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竹属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散生型,秆柄可在地下横走形成长达1米以上的假鞭。杆散生,高达10米,径1.2-2厘米,秆梢下垂,秆壁厚1-2毫米;节间长17-35厘米,幼时粉绿色,节下有一圈白粉。箨鞘三角形,顶端平截,背部贴生深棕色刺毛;箨舌短,边缘具纤毛,有细齿;箨耳不显著,具成束刚毛;箨叶长三角形,先端渐长锥尖,易自箨鞘脱落。秆每节分枝多数,近相等;小枝具3-5(6-8)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12.5-35厘米,宽2-6.8厘米,先端渐尖,具扭曲尖头,两面无毛;叶柄长3-6毫米。大型具叶圆锥花序;假小穗具发育小花1朵;颖片1。外稃与颖片相似,内稃较薄,具2脊;鳞被3-5;雄蕊6;花柱长,柱头2,羽状。颖果扁球形,果皮易与种子分离,脆骨质,外稃、内稃和鳞被均宿存。单种属。
中文学名:泡竹属
拉丁学名:PseudostachyumMunro
拼音:paozhush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1、形态特征
株:灌木状竹类。
茎:地下茎合轴散生型,秆柄可在地下横走形成长达1米以上的假鞭。杆散生,高达10米,径1.2-2厘米,秆梢下垂,秆壁厚1-2毫米;节间长17-35厘米,幼时粉绿色,节下有一圈白粉。秆每节分枝多数,近相等;小枝具3-5(6-8)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12.5-35厘米,宽2-6.8厘米,先端渐尖,具扭曲尖头,两面无毛;叶柄长3-6毫米。
叶:箨鞘三角形,顶端平截,背部贴生深棕色刺毛;箨舌短,边缘具纤毛,有细齿;箨耳不显著,具成束刚毛;箨叶长三角形,先端渐长锥尖,易自箨鞘脱落。
花:外稃与颖片相似,内稃较薄,具2脊;鳞被3-5;雄蕊6;花柱长,柱头2,羽状。
果:颖果扁球形,果皮易与种子分离,脆骨质,外稃、内稃和鳞被均宿存。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合轴散生型,秆柄可在地下横走形成长达1米以上的假鞭。杆散生,高达10米,径1.2-2厘米,秆梢下垂,秆壁厚1-2毫米;节间长17-35厘米,幼时粉绿色,节下有一圈白粉。箨鞘三角形,顶端平截,背部贴生深棕色刺毛;箨舌短,边缘具纤毛,有细齿;箨耳不显著,具成束刚毛;箨叶长三角形,先端渐长锥尖,易自箨鞘脱落。秆每节分枝多数,近相等;小枝具3-5(6-8)叶;叶长圆状披针形,长12.5-35厘米,宽2-6.8厘米,先端渐尖,具扭曲尖头,两面无毛;叶柄长3-6毫米。大型具叶圆锥花序;假小穗具发育小花1朵;颖片1。外稃与颖片相似,内稃较薄,具2脊;鳞被3-5;雄蕊6;花柱长,柱头2,羽状。颖果扁球形,果皮易与种子分离,脆骨质,外稃、内稃和鳞被均宿存。单种属。
2、产地分布
分布:印度、锡金、缅甸、越南也有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3、分类文献
MunroinTrans.Linn.Soc.26:141.t.4.186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