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淅川县

科普小知识 2022-10-07 18:20:52
...

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淅川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淅川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淅川县是全国第一移民大县,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5年淅川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中文名称:淅川县

外文名称:XichuanCounty

别名:丹阳、顺阳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河南省南阳市

*驻地:人民路

电话区号:0377

邮政区码:474450

地理位置:伏牛山脉南麓、豫鄂陕交界

面积:2820.28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南阳姜营机场

车牌代码:豫R

行政代码:411326

1、历史沿革

尧舜时,淅川是舜的儿子丹朱的封地。西周时,淅川是楚族熊绎的封地。春秋时,淅川属于楚国及其附庸国鄀国之地,楚始都丹阳(如今已经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在淅川境内。战国时,淅川西北部为秦国商、于之地,余为楚国丹淅地。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与齐国断交来换取秦国六百里的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然而楚兵却在今天淅川境内的丹水和淅水一带大败于秦军。秦朝时,秦始皇26年设置丹水县,县治今淅川寺湾镇。

汉朝时,西汉成帝初年(前31年前后)刘骜封胶东顷王刘音的三子刘共为顺阳侯,封地位于李官桥镇一带。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刘欣继位,封孔光为博山简烈侯,改顺阳县为博山县,清人王先谦称之为孔光国,属南阳郡。东汉设立顺阳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东晋更名为顺阳郡。北魏置析阳郡,下辖西析阳县和东析阳县,东析阳县治所位于今马蹬镇一带,后改称淅川县。后周并入内乡县。唐朝初,复置淅川县,治所位于马蹬,唐武德三年(620年)设立淅州,辖淅川、丹水、顺阳三县。贞观八年(634年)淅州废,淅川改属山南东道邓州。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淅川由邓州管辖。金朝和元朝时期,淅川并入内乡县,依旧为邓州领地。


淅川县

明朝时,大量的流民涌入淅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仅山西一省饥民,流徙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3月,河南西华人刘通率在淅川的数万流民举行起义。这次流民起义虽被很快镇压,但却引起了当权者的高度重视。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春,朝廷命右副都御史原杰以户部左侍郎巡抚河南,清查吏治,抚治流民。原杰认为内乡县幅员太广,难以控制,便向朝廷建议将淅川从内乡县重新划出单独设县,来管理流民。这一年,明*同意设置淅川县,县城初设马蹬镇。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淅川县城由马蹬再向老城(己被水淹没)迁移。河南按察司事顾以山亲赴淅川考察选点,并作诗《淅阳驻节》。1633年(崇祯六年)10月初2,李自成攻克淅川城。

清朝时,嘉庆七年(1802年),荆紫关镇和内乡县李官桥已成为商业重镇,为加强管理,在荆紫关镇设副将、都司等军事长官;1827年,荆紫关镇增设副将一名,守营千总一名,同时在荆紫关镇南夯建土城,在内乡李官桥镇设千总一员;道光十二年(1832年)淅川县升为淅川厅,设同知;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首领姜太林率部进攻李官桥镇,杀富济贫;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3月5日)太平天国军由内乡攻入淅川,包围县城,数日未克,转而西进,攻占荆紫关镇;1864年3月19日,太平天国军和捻军会师于内乡李官桥镇,附近百姓踊跃投军,两军扩展至10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新任河南巡抚以淅川界连楚、陕,教堂林立,需加强管理为由,奏准淅川厅由道辖厅升为省辖淅川直隶厅,县丞驻荆子关,属河南省布政司。

民国元年(1912年)2月,淅川地方绅士全子杰、金橹樵、宋莲舫等人响应辛亥革命,宣布淅川独立,清王朝

淅川的统治从此结束;1913年3月撤销淅川厅改为淅川县,1915年,淅川桐油、生漆、石棉、金沙参加美国的“*万国博览会”;1923年12月下旬,宝丰土匪老洋人(张庆)攻占内乡李官桥镇,杀害4千余人,绝34户;1929年9月,淅川与邓县、内乡、镇平结为联防,时称宛西联防,即宛西自治;从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途经淅川,到邓淅边界农民武装起义;1940年5月,日军轰炸淅川县城;1935年党组织在淅川建立;为躲避日军侵略,1944年6月初,河南大学迁驻荆紫关镇。

