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拥有本科专业1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双聘15人)。学院座落在“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广珠城际轻轨已经开通,珠海直达广州只需60分钟。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动工开建,通车后,珠海到香港的行车时间仅为30分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院现设14个系,2个教学中心,1个教学部,现有41个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6824名。
创办时间:2004年
所属地区:广东珠海
学校类型:综合类大学
属性: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主管部门:吉林大学、广东省教育厅
类别:独立学院
知名校友:李欣蓉,朱振华,梁振运,周奋泽,李东水
学校代码:13684
1、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拥有本科专业1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双聘15人)。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签订《珠海市人民*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院现设14个系,2个教学中心,1个教学部,现有41个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6824名。
2、顾问委员会
学院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科学家成立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顾问委员会”,指导学院的发展战略、改革大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院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3、师资队伍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学院以“三个层次”师资骨干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全力建设一支中青年学科(术)带头人、专业骨干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组成的师资骨干力量,满足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受聘为我院特聘教授。学院给予“三个层次”师资骨干特殊政策,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出高水平成果。学院还制定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关规定》、《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教师在职进修的有关规定》、《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百人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已有29名教师入选第三层次——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7批171名青年教师列入“百人工程”培养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多名教师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学院还为了扩大教师视野,了解国外、*教育现状,每年都派教师出国(境)考察和访问。与此同时,我们还针对实际需要,聘请了一些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学院还经常开展观摩教学,组成学科群选报课题,形成教学梯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形成了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014年1月,学院荣获第一批广东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奖励项目150万资金资助。
4、办学定位
学院遵循“十一五确保质量形成规模、十二五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确立“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居前列”的办学定位。
5、学科专业
学科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
6、教学工作
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扎实理论功底、熟练专业技能、积极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院各学科由本院教授、外校教授和实际部门专家共同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专业培养方案、创建实习和就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学院成立了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方案给予指导。同时,负责审核全校公选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针对不同专业实际情况对大四学年的培养实行分类指导,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凝炼办学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学院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双语课程建设及平台课建设;同时深入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已建的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提高标准,建设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实行课程资源公开和共享。学院每年投入教改专项经费400万元。
学院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指导等各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倡导“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式的培养方式。从教务处到各基层教学单位都指派专人负责产学研基地建设。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要求指导教师深入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实地指导,保障实习的工作质量。在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上积极支持实践教学,2008年先后投入使用了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建起了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工商、艺术等各种实验室171间,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建筑面积达5千平方米的机电实训楼为例,内有液压与气动、测控技术、数控加工、汽车构造等10个实验室,拥有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线切割、汽车底盘架等大批先进实训设备。
学院通过有关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系统平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平台,采取*听课与推荐观摩教学课相结合、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与教师听课相结合、师生座谈会与学生网上评教相结合、督学查课与学生信息员查课相结合、定期集中检查与全程随机抽查相结合等多种措施和手段,不断改进原有质量监控体系,形成长效监控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制订了精品课建设、优秀教学成果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等办法,并已实施。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由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组成了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开展教学工作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近年来,陆续结合本院实际,在质量工程、学籍管理、命题规范、阅卷要求、成绩登录、毕业论文指导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本院需要的规章、制度、办法。
7、科学研究
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涵盖各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对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做出评价,对教师职务晋升予以把关,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为了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学院加强师生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建立了学风建设专题网站。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院科研发展,学院加强与吉林大学的合作,积极引进吉林大学本部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并与相关学科、专业开展合作研究。先后与任露泉院士团队、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机械学院等科研团队联手,使我院教师能够尽快地站到各学科领域的前沿。学院先后设立了工业设计及模具制造公共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公共实验室、中小企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珠海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珠海横琴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珠海温泉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文化理论研究所、旅游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软件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机构。如今,中小企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被珠海市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珠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并获得支持资金300多万元的资助;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公共实验室)、工业设计与模具制造实验室,均被珠海市科技局确定为珠海市公共创新实验室,分别获得100万元、50万元的经费资助;珠海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珠海横琴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珠海温泉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占12个珠海市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四分之一。学院创办了学报《珠江论丛》,有力促进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学院在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学院的科技创新活动一直围绕地方的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纵横向各类科研项目220余项,合同经费1760多万元,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发表学术论文1300多篇。