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镇
角弓镇地处武都区西部,总土地面积15.27万亩,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全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4530户,乡镇总人口28965人,乡镇从业人员14581人。全镇18个村通邮,14个村通电,17个村通电话、通公路,10个村通自来水,3个村通有线电视。全镇有各类学校18所,教师84人,在校学生2610人。角弓镇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降雨量447毫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280天。
中文名:角弓镇
行政代码:621202106
身份证前6位:621202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隶属政区:武都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甘K
1、地方简介
角弓镇
角弓镇地处武都区西部,总土地面积15.27万亩,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降雨量447毫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280天。
全镇辖18个村民委员会。乡镇总户数4530户,乡镇总人口28965人,乡镇从业人员14581人。全镇18个村通邮,14个村通电,17个村通电话、通公路,10个村通自来水,3个村通有线电视。全镇有各类学校18所,教师84人,在校学生2610人。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39人,病床50张。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17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466公顷,粮食总产量553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27元;财政收入54万元,财政支出54万元。
2、行政区划
角弓镇区划
621202106200220清江坝村
621202106201220年家村
621202106202220西坪村
621202106203220东坪村
621202106204220柳树城村
621202106206220鹿坝村
621202106207220消坝子村
621202106208220白鹤桥村
621202106209121高坪村
621202106210121角弓街村
621202106212220白草山村
621202106213121白草沟村
621202106214220白草坝村
621202106215220下侯子村
621202106216220半山村
621202106217220构林坪村
621202106218220陈家坝村
621202106219220甘谷墩村
3、气候环境
武都区角弓镇温度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一种),垂直差异明显,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三种气候特征。境内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称。年平均气温14.5℃,降水量400—900毫米,无霜期120天至284天,城区无霜期300天以上。
4、历史沿革
角弓镇
1950年设角弓乡,1958年并入两水公社,1961年分设角弓公社,1983年改乡。辖角弓街、柳树城、百草坝、百草山、年家村、青江坝、东坪、西坪、深沟、上堠子、下堠子、半山、鹿坝、构林坪、陈家坝、干谷墩、高崖、白鹤桥、百草沟、角弓山、硝坝子21个行政村。
5、城镇建设
角弓镇人大规范建“家”
角弓镇位于城区以西35公里,有武都“西大门”之称。全镇辖18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4435户,21080人,其中农业人口20866人,非农业人口214人,区镇人大代表52名,其中区人大代表6名、镇人大代表46名。
提高建“家”的思想认识,搭建代表履职平台。角弓镇坚持高规格、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通过合并办公,整合资源,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挤出了30多平方米的一间办公室作为代表活动的固定场所,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办公桌、文件柜等,规范化、高标准地建起了“人大代表之家”。
建立管“家”的规章制度,健全代表活动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代表学习机制。通过进一步明确代表学习培训的时间、方式、内容和重点,使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化,结合镇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组织代表进行了法律法规集中培训,代表参训率达到80%。二是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制。通过联系代表建立了横向交流,通过代表联系选民建立了纵向联系,基本建立了通畅顺达的代表联系网络机制,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代表、代表与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让代表随时探讨交流工作方式方法,及时倾听选民的意见建议,先后走访选民1800多人次,反映选民意见建议12条。三是建立健全代表活动机制。通过“人大代表之家”平台,使代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做到代表活动形式多样化,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以看、听、议、评、审、提的方法,确保代表活动实效。截至目前,共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评议等各类小组活动5次,参与代表32人次。
完善“家”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一是以“人大代表之家”为载体,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群众的愿望,帮助他们解决或督促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改进自身工作,增强工作实效,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真正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二是以“人大代表之家”为依托,发挥人大代表的决策参与作用。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听取全镇中心工作、上级人大决定决议执行情况及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汇报,讨论通过涉及全镇重大建设的有关事宜,进一步履行人大代表议政督政的职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三是以“人大代表之家”为窗口,发挥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邀请代表参与司法调解,做到学法、用法、守法,在各种活动中,始终以法律法规为行动准则,做到依法办事,成为用法的模范。四是以“人大代表之家”为阵地,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充分利用代表各自特点,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反映民声,一心一意为民办事,切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30公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泾河环绕,最高峰海拔2100米。山上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并有日月峡、羽仙峰、气心峰、千丈岩、绣球峰、蓬花岩、归云洞、黄龙泉、丹梯崖等名胜。相传黄帝曾在此问道于广成子。自秦汉以来,直到宋、元、明、清均曾在此修建庙宇,铸铜钟、铜佛30余件,刻碑40余处,并将山下问道宫辟为道教十方常驻。山上原有古建筑8台、9宫、18院及寺院42处,道院极为兴盛。清同治初,寺庙毁。今尚存唐滹寺,盘龙石柱,宋寺经幢,元重修问道宫碑记,明代宝塔及清康熙时所修太和宫等。
嘉峪关文物景区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称三层,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了。关城外面还在继续建造新的长城,这些人造景观多了,让后人也无从分辨谁真谁假,不知道是福是祸。而一旁的长城博物馆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绍令人耳目一新。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瓜州蜜瓜
甘肃省瓜州县以盛产瓜果出名,早在唐代,就已使用“瓜州”这一名称。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蜜瓜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安西,古称“瓜州”,自古就以盛产“美瓜”而名扬中外,生产的“瓜州蜜瓜”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达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诗赞曰:冰泉浸绿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瓜州蜜瓜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瓜州县瓜州乡、西湖乡、南岔镇、锁阳城镇、河东乡、双塔乡、布隆吉乡、三道沟镇、七墩乡、腰站子乡、沙河乡、梁湖乡、广至乡、渊泉镇、柳园镇、国营小宛农场16个乡镇、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为地方传统风味食品。陇西腊肉:其地旧属巩昌府,又称巩昌腊肉。其原料,选用岷县山区闾井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成品肥瘦相间,红白分明,滋味醇美,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蒸熟或煮熟后,香味扑鼻,诱人食欲。
洮砚
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