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吕潜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1:47:45
...

吕潜(1621--1707)字孔照,号半隐,晚号石山农耕叟,明末清初遂宁籍书画大家。博学、工诗、善画。1643年中进士,授太常博士,官行人。次年明亡。奉母寄寓浙江吴兴,后辗转流离于粤、黔之间。1685年归故里,隐居于遂宁城北,从此倘佯山水,寄情书画。吕潜是诗书画“三绝”奇才,其诗以严谨吕潜简介及年表、工稳见长;其行书被列为“神品”;其画“善花草用笔放纵,神气清朗而不越规矩,可贵山水,别具风格,亦入逸品”。著有《怀归》、《守闲》、《课耕》诸诗集。

1、家族

明代遂宁有“席、黄、吕、旷”四大家族:席氏以宰相席书、侍郎席春、户科给事中席彖为代表;黄氏以工部尚书黄珂及其子布政使黄华、女黄峨为代表;吕氏以宰相吕大器及其子吕潜为代表;旷氏以巡抚旷昭为代表,均遐迩闻名。

吕潜之祖吕有闻,系遂宁乡贤,《遂宁县志·封荫》载:“以子大器封行人”。

吕潜之父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晚明重臣,文韬武略。曾官甘肃巡抚,兵部右侍郎,促定、山东、河北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为官清正,嫉恶如仇,节气甚高,在民众中极有威望,与黄宗羲、史可法、钱谦益、瞿式耜、龚鼎孳等相交甚笃,是明末东林党中很有声望的人。甲申(1644)之变,福王立,迁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大器乃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名震朝野。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46年,吕大器奔广东与丁魁楚等拥立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鞠躬尽瘁,尽忠南明。顺治六年(1649),病逝于贵州都匀,谥“文肃”,归葬四川遂宁磨溪,后迁葬遂宁城北嘉禾桥。吕大器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军事家,也是一名独具特色的诗人。著有《东川诗草》、《塞上草》、《次梅集》、《东川文集》、《抚甘督楚疏稿》等。其诗悲凉豪宕,尤以边塞诗、军旅诗著称于世,山河沦陷之感时托于笔端纸墨,世人称其为“笔老情深”。清人李调元在《蜀雅》中评吕大器诗:“音旨俱极凄壮,逼似少陵”。王士祯也说他“诗多横槊之气,时露粗服,然秀拔坚深,终是唐人格调,不取宋元以下蹊径。”《明史》卷二七九有《吕大器传》;陈鼎《东林列传》、顾成《南明史》亦有传;孔尚任《桃花扇》、蔡东藩《明史演义》以及《风雨南明》等小说、戏剧也有吕大器之事迹。《中国历代军旅诗赏析》入选有吕大器《雪山》等诗作。清人舒云逵《读吕大器诗集后》云:“鼎湖龙去渺难攀,身督诸军戎马间。一代杀机生未运,满腔忠愤写时艰!盾头墨迹寒生袖,画角声悲月满山。继世尚存家法在,清风亮节出人寰。”

吕大器子四:吕潜、吕渊、吕泌、吕溥;女婿有李实(进士、语言学家)、张象翀(进士、胶州知州)。

2、生平


吕潜

吕潜(1621—1706),字孔昭,又字石出,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生于明末天启元年(1621)。崇祯十五年(1642),吕潜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三甲第287名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入广东。吕潜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不久,吕潜闻父病逝都匀(今贵州都匀市),继遭母丧。身逢乱世,江流离迁,尝尽人世间琐尾之苦。因蜀道险远,逢滇黔之乱,实难归葬,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余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方归蜀,扶父母灵柩归故里安葬,葬父于遂宁城北嘉禾桥。吕潜离蜀时,生女方五月,返里时,已46年,潜见其女,有“牵衣惊老大,掩涕述流离”之句。自此闲居家乡,从事稼圃,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过着隐忍清贫的遗民生活,以诗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八十有六。《国朝耆献类征》卷466、清嘉庆本《四川通志》、《遂宁县志》等有传。

吕潜子:吕其木秉,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西宁(今青海西宁市)知县。

3、艺术创作

诗歌

吕潜为人平和安雅,学问渊博。诗风冲淡,诗调新颖,具有高深的造诣,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光辉的篇章。吕潜诗集今存《怀归草堂诗集》、《守闲堂诗集》、《课耕楼诗集》,有清康熙年间其弟吕泌刊本、光绪十五年(1889)欧阳绍重刊本、1935年成都沈氏刊本等。

