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大江健三郎

科普小知识 2022-10-05 20:21:23
...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4),出生于爱媛县森林中一个小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专修法国文学专业,1959年3月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札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中文名称:大江健三郎

日文名称: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

职业:作家

出生日期:1935

代表作品:《广岛日记》

1、人物简介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4),出生于爱媛县森林中一个小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专修法国文学专业。


大江健三郎

在小说、时事评论和哲学论文等领域内视萨特为其引导者,借助《奇妙的工作》和《死者的奢华》等初期作品表现出山村青年在大都市中感受到的不适和惶恐,稍后发表的、以故乡森林为背景的《饲育》(第39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和第一部长篇小说《掐去病芽,勒死坏种》,开始显现出打破禁锢和摧毁坚壁的欲望,作品中与神话意境相连接的那片森林,为作者日后构建乌托邦提供了一处理想之所。

二十八岁那年,已是成名作家的大江经历了有生以来最为重大的考验——如何面对头盖骨先天缺损和脑组织外溢的新生婴儿?以这个痛苦经历为基础创作的长篇小说,便是三十年后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

2、人物生平

出生与成长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

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大学生涯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

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

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

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3、写作风格

大江对传统文化十分执著和尊重,从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汲取营养,很好地继承并大量使用了自《竹取物语》(859—877年间)延续下来的象征性技法和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位战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异常热情地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予以吸收,显现出一种“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创作活动不仅面向日本和东方,同时也面对世界和现代。


大江健三郎

在谈到授奖原因时,瑞典文学院认为,大江氏在其作品中“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了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作者在把现实引入小说的同时,致力于非现实性的虚构(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玄虚),两者之间既截然分明,又随意重叠,而将这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则是大江氏从日本文学传统中继承下来、又具有浓郁个人特色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幽玄)。

在这个独特、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出生于森林之中的大江氏似乎对森林情有独钟,在诸多以森林为舞台的小说中,大量导入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和日本神话的象征性,意在把现实中的神话意义剥离出来,好像在有意印证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论点——出自森林的是生命,回归森林的则是完成了的死亡。其实,这是作者在人为地拉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用虚构这一形式来表现和渲染潜于表层之下的现实。

4、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埃斯普马克在授奖辞中指出:“核武器的悲惨后果是与脑功能障碍的儿子问题自然相关的另一个主题。大江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获得的哲学要素——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人的尊严——贯彻其作品始终,形成了大江文学的一个特征。……大江说他的眼睛并没有盯着世界的听众,只是在对日本的读者说话。但是,他的作品中却存在着‘变异的现实主义’这种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全新的见解和充满凝练形象的诗。使他回归自我主题的强烈迷恋消除了(语言等)障碍。我们终于对作品中的人物感到亲切,对其变化感到惊讶,理解了作者有关真实与肉眼所见的一切均毫无价值这一见解。但价值存在于另外的层次,往往从众多变相的人和事物中最终产生纯人文主义的理想形象,我们大家全都关注的感人形象。”

大江健三郎成为26年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于1994年12月7日,大江健三郎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文学院发表了题为“我在暧昧的日本”(直译应为《暧昧的日本的我》。因受奖辞中多处借此标题进行对比说明,为便于理解,除标题外,其他各处均直译为“暧昧的日本的我”)的演讲,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文艺理念和文学主张。

5、人物轶事

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大江健三郎

2002年,诺贝尔文学大师,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曾私访中国作家莫言的老家,山东省高密县。从东京飞北京,再从北京飞青岛,然后驱车开往莫言老家的那个村子:高密县大栏乡。

作为主人,莫言从北京启程与其同行,在拓宽的公路上,汽车一路飞奔,道路两旁的树木、田野,偶尔一扫而过的牛车、马匹,扬起的尘土犹如蒙蒙花絮,在车后卷起一圈一圈的线团儿。大江先生一边往窗外眺望,一边跟莫言说:“地平线有时能解放一个郁闷的人。”

当时大江健三郎先生说:“再有10年,他能拿奖!”

