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鹿门山

科普小知识2022-10-07 19:12:35
...

鹿门山在鄂西北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后人谓之“圣山”。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同是文化名山的岘山隔江相望。与环抱四周的狮子、香炉、霸王、李家诸山各具雄姿,共同构成了圣山之风景。

中文名称:鹿门山

外文名称:lumen

原名:苏岭山

别名:圣山

所属地区:襄阳市襄州区

地理位置:鹿门山半山腰的鹿门寺

著名景点:八角井

1、山脉简介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同是文化名山的岘山隔江相望。与环抱四周的狮子、香炉、霸王、李家诸山各具雄姿,共同构成了圣山之风景: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女,云遮雾绕,忽隐忽现:直叫人心驰神往,想投入其怀抱。近观诸山,狮子山秀、香炉山幽、霸王山雄、鹿门山峭、李家山旷,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飘香、云雾缭绕的仙境。

2、历史沿革


鹿门山

  汉光武帝刘秀慕名而来,留下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据清同治本《襄阳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公元25-56年),帝与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后来,庞德公不受刘表数次宴请;携其妻栖隐鹿门。因此山东麓遂建有庞公祠。又由于孟浩然、皮日休效法前贤,山上有孟浩然归隐处和皮日休书屋。所以唐以后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坐落于鹿门山半山腰的鹿门寺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无数海内外香客云集于此,佛光高照。原先的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古朴雅致,蔚为壮观。故历来常有名僧如处贞、丹霞等来此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至1117年)最为兴盛:当时有佛殿、僧寮、斋堂、方丈室共560余间。

鹿门山位于襄阳市襄州区城东南15公里的东津镇境内,为国家森林公园。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鹿门山峭壁苍翠,景色幽丽。此寺兴盛时,有佛殿、僧寮、斋堂、方丈室等约500间,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后几经损毁,1980年始逐步修复。现有鹿门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龙头池等景点。鹿门山是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汉末名士庞德公不受刺史刘表数次宴请,携家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唐代诗孟浩然官场失意幽居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学家皮日休也曾忿栖鹿门山……。因此,人们世称"鹿门高士傲帝王"。后人在山上曾建许多纪念性建筑,但现又存"庞公制药洞"、"浩然亭"、"三高祠",以及宋、明、清碑刻百余块,记载着鹿门高僧名士事迹及兴废始末。鹿门山及附近岗峦上,还建有山门翠微、诗家遗风、鹿门隐居、沙丘点兵、香炉秋红5个景区,共32个景点。

3、历史文化

白居易诗作


鹿门山诗作

  白居易在《游襄阳怀孟浩然》诗中说:“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李白诗作

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同时代著名诗人共同崇拜和赞美孟浩然的诗品和人格,实属难得。而要想真正体会孟浩然这种境界,恐怕得常游鹿门山才是。

杨威赋作

鹿门山赋/杨威


留别王维-孟浩然

  穷林大泽,羽鳞遂性之场;冥岩幽壑,隐沦适志之地。空闻阆丘蓬岛,象外之蕊宫孰见?但见襄阳汉津,区中之鹿门贤栖。山灵入梦,花径存光武之石;云树迷烟,风物著荆楚之野。

观其玉岫遐标,碧岑轩峙。横积翠于遥空,带长流于大野。丰草茂树,郁苍岩岭之上;淙溪飞瀑,流响林谷之间。霜岚朝浮,既连前浦之云;氛霭暮兴,还笼远江之水。砌红堆绿,迟日临而鲜茂;秋水长天,爽气拂而澄朗。石台晚来,睇霞外之鹜飞;松磴晓开,听云间之鹤唳。几处风亭,送目有七泽之景;何年菌阁,放眼睹九派之分。喧寰非远,胜气常清。林动清籁,鸟传幽鸣。契高流绝尘之怀,悦仁者乐山之性。

是以庞公却辟,携妻孥而来征;鹤岭采药,安岩扉以托迹。迷花醉月,孟夫子之清芬不坠;浅酌闲吟,皮逸少之幽迹堪寻。并能遗轩冕,蹈冲虚,去纷纶,味玄旨。谢尘役于襟怀,脱俗囿于形表。百叶慕其素风,千祀尚其景行。

日迈月征兮人物尽,古往今来兮世情迁。钱塘鹤影,孤飞林氏山上;秦关凤鸣,独唳嬴家楼头。殊观依然,不改林泉之色;胜情邈矣,难寻丘壑之主。怀幽人之清致,慨尘区之浮情。烟汀晓望,思结白鸥之盟;明月夜照,潜入黄鹤之梦。

4、景点介绍


鹿门山

  鹿门山主要景观:瀑雨池,龙头,天井,八卦池,万年龟,庞公地王洞,孔明拜堂,孟浩然隐居遗址,孟浩然生平介绍陈列室,鹿门寺大殿,望江亭。

八角井

在鹿门寺后200米远的山腰处有一口井,因井门曾砌有八角围栏,故称八角井,又称八卦井。井中之水:无论天干地旱多么严重,始终保持一样的流量,实在神奇。井中泉水往下暗流20余米,又汇一泉称天坑,也称天井。此井为一自然竖井:深约2米,井口直径约一米。再往下暗流,经一天然石洞,洞内多钟乳石,有一大石块向外伸出尺许,泉水顺此石突然悬空倾泻,散如珠,垂如帘,称暴雨池。泉水再流至寺门前,从两个石雕的龙口中喷入灯公洗钵池(又称龙头喷泉),流泉昼夜不停,相传:孟浩然就是常饮此泉,又接山中灵气,才有盖世之诗情。