《怀归草堂诗集》,系清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十二年(1673)吕潜客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时所作诗歌。因其志在松楸,旧署寓曰“怀归草堂”,诗集故以此为名。收诗歌170余首,有扬州诗人陆廷抡序,吕泌跋。

《守闲堂诗集》,系康熙十三年(1674)至二十四年(1685)吕潜客居江苏广陵(今扬州市)、海陵(今泰州市)时所作诗歌。因其甥李仙根(遂宁人,榜眼,清康熙时官至户部侍郎)赠其寓所,名曰“守闲堂”,诗集故以此为名,收诗歌约160首。

《课耕楼诗集》,系康熙二十五年(1686)吕潜归遂宁后在蜀中所作诗歌。因其居名“课耕楼”,故诗集以此为名。约收诗歌80首,有遂宁人雷廷序。

吕潜诗凡三集,系其弟吕泌(又名柳文,字长在,号旗山)在清康熙中叶任河南叶县知县时所镌,后版藏遂宁课耕楼。道光二十年(1840),涪江涨洪水,书版被冲走。光绪二年(1876),遂宁续修《县志》时,寻求《吕潜诗集》不得,仅采录吕潜诗数十首入《遂宁县志》中。光绪十四年(1888),有一遂宁人在成都故家见《吕潜诗集》,遂购以归,漫漶处为校补数十字,付之剞劂,以广流播。光绪十五年(1889),重刊本《吕潜诗集》,全名为《明朝太常博士吕半隐之诗集》,射洪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舒云逵、遂宁庠生欧阳绍,分别撰有《重刊吕半隐先生诗集序》。该诗集中,诗不分体,也不分卷,以写作先后为序。

吕潜足迹半天下,交游甚广。从其诗歌中,可知他到过今江苏省的苏州、泰州、扬州、南京、江阴、昆山,浙江省的湖州、绍兴、杭州、桐庐、富春江、钓台、淳安、安吉,河北省的保定、易县、饶阳、平乡、正定、大名、定州、定县,河南省的武涉、叶县,山西省的高平、长子、武乡,江西省的南昌,湖北省的武汉、宜昌、巴东,重庆市的重庆、巫山,贵州省的遵义,四川省的成都、潼川(今三台县)、崇庆、邛州、眉州、洪雅、嘉定(今乐山)、果州(今南充)、蓬溪、綦江、合川等地。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诗作。

吕潜还和当时诗人、名士,多有唱和,如龚贤、费密、唐甄、邓汉仪、陆繁韶、姜垓、梁以樟、张鹏翮、王石谷、丈雪通醉、李仙根、郝浴、王新命、毛奇龄、吴树臣、吴绮、王玉映、李太虚、缪沅、王西樵、唐祖命、张象翀、罗为赓、周甲徵、祖嵩、姚缔虞等等,酬唱甚多,传为盛事。清初诗人费密有诗《吕太常潜自归安移家海陵》;周作人《东昌坊故事》载:毛奇龄《毛西河文集》中有《题罗坤所藏吕潜山水册子》。

吕潜客居吴兴(今湖州)三十年、扬州十年,在江浙流寓共达40余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回蜀后,生活了二十余年,后又到河南叶县其弟吕泌处客居了几年。目睹了明末清初大动乱和人民的疾苦,选择了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走上了隐居之路,成为可与陶渊明媲美的一代隐逸诗人。其诗歌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充满了诗情画意,实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清代诗人陆廷抡在《怀归草堂诗集序》中所言:“语云‘诗必穷而后工’,顾世人之穷,只在一身;若先生之穷,则在于世道变迁、君父死生存殁之大。故其穷有百倍于世人者,故其诗之工,亦百倍于世人。今读《怀归》、《守闲》两集,一若少陵(杜甫)浣花之篇、摩诘(王维)辋川之什,杂陈于前而不能辨其孰优孰劣也。”吕潜《江望》云:“横江阁外数帆樯,立尽西风两鬓霜。只有乡心不东去,早随烟月上瞿塘”。诗中浓得要流出来的思乡之情,勾起了古今许许多多游子的共鸣。清人欧阳绍在《重刊吕半隐先生诗集序》中云:“国朝渔洋山人(王士祯)尝采其《江望》一首入《诗话》中,并胪之《感旧集》,其为时流倾倒若此。……工诗,兼善书画,一缣一素,得之珍逾珙璧。至今蛛丝煤尾之余,嗜古家犹饼金购之。……窃尝反复玩咏,觉性情学术之征,身世显晦之故,与夫乡关怅惆之思,时流溢于楮墨间。而格调未始不合,词华未始不赡,共诸长留天地奕祀而不刊,无疑也!而况气节之清峻,复与靖节先生(陶渊明)相望于旷代之后者乎?!”其弟吕泌《跋》云:“五十年间时序之迁流、友朋之聚散、山川之阅历,展卷追忆,了然在目。”清末进士范溶在《论蜀诗绝句》中评吕半隐云:“桂水漓江满目秋,瞿塘烟月几行舟。西风立尽乡心冷,自写湘累万古愁。”(《蜀秀集》卷八)。