莫言在他家里盛情款待了大江先生,他们坐在土炕上谈论文学,然后又坐到炉灶边喝起了酒,喝到夜半,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大江先生结束了对莫言老家的私访,并跟莫言在高密县话别后,与陪同大江先生一起的中国记者毛丹青,从青岛飞回了北京。最后,北京国际机场送他搭乘日航班机返回东京的时候,他对毛丹青说:“能看见地平线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我这次看到了,而且是永远的地平线,文学纪行让我圆了少年梦。”说完,大江先生紧握我的手继续说:“请向莫言先生表达我的衷心谢意,我在东京会等待他的早日来访。”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3月21日,反对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日本市民团体“阻止战争千人委员会”20日在东京日比谷野外音乐堂举行集会,作家大江健三郎就其危险性疾呼道,如果解禁的话“就会变成去追随美国打仗”。

据报道,该委员会由作家和学者等发起,于3月4日成立。根据主办方透露的数字,当天的集会约有4000人参加。

作家落合惠子指出,安倍晋三正成功地急着要把日本建设成可以战争的国家。她效仿安倍2013年9月在国际奥委会(IOC)全体会议上就福岛核事故污水泄漏问题说“情况已得到控制”的用词,表决心称“决心阻止战争的我们将会控制想要战争的你们”。

要求日本*承认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并对历史问题进行反省。

针对钓鱼岛问题,声明说,领土问题除通过协议、对话方式进行解决外别无他法。因此,日本应该停止“不存在领土问题”这种虚构性认知。声明指出,正值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此前计划了很多友好活动。友好转变成纷争的原因,就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购买”钓鱼岛以及日本*以此为契机宣布“国有化”方针。对于石原的行动,*内的批判太过薄弱。

就历史问题,声明说,钓鱼岛是在甲午战争末期的1895年1月被“纳入日本领土”。在3个月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及澎湖列岛也成为日本殖民地。

声明强调,日本最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反省自己的历史问题,即近代对邻国的侵略,并将此诚实地表达出来。应尊重到目前为止与邻国之间签订的《日中联合声明》(1972)、《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等文件,并应表现出欲与邻国和解及加强友好、合作的姿态。声明同时指出,不应将与邻国之间的纠纷作为强化日美安保并在冲绳布置“鱼鹰”垂直起降运输机等设备的借口。

这份声明共获得千余名日本民众的署名,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等著名人士。

6、主要作品

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获该报五月祭奖。8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死者的奢华》,成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


广岛日记

1958年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饲育》,获第39界「芥川文学奖」。同年,发表《感化院的少年》。

1959年,发表《我们的时代》。同年,发表《我们的性世界》。

1960年2月,创作电视歌剧《昏暗的镜子》。同年9月,在《新潮》杂志连载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

1961年,发表《政治少年之死》。

1963年5月,发表中篇小说《性的人》。

1964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10月,在《世界》杂志连载长篇随笔《广岛札记》。

1967年1月,在《群像》杂志连载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同年9月讲谈社出版,获第3届「谷崎润一郎奖」;同年,发表《为与冲绳共叹共怒》。

1968年4月,发表《参院选举反映了民意吗——当投票意味著放弃权利的时候》。同年8月,发表《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

1969年8月,在《世界》杂志连载《冲绳札记》

1970年7月,在新潮社出版演讲集《核时代的想像力》

1971年7月,出版与重籐文夫的对谈录《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人》

1973年,新潮社出版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获「野间文艺奖」

1974年11月,新潮社出版《文学笔记》

1978年5月,岩波书店出版《小说的方法》

1979年11月,新潮社出版长篇小说《同时代的游戏》

1980年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聪明的雨树》

1982年7月,新潮社出版短篇小说集《听雨树的女人们》

1983年,讲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新人啊,醒来吧》;4月,在《波》杂志连载随笔《小说的图谋·理性的愉悦》。

1984年1月,在《朝日新闻》发表与作家掘田善卫的通信《核时代的乌托邦》

1985年,发表长篇小说《M/T》序章

1986年,岩波书店出版《M/T与森林里奇异的故事》

1988年,岩波书店出版理论论著《为了新的文学》

1993年,创作长篇三步曲《燃烧的绿树》

1994年,朝日新闻社出版《小说的经验》

1998年,《如何造就小说家如我》

上一篇: 贾芝

下一篇: 徐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