1945年日军大肆侵略淅川,4月2日,淅川县城沦陷,此后*军队与日军激战,4月29日,美国P-15型飞机来淅川协助*军抗击日军,4月30日,*第85军、89军在鹰爪山、霸王寨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历时3天共击灭日军4000余人,8月17日,日军败离淅川。1946年7月,李先念、王震率领中原军区主力部队1.5万多人向陕南挺进,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决定在紫山槐坡一带抢渡丹江。当时丹江正值汛期,江水猛涨,波涛汹涌,李先念、王震等亲自组织试渡。在渡江过程中,由于敌机狂轰滥炸,渡江绳索被炸断,加之浪高湍急,致使300多名同志被江水卷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7年冬,时任*南阳军区“剿共”司令员的陈重华征集万名民工,修筑城防以阻挡人民解放军,进行负隅顽抗。1948年5月,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淅川县城,并设立淅川县人民**,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在淅川长达3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1959年,淅川县在对寺湾、卡房和上集等8处新县城的城址反复比较后,最终选择了距老县城40公里处的上。


淅川县地图

镇建设新县城,*所在地从老城搬迁到今上集镇附近。1960年8月由于丹江口水库蓄水,包括淅川最为富庶的顺阳川、丹阳川和板桥川在内的54.84万亩土地被水淹没,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淅川县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4亿元,而**给予的补偿仅有1.2亿元。

1951年,淅川县西坪镇析出,划归西峡县;西庙岗乡,东乡区析出,划归内乡县;同时并入内乡县的李官桥区。1972年12月,原本属于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由此九重所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九重镇陶岔村划归淅川县,但邓州市保留了渠首两岸100米的管辖权和行政机构管理权。1973年11月29日,宋湾公社瓦庙、太山、袁坪发生因丹江口水库蓄水而诱发的5.1级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在20平方公里震区内,房屋倒塌305间,损坏744间,墙壁裂缝和倾斜的855间,并伴有地面轻微裂缝。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2、行政区划

截止2012年4月,淅川县辖4个乡(大石桥乡、毛堂乡、西簧乡、滔河乡),11个镇(荆紫关镇、寺湾镇、香花镇、九重镇、厚坡镇、老城镇、马蹬镇、上集镇、盛湾镇、金河镇、仓房镇),2个街道办事处(龙城街道办事处、商圣街道办事处)。

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藏42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米黄玉大理石储量全国第一,蓝石棉主要分布在上集、毛堂、西簧一带,全长34公里,另外砂金、石灰膏、石膏、白云岩储量居河南省第一。2010年,经过对内乡县大桥至淅川县上集一带钒矿普查,探明钒矿资源100万吨,提交超大型矿产地1处。据悉,这是河南省目前最大的钒矿矿产地,占河南现有钒资源量四分之一。淅川县11个乡镇有丰富的钒土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层次稳定、易开采等特点,已探明的钒资源量达300多万吨,平均品位1.5%。


淅川县

生物资源

淅川县已形成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香花小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椒5600万公斤,出口美、日、韩、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已形成万只网箱养鱼和亿粒银鱼养殖基地;以花椒、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总面积达47万亩;龙须草种植面积40万亩。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大鲵野猪、果子狸、豹猫、飞鼠、黄麂、锦鸡、雉鸡、鼬獾、猪獾、狗獾等20多种。

水力资源

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淅川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于唐白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其流域涉及厚坡、香花、九重三个乡,处于南阳盆地西部、丹唐分水岭以东,淅川县东南部厚坡,九重两乡的东部边缘与邓县西部平原的分界线上,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下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

