡选取送的"红优二号"西瓜荣获金奖,号称金昌西瓜。双湾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金昌灰香豆:金昌特产灰香豆是甘肃著名的风味小吃,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灰香豆是选择优良黑豆,佐以蓬灰煮煎,温凉后调入食糖,味色俱佳,食之清热凉血,是解署消渴的风味小吃。
金昌皇参:金昌特产皇参是极为稀有的人参品种,只有金昌地区深山里才有发现。历来为名贵特产,它生长于山野的植物根茎,味甜色黄。据传,隋炀帝西巡到骊靬村,地方士民贡献,炀帝食后大加称赞。
10、旅游景点
金昌市金川区
圣容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现于岩间,唯少头。40年后,却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遥的凉州(今武威)城东7里发现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往礼拜,改为感通寺。唐中宗时又改称圣容寺至今。因它与位于县城北1公里许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应,故又称为后大寺。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视的海内名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达2万人。后来几度衰落,现存有石雕佛像和一些石窟。圣容寺塔保存完好(唐塔,与西安大雁塔甚似),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容瑞像位于县城以北10公里的御山峡谷的石壁上,佛身高约6米,为天然石壁象形像,和山体连为一体。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西巡时驾临此寺降香,改名“感通寺”;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路过此寺,曾在这里-数日。中唐时感通寺改为圣容寺至今。
永昌长城: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东与民勤县大口子以南长城相接,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20公里。现存部分大体可分为3段:青山堡至民勤县界为东段,长40多公里。因地处戈壁荒漠,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梁。但峰墩基本完好,均为约20米见方的墩堡,外筑长约30米的围墙。中段为金川西至月牙湖,长20多公里。因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风沙侵蚀较轻,保存完好。特别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约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筑内外双城,原貌尚存,气势磅礴,甚为壮观,是极好的旅游观光地段。西段为I信堡村羊庄子至绣花庙,长约20多公里。因地处大黄山北麓,自然风化严重,城垣残缺不全。永昌县境内的古汉、明长城,1981年被甘肃省0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昌市金川区
鸳鸯池遗址: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1973年和1974年,甘肃省博物馆和地县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先后两次进行了挖掘和考查,共清理墓葬15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和艺术品3500多件,为中国文物宝库增添了新的珍品。特别是彩陶的器形纹饰和墓葬的葬式、葬法,与过去的同类墓葬大有不同,有些文物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马厂类型”与“半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