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象山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58:58
...

象山县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中文名称:象山县

外文名称:Xiangsha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浙江省宁波市

下辖地区: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

*驻地:丹东街道后堂街21号

电话区号:0574

邮政区码:315700

行政代码:330225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部,宁波市东南部

面积:6510平方千米

人口:52.7万人

方言:吴语宁波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中国渔村,石浦古城,象山影视城,花岙石林,檀头山,风门口

车牌代码:浙BF、浙BQ

城市标语:休闲象山,渔开天下

1、历史沿革


象山县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

民国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南田县,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三门县,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

2、行政区划

2000年,象山县辖14个镇、5个乡:丹城镇、石浦镇、爵溪镇、西周镇、鹤浦镇、贤庠镇、墙头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昌国镇、涂茨镇、大徐镇、新桥镇、下沈镇、东陈乡、晓塘乡、黄避岙乡、茅洋乡、高塘岛乡。

2002年,象山县辖3街道、10镇、5乡,12个社区、43个居民区、713个行政村:丹东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镇、西周镇、贤庠镇、墙头镇、涂茨镇、大徐镇、泗洲头镇、定塘镇、新桥镇、鹤浦镇、黄避岙乡、茅洋乡、东陈乡、高塘岛乡、晓塘乡。

3、自然地理

地理境域

象山县位于东经121°34'-122°20',北纬28°45'-29°49'。居浙江省中部沿海,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全县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08个岛礁组成,总面积6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象山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地势地貌


金色大地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气候特征

象山地处东经121°34'-122°20',北纬28°45'-29°49',濒临太平洋。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象山具有非常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征,即四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红壤类,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6933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64%。黄壤类,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山脊岗背,面积293.33公顷,以西周镇为多。潮土类,主要分布沿海旱地门前涂、兵营塘、金星永安塘、高塘群英塘等,面积3266.67公顷,占全县土壤2.6%,母质为近代海相沉积,土层深厚。盐土类,曾受海潮浸淹,盐分重,大多是新围垦塘田,面积4866.67公顷。水稻土类,分布滨海平原和山谷溪畔,为县主要农耕土壤,面积30200公顷,约占土壤总面积29%。

山丘坡地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宜林坡地50000公顷,主要分布丘陵和低山地。宜营造用材林坡地30666.67公顷,宜发展薪炭林坡地20000公顷,草坡地4666.67公顷,宜放牧牛羊。农林牧皆难以利用的近4667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91科、242属、479种,其中乔木215种,浙江七子花、福建柏、银杏、金钱柏、天竺桂、花榈木、浙江楠、天目木兰是国家保护植物,红木樨(丹桂)为象山历史上的特名贵花卉,宋人称之为“象山花”。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牧草、药材、花卉资源亦丰。

动物资源

野生哺乳类约14科,鸟类约33科,爬行类约9科、40余种,两栖类约7科、10余种,以蛙类为主,昆虫类21目、122科、700多种。淡水鱼10科22属,海洋鱼类4纲、29目、152科、300属、442种。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部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立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全县河道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大塘港,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南大河,流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淡港,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河长5.5公里。白墩港,流域面积49.91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下沈港,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鹤浦大河,流域面积41.3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大长溪,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长3公里。

水库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不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海洋资源

水产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泥螺等。

海盐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用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万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潮汐能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5、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象山县人口数量为52.74万人。

民族

古时居民为于越族。秦统一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立县,居民同化为汉族。截止2010年汉族依然是绝对主体,其他有蒙、回、满、苗、藏、瑶、畲、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个。

6、经济发展


象山县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338.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18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8.29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116.8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46.9:36.4,调整为16.3:46.7:37。人均生产总值626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917美元),比上年增加3588元。

第一产业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一1735),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水稻、麦、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芒麻、蚕桑。

1953年,农业产值从1949年的2516万元增至3321万元,增长32%。是年,县设农林科。1956年设农业局。农业合作化后,开展治山、治水、改士和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良种,使用农械农药,改单熟制为多熟制,应用系列配套增产技术。1978年农业产值达6850万元,比1949年增1.7倍。

至1985年4月,全县有各种专业户17000余户,各种经济联合体2500个,专业村71个。是年,粮食亩产668.6公斤,总产20.68万吨,农业产值9276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3%和35.43%。农民人均收入488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7年间年平均递增21.8%。