4、自然地貌

淅川地形窄长,自西北向东南斜长107公里,中部横宽46公里。地貌高低落差很大,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西北突起、略向东南倾斜的马蹄地形。境内最高海拔1086米(盛湾镇跑马岭,与湖北交界),最低海拔120米(厚坡镇唐庄村杨湾组),平均海拔567.67米。

5、工业经济

全县工业经济工作按照以新型工业化为总目标,以建设全省示范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打造淅铝、淅减、福森、中原轻工四大产业园为重点,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政策驱动、服务推动四措并举,实现快速提升、跨越发展,为建设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工业经济在面临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生态工业建设等诸多挑战和艰巨任务的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沉着应对,审时度势、苦练内功、负重拼搏,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和蓬勃发展气势。

6、文化文物


淅川县

淅川历史悠久,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丹江湖畔下王岗遗址是与龙山文化同时代的人类遗址,县制设立距今已2000多年。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淅川,45位楚王,23位在淅川。淅川文化底蕴深厚,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思想家范缜(《无神论》)等历史名人。淅川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物大县,境内已出土文物9万多件,其中王子午鼎、春秋铜禁等国家一级文物54件。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处(荆紫关明清古建筑群、千年古刹香严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下寺楚墓群、下集新石器遗址等)。下寺的“令尹子庚”墓是河南省近年来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该墓出土的王子午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鼎上的铭文是楚始都丹阳在淅川的有力佐证。1992年,第四届全国楚文化学术研究会在淅川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淹没区有价值文物点169处,其中地上文物点11处,地下文物点158处。2005年以来,先后有85个省内外发掘单位进驻淅川,对南水北调库区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97625平方米,清理出各个时期古墓葬700多座,发掘出土文物5万多件,其中修复整理17344件,有待修复整理3万余件。“淅川锣鼓曲”、“丹江号子”2010年被省*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蛤蟆嗡”、“范蠡传说”2011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图书馆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3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河南省先进图书馆”。县文化馆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13年被省文化厅评为“2012年度全省先进文化馆”。“渠首情”社区文化活动2013年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

7、科技概况

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淅减、福森),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淅减、福森),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淅铝、淅减、福森)。2011年,淅减与国家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合作的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级验收。炎宁胶囊、红旗捷达减振器、高温高压三偏心硬密封蝶阀等10余个产品为高新技术产品。

8、所获荣誉


淅川县

1997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2005年以来连续9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2007年以来连续3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07年荣获“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先进县和示范县”,2009年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荣获“全国试点移民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2011年以来连续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2014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9、历史地位

淅川古为商於之地,历史上的荆紫关镇曾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京汉、陇海铁路未修前,淅川是连接东南与西北诸省的商业通道,沿丹江北上可达秦川,南下可抵荆襄直达武汉。由于位置特殊,历代统治者均在此设置高规格的行政管理机构,北魏始置淅川县,后几经兴废,至明成化六年(1470年)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清道光十二年(1832)、光绪三十一年(1905)两度升格为直隶厅,1913年3月撤厅改县,1948年5月解放。

10、优名特产

丹江鱼

丹江鱼是淅川的一个名牌水产品。主要鱼类有;鲤、鲢、鲫、鳊、草、鲇等,生长在丹江库区,味道鲜美且无污染,可谓绿色食品。

大石桥莲菜


大石桥莲菜

在大石桥乡的丹江北岸,由于水质土壤所含有机物及无机物种类特殊的原因,所生长的莲菜色鲜、质脆、味甜、汗多、渣少、且比其它处莲菜多一个孔,系豫鄂陕一逞名食之一。据传,在清代曾做过"贡品"。

香花辣椒城

香花镇位于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西侧,以镇中心的香花辣椒城为核心。辣椒城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近9万平方米,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84米,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一字排开的四大城门均为仿古式建筑,雍容华贵;城内建筑布局合理,设计新颖;赏心悦目的花园式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商贸、洽谈、交易场所。 