吕潜之诗,现存400余首,受到了历代读者的宝爱。《明名人传》卷24、《明诗综》卷69、《明诗纪事》辛集、《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清画家诗史》、《国朝书画家笔录》、《清诗纪事》第二册《明遗民卷》、《四川通志》、《小腆纪传》、《国朝画识》、《国朝画征录》、《明人小传》、王士祯《渔洋诗话》《感旧集》、邓汉仪《诗观二集》、卓尔堪《明遗民诗》、《扬州府志》、《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巴蜀文化大典》、《四川通史》、《巴蜀文学史》等书籍,对吕潜及其诗书画均有介绍。胡传淮编选《吕潜诗选》,亦可供参考。

书画


吕潜山水扇面

吕潜工书擅画,享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其书画,传世作品有:《仿王叔明山水》扇面(图录于《名人书画扇集》)、《山水图》卷(图录于《清朝书画谱》)、《林下草堂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1911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有《吕半隐山水册》影印本。

吕潜的书法,继承了中国历代书法的优良传统,他遍临魏晋唐宋的名家墨迹,特别是博采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米芾、赵孟頫诸家之长,取精用宏,博综融贯,把“二王”的俊秀、流便,唐人的端重严谨,宋人的潇洒劲挺,揉为一体,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然而,他的个人风格,却深深地打上当时时代风格的烙印。纵观吕潜的书法,基本上走的是董其昌的路子。他的书法,深得董其昌的意趣。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大家。书风疏宕秀逸,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很大。擅山水画,画格清润明秀为其特色。清初以来,特别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偏爱董书成癖,对董书近乎*的提倡,上行下效,影响深远,致使士子执管,莫不习董,豪贵巨篇,竞相购求,因而全国蔚然成风,整个书坛几乎为董体所笼罩。所以,吕潜的书法,不能不受到当时时尚的影响。另外,董书与吕潜绝意进取,退隐山林的思想感情相吻合。书法家的艺术风格与作者本人的思想、修养、艺术观是一致的。

吕潜的书风清秀古淡,散逸苍清。晋人书尚韵,唐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吕潜书是尚韵、尚意的。吕潜用笔娴熟,笔笔着实,不掺虚笔,以墨韵、意境、分行布白取胜,结字秀逸遒劲,布局妥当,疏朗匀称,别具特点。行距宽博,字距疏朗,字与字,行与行,互为照顾,前呼后应,文与字相映成趣,在如此灵巧的行笔布局之中,透发出清淡幽远之气。

吕潜擅长墨法,浓淡枯湿,曲尽其妙。吕潜作书用墨,以淡墨为多。淡墨不腻笔,易得流畅之势,易传使转之情,易臻淡雅之境,故其喜用淡墨,也是他的巧处。吕书多率意作,自然、潇洒、淡雅。其书,往往是他自己所写诗词,是他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吕潜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行草书为主,形式多样,立轴、手卷、扇面、册页,各臻其妙。吕书一般不落年款,只落名款。署“吕潜”款者,多为早期作品;署“耘叟吕潜”款者,当为吕潜晚年作品。

4、传世作品

传世作品有《层峦丛林图》轴,上题七绝一首,现均藏四川省博物馆;清顺治九年(1652)作《仿王叔明山水》扇面图录于《名人书画扇集》;康熙六年(1667)作《山水图》卷图录于《清朝书画谱》;《林下草堂图》轴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

上一篇:吕柟

下一篇:陈真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