至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98.2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8.6亿元,畜牧业产值8.6亿元,渔业产值69.5亿元。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19万亩,产量10.45万吨,水果总面积18.73万亩。

第二产业

建县前,象山已有百作工匠活动。后传统行业有造船、晒盐、泥石、木竹、棕棉、纺织、砖瓦、陶瓷、造纸、铁锡等。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116.87亿元。

7、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象山县

截止2012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8所,其中高级中学7所。在校学生22579人,其中初中14771人,高中7808人。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6486人,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建筑专业被评为市品牌专业。小学29所,在校学生33926人。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数22850人,新增省三级幼儿园5所,创建省二级园2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81%,学前三年净入园率达到99.1%。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完成率99.7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98.04%。拥有示范性小学9所,初中7所,幼儿园4所。被认定为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有67所,其中2012年新增5所。享受学杂费、课本作业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学生有5400余人,合计金额3500万元;享受困难补助、其他各种救助学生有12680人,金额827万元。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6.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8%,改建校舍9000平方米,添置计算机2100台,新建教室多媒体297套。

文化建设

象山文化魅力独特。6000多年的塔山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渔文化,积淀形成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被文化部列为*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13项。石浦镇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闻名国内的中国开渔节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

医疗卫生

至2008年2月,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3家,实际拥有床位1210张,是1949年的60.5倍,并拥有螺旋CT、1.5T核磁共振(MRI)、血管减影X光线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象山卫技人员数达1737名(正高26名,副高142名,中级590名)。

截止2009年,象山卫生事业投入达到9416.69万元,其中县财政7680.69万元,比上年增长3.84%。

8、旅游资源

松兰山

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的海滨,规划面积25.1平方公里。区内海滨风光优美、海洋文化厚重、休闲度假设施完善。山海间一条长12公里的观光公路勾勒出曲折绵长的海际轮廓线,其间岛礁、沙滩、港湾、岬角、岸礁遍布,风韵独特、美不胜收。豪华舒适的高星级酒店、琳琅满目的旅游品商场、惊险刺激的海上游乐园、五彩缤纷的夜景灯光、绿草荫荫的海滨公园等设施一应俱全。明代抗倭古城游仙寨、烽火台等省级文保单位散布期间。

中国渔村

国家AAAA级旅游区,一座具有厚重渔文化气息的文化度假基地,一个极具个性的主题渔村。传统与现代并存,在这里俯首皆是欢乐和浪漫的记忆,到处都有令人雀跃的惊喜,当朝阳在海平线上露出一丝霞光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港口,升起了无数白帆,一声悠长的号角,万船出海,让岸边的亲人枕着涛声,在潮起潮落中等成了“望潮”。“三月三、踏沙滩”等民俗活动和“中国开渔节”大型活动在此举行。

象山影视城


象山影视城

象山影视城坐落在新桥镇大塘港生态旅游区的影视城以灵岩山为背景,整体建筑浓缩宋代风格,巧妙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体闲于一体。城中有气势恢宏的襄阳城、神秘莫测的活死人墓、秀丽幽雅的归云山庄、迷离奇幻的绝情谷、菊翁郁郁的榕树林等主要特色景点。

石浦老街

石浦渔港,独特而美丽。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蕴涵出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渔风情,丰富而广博。尽管时代变迁,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金沙湾

座落在旦门山岛,占地面积0.9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岛上良好的生态和奇特的岩崖为依托,种植了各种果树、花草,风光秀丽、鸟语花香;放养了各种野猪、野鸭、野鸡、雏鸡、角鹿、野鹦鹉等野生动物上万只。是一处以海岛狩猎、沙滩嬉戏为主,融碧海飞舟、渔家风情、海景观光、体闲度假为一体的海岛生态风情度假村。

渔山岛

位于石浦港东南47.5公里的洋面上,由65个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2.3平方公里,分北渔山、南渔山、五虎礁三群。这里碧海奇礁,风光优美,海水透明度达10米以上,站在礁岩上可看到各种鱼类在水中畅游,海澡类、贝壳类沿岩布列,特别是矗立于悬崖之巅的国际灯塔,庄严的国境碑,波涛汹涌的仙人桥,雄伟多姿的五虎礁,绝壁千纫的悬崖,崖边蔓延开着黄花的仙人掌,金光万道的日出,情趣怡然的采捕更具魅力。

上一篇:奉化市

下一篇: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