香花小辣椒是1978年从日本枥木县三樱市引进的原种,后经过培育,更加优良。1993年因其色泽鲜、皮肉厚、辣味浓、油分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定名为“香花小辣椒”。

目前,这种辣椒已发展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品质最好、品牌最响、最具区域优势、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的南阳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产品之一,也是深圳、天津、广州等口岸的免检产品。

辣椒城建成后,因其优美的环境、繁盛的商贸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四川、湖南、广东、贵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省市、130多个县市近150家客户在这里开店经营。它还带动了淅川县域内乃至周边邓州市、内乡县的小辣椒生产和加工,使其种植面积及质量大幅度增长和提高。

辣椒上市旺季,日客商流量达2万余人,年吞吐辣椒10万吨,成交额达5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干椒还飘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菲律宾、东南亚、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饮誉海内外。

11、风景名胜

丹江

丹江,古称丹水、淅江、粉青江,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全长384公里,淅川境内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616平方公里,流经荆紫关、寺湾、大石桥、滔河、老城、盛湾、马蹬、仓房、香花、九重等10个乡(镇)。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的水源地,于1969年建成蓄水,横跨豫、鄂两省,现有的库区水面为745平方公里(128万亩),库容174.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水位将升至170米(高于“三峡大坝”的蓄水位156米),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

古时,丹江系“上通秦川、下达鄂渚”的主要通道,为我国南北水路交通的主要枢纽。丹江航运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初期,繁荣于魏晋,鼎盛于明清至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通车前。后因河床抬高,河道徙移,舟楫不行,水运渐衰。

1973年,丹江水库达到大坝设计水位157米高程,库内呈现出“高峡平湖”的景观。水面最阔处为原李官桥一带,东西宽20公里;最窄处为丹江小三峡峡谷地带,仅60余米;最深处在太子山以下省界一带,达80余米;库水最高温度27℃,最低温度4℃;库区四周群山耸峙,湖光山色,碧波万顷;丰富的库水,为发展旅游、养殖、水运、灌溉等开辟了广阔前景。

渠首

"美丽丹江一线牵,北京淅川心相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淅川与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水利工程史干渠最长、调水量最大、投资最大、水质最优的饮用水工程将从这里开始,为京津地区输水。渠首闸雄伟壮观,总干渠斗折蛇行,“天下第一渠首”是观瞻调水工程、饮水思源游的绝佳去处。

驻马山


驻马山风光

驻马山景区位于淅川县金河镇西北部,距县城3公里,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景区紧靠县城灌河游览区,拥有修仙崖、关爷泉、饮马泉等众多景点,集生态观光与宗教朝觐两大功能于一体。核心景观关帝庙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是淅川县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每年上山朝觐的香客达20万人次。目前已聘请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了景区发展规划,完成了门景广场、祈福广场、两座仿古石雕山门、350米上山步道、道观建筑群东西偏殿等工程建设。下步规划建设宗教朝觐区、特色农业观光区、山体野趣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等项目。

法海寺

国家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又名山乍山客寺、俗称大寺。位于荆紫关东北五公里处。法海寺始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由西峰禅师所建。法海寺三面环山,前面为悬崖绝壁,整个地形恰似一个莲花宝座。传说,法海寺曾出现过佛界信徒梦寐以求的山乍山客天灯。景区内有绝壁飞瀑、古栈道、千佛洞、万佛洞、八棱泉、古寺院、古竹林、猴山等景点二十余处,是朝圣寻幽、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坐禅谷

坐禅谷在丹江水库西岸,因唐朝慧忠国师常带领弟子在此静坐参禅而得名。坐禅谷是一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融佛文化、山水文化、古山寨文化为一体的山水峡谷精品,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由“彩虹随人走,佛光伴人你行”宽达百米的的佛光瀑,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的面壁崖,有险峻奇秀的通天洞...既是探险、科普、考古的理想之地,优势寄情山水、放飞心情的最佳选择。