鹿门寺

山上有座鹿门寺,据当地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部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纪念,后来山以寺名,得名鹿门山。山上另有暴雨池、天井、八卦池、龙头、万年龟、庞公地王洞、孔明拜堂、孟浩然隐居遗址等景点,这些景点和鹿门寺一起组成了海内外闻名的文化旅游区。游客上山时,可尽情品味"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鹿门山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当年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求教,都跪拜在庞公榻前,其虚心为学之状,令后人敬仰。庞公还常邀其侄儿"凤雏"先生庞统、"卧龙"先生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

鹿门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天兰丽质,风情万种。它又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的神笔,将它描绘得清美如画。不,是它哺育了大诗人孟浩然,也将众多的文人雅士之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极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游鹿门不果后,发出了"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感叹。他是为未能目睹鹿门山的秀丽风光和名胜古迹而遗憾,抑或是为无缘感受圣山陶冶性情而惋惜。

5、周边景点

抱璞岩


鹿门山

  抱璞岩在南漳县城西去约75公里的巡检乡。荆山脚下,有一个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崖头,高百仞,峭壁如屏,人们称它“抱璞岩”。抱璞岩四周峰峦俊秀,松柏葱郁,满目苍翠。岩下清泉成溪,昼夜不止。相传卞和得玉璞于此。如今立足岩上,微风佛面,松涛呜咽,如闻卞和当年泣玉之声,顿生怀古思贤之情。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此得一璞玉,献予楚王,未被接纳,反诬玉为石,处以刖刑。卞和在此抱璞而泣,后感动楚王,使人剖璞得玉,琢制成壁,名“和氏璧”。岩即由此得名。岩高百仞,峭壁如屏,上凿“玉印岩”三字,字径3尺,笔力苍劲。下有天然石室,高6丈,阔5丈,深4丈。内原供卞和像,像前竖石碑数通,其中最早的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所刻。室右壁有方形石穴,传系卞和取玉旧迹。由此岩再上百余步,有一石洞,可容200余人,洞顶上有池,周40余步,池旁有卞和庙,传为卞和住宅旧址,岩东有卞和墓。唐宋以来文人至此多有题咏。

在襄樊市襄阳城东南隅。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统元年(1436年)襄王来瞻塔,自长沙徙封是邑,营造宫室,此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宽26.2米,厚1.6米,系仿木结构,面阔3间,均以汉白玉镶边。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左右各刻巨龙飞舞于“海水流云”之间。四周边框精雕小龙64条,姿态各异。影壁造型庄重,雕刻华美,风格豪放,生动雄伟,是石刻中珍贵的艺术品之一。王府旧址上,现已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着襄樊市及所属各县出土的文物。

水镜庄

位于地漳县城南,是三国名士司马徽隐居之处。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故称山庄为水镜庄。据南漳县志记载,水镜庄于清朝乾隆年间得到重建,抗日战争时期遭到破坏,1987年修复,并正式建立了水镜庄风景区管理处。景区内设有荐贤堂、水镜祠、草芦、白马洞等主要景点14处,现已初具规模,既同南漳西南的玉印岩遥相呼应,又与襄樊隆中相连一体,形成了古三国旅游线。水镜庄依山面水,风光绮丽。庄前的蛮河弯弯如带,飘飘东去;庄后的玉溪山,山势陡峭,森林繁茂,雄伟壮观。水镜庄风景区内有奇特的石壁长廊、天然旱瀑,有神奇的白马洞、老虎洞、四门佛洞、隐龙洞、有鬼斧神工的神秘谷,有冬暖夏凉终年流水不断的长渠大河,已成为游览胜地。

多宝佛塔

距隆中一箭之遥,有一座寺庙,叫广德寺。它离山不远,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南望,是巍巍清山,北眺,是滔滔汉水。寺院方方正正,四外有整整齐齐的护寺河,除东山门外,别处进不了寺院。这恐怕是其它很多寺院所没有的。此寺以刹深殿高而著称于世,更以颇具特色的多宝佛塔而名闻遐迩。穿过巍峨的方丈殿,一出后门,独具特色的多宝佛塔便呈现在眼前。它通高十七米,分塔座、塔峰两部分。塔座高7米,成八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一券门,并有甬道入内。座上建5塔组成完整的塔群,主塔为典型的喇嘛塔,高10米,围绕喇嘛塔建有4座六角形密檐攒尖顶式砖塔。整个佛塔上下内外共嵌石雕盘坐佛像45尊。塔弯有古银杏树一株,高30余米,4人合抱。明嘉靖年间曾被襄阳王赐以“大将军”封号,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更立“感应大将军树碑”。古树奇塔交相辉映,蔚为壮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家池

位于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又名高阳池,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长60步、宽40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故称“高阳酒徒”,因此有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晋以后,习家池曾一度荒废。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曾加以修缮。明正德年间,抚民副使聂贤重修。明嘉靖时副使江汇又建飞凿齿、杜甫两公祠。后又多次重建修葺,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这里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现在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

在襄樊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传为晋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夫人城

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上一篇:恒山

下一篇:六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