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则直接服务于*决策、地方立法、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规划、经济运行、人才开发管理等。如,《珠海市横琴岛开发战略与规划提纲》、《珠海市地方旅游立法调研咨询报告》、《珠海市无线电管理办法的调研与实证研究》、《珠海市高技能人才紧缺工种目录的调研》等都直接为*立法或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科研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有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管理系主任、文化理论研究所所长刘云德教授研究的课题“中国人的信仰体系研究:历史与现实”,获得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我院建院以来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化学与药学系陈奇丹、袁碧贞、胡玲3位教师分别申报的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经费分别为26万元、25万元、25万元;化学与药学系周慧研究的“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超滤质谱技术研究刺五加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及化学物质基础”课题,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立项,立项资金23万元。化学与药学系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专业申报“广东省民办高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立项,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并成功申请到“广东省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110万元的资助。化药系还获得国家工信部2012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管理系承接珠海市“幸福村居”工程规划系列项目,与斗门区乾务镇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学院与汕头市科技局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优化科技发展布局、推动汕头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8、图书资料
学院图书馆经过建设和发展,馆藏图书已经形成了具有学科、专业优势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现有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25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980余种,电子期刊18460余种,并与吉林大学本部建立了文献资源共享关系。通过大力接收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捐赠的中外文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以满足教学、科研以及特色学科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9、设施设备
学院具有一流的本科教学条件,校园依山傍海,占地2,421亩,建筑面积近57万平方米,建设投资22.8亿元,固定资产总值24.9亿元(含社会捐赠),美国UGS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联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向学院捐赠的软件及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4.76亿元。学院教学设施有三座教学楼共8.5万平方米,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共3.4万平方米,图书馆5.4万平方米,五环体育馆和游泳馆共1.1万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0.7万平方米,还有标准体育场、高尔夫教学训练中心、篮排球场、乒乓球馆、健身房等;生活设施完善,两个大型食堂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学生公寓有近2.7万张床位,4人标准间,设有空调、电脑桌、电话、网络接口、电风扇、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太阳能淋浴等设备。
10、国际合作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加强与国(境)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布莱恩特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加拿大卡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瑞典耶夫勒大学、日本樱美林大学、韩国高丽大学、*义守大学、澳门大学等8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并已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境)外大学学习。2008年至今,学院已选派约1,200多名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韩国、泰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攻读双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短期留学和交流;选派320多名学生赴美国迪士尼世界等大型国际企业开展带薪实习、调研;外派70多批次教师代表团赴国(境)外高校进行访问、参会、研修,签署合作协议,开展科研项目。学院已有来自美国、瑞典、西班牙、俄罗斯、委内瑞拉、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也门、约旦、尼日利亚等国家的560多人次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生活。学院每年将为全院学生提供100多个公费留学名额。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着力拓展“3+1”联合培养项目、“2+2”双学士学位项目、“4+N”硕士学位项目等多种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每年仍将选派约200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深造。同时学院还将大力推广跨国带薪实习项目,每年将选派100多名学生赴*开展海外实习和短期游学。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常年开设出国留学预备班及短期外语强化班,为有志出国留学进修的学生提供语言培训,累计有近1,000名学生参加培训。
11、校园文化
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院经常邀请不同领域的学术大师和吉林大学本部的名师来院进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马云、王石、白岩松、鲁豫等多位社会名流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和社会视野。学生在感受浓郁校园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并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12、院士讲座
为塑造学院的学术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知识层次,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学术品位,自2006年秋季学期起,我院开始举办“科技大师系列讲座”,每周邀请一位院士来院讲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的90余位院士光临,并主讲了134场讲座,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院士林”里,院士们手植的红木棉枝繁叶茂,与“校友林”、“国际合作林”、“校企合作林”一道为校园增添了亮丽的风景。2013年9月,以科技大师系列讲座为引领的讲座体系建设成果经学院推荐,参加广东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荣获三等奖。
13、学生获奖
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几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1000多项,其中获得*奖项达150余项。2008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14、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学院已经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300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尽全力促进学生就业。
15、就业状况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珠三角很有影响,2010年学校被评为“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地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2008年首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其中有76%的毕业生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有4.25%的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研究生,6.16%的毕业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2.52%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业。
2009年毕业生人数3085人,总体就业率95%,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0.75%。有31.5%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有5.34%的毕业生在*单位就业。
2010年毕业生3465人,总体就业率96.08%,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3.26%,到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3.7%。
2011年毕业生3728人,总体就业率97.48%,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3.57%,到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2.6%,有125人考上国(境)内外研究生。
2012年毕业生4748人,就业率98.56%,在广东就业的占83%,有139人考上国(境)内外研究生。
2013年毕业生人数6278人,初次就业率98.28%,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6.22%,珠三角九城市就业人数达74.18%。
2014年毕业生6448人,初次就业率为96.81%,其中在广东地区就业占就业学生总数的85%;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占就业学生总数的73%,在珠海就业的有931人。
16、地理环境
学院座落在“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接连。广珠城际轻轨已经开通,珠海直达广州只需60分钟。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动工开建,通车后,珠海到香港的行车时间仅为30分钟。
校园背靠峰峦叠翠的观音山,面对烟波浩渺的南中国海,位于珠海航空产业园之内,靠近国际枢纽海港高栏港,位于珠三角战略发展要地。校园由闻名世界的设计悉尼奥运会场馆的澳大利亚PTW公司按照澳洲滨海建筑风格整体规划设计,环境优雅,椰风海韵,空气清新,风光绮丽,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园地。
17、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珠海·金湾草堂
邮政编码:519041
院办电话:0756-7626292
招办电话:4001800001
上一篇:雷楚雄
下一篇: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