香严寺

香严寺位于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中,始建于唐代,与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河南四大名寺,距今1300多年,香严寺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

香严寺原有上、下两禅院,鼎盛时有各类建筑470余间,有“千顷香严”之称。下寺于1978年淹没于丹江水库,现仅存上寺,坐北朝南,东依龙山,西连虎山,南对面山,背靠清风岭,四周峰峦叠翠,碧水缠绕,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泉水叮咚,是“深山藏古寺”的真实写照。寺内主体建筑有石牌坊、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等,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砖雕、木雕、石雕和大雄宝殿内保存的中原最大原型壁画,被称为“三绝一宝”;寺里的三大奇观“美女抱将军”、能识善恶的痒痒树、“灵气宝地”,与寺外的一柏单八榆、一柏一石一座庙、双石洞、珍珠泉、百亩竹园、塔林、迎宾桥等各具魅力,是游人朝圣崇佛、寄情山水、生态休闲的一方净土。

荆紫关

荆紫关古镇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距淅川县城75公里,有"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荆紫关兴于汉,发展于唐,极盛于明清。现存明清五里长街,有房舍2200余间,店铺700余间。著名的建筑有荆紫关关门、山陕会馆、平浪宫、万寿宫、禹王宫等古建筑。位于荆紫关北部白浪街中心的三省界碑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游人至此,无不投足一试。

八仙洞

八仙洞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水库东岸,距淅川县城四十公里。形成于寒武纪,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该洞传说八仙曾在此修炼。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等景点,既有南方溶洞之高大雄伟,又有北方溶洞神奇形象之特点。洞内采用声光电一体化技术,使溶洞绚丽多彩、仙雾缭绕、若隐若现,犹如进入梦幻仙境,令人留恋忘返。


淅川县

神仙洞

神仙洞位于淅川县金河镇杜湾村空穴山上,距县城15公里,距离楚始都丹阳马蹬4公里,距离丹江小三峡15公里,沿丹江顺水直下20公里即可进入丹江水库中心游览区。神仙洞融山、水、洞、位于一体,渗透了众多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据考证,神仙洞发育于二叠纪地层,是以中轴线为主对称发育的多层次、大空间(最大空间处水平面积800多平方米)、景点立体布局(即石壁、空中、地面),形、色、间俱佳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远古时代猿人居住的痕迹,据资料显示,神仙洞在唐朝时代,洞口建有五龙观,洞内香烟丰盛,开发过程中挖掘出近10方纸灰,与当时的太山廊、金灯寺、龙泉观互为相应。洞外有五条土岭,传说为五龙环绕保佑神仙洞,洞内有四殿、四宫、六洞二厅和一法堂,景观十分奇妙。

12、历史名人

古代名人

范蠡,“商圣”、春秋末年越国政治家。

范晔,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巨著。

范晷,字彦长,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

范汪,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东晋著名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

范宁,(公元339年-401年),东晋著名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缜,(约450年-515年),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范传正,字西老,经史学家、诗人,与李白有通家之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甲戌科陈讽榜进士第二人。

彭凌霄,(1560年-1628年),明代礼部侍郎,诗人。

李蓘,字于田,号少庄,明朝翰林院检讨、诗人、书法家。

李荫,字于美,号岞客,明朝户部主事

现代名人

宋育英,全国政协常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北省政协主席(正部级),曾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

左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副部级),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

侯淅珉,现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原国家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

王江渝,*北京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委副校长,负责校(院)全面工作。

贾跃,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于淅川,1948年跟随中国*迁台,是*较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诗人。

董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项目中,以62.99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淅川县荆紫关镇人。

白国伟,中国励志派草根明星,1974年生于淅川县滔河乡姬家山村。

13、友好城市

湖北省钟祥

河南省中牟县新郑市

上一篇: 南阳市卧龙区

下一篇: 南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