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数学家——关肇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数学家。你对他们了解多少?让我们来看看关于他们的故事。
中国古今数学家——关
关(1919 . 2 . 13-1982 . 11 . 12)中国数学家,生于北京。原籍广东省南海县。他的父亲关早年留学德国。回到中国后,他做了多年的铁路工程师,于1932年去世。我的母亲陆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关死后,他的母亲用微薄的收入抚养关和他的兄弟姐妹。解放后,关一直致力于照顾母亲,直到1967年去世。关于1959年1月与刘翠叶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刘翠叶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关1927年进入北京培华中学附属小学学习。1931年,他进入了由英国人管理的崇德中学。学校对英语有严格的要求,管的父母从小就学习英语和德语,为将来掌握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6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转到燕京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他在燕京大学教书(后来移居成都)。参加成都教授协会,担任学生进步组织的导师,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
1946年春,他从成都回到北平(北京),不久从燕京大学转到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1947年,他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由国民*派遣到法国学习的中法交换生。名义上,他去瑞士学习哲学,但实际上他去巴黎大学庞加莱学院学习数学。他的导师是著名的数学家弗雷歇,普通拓扑学和泛函分析的创始人。他于1948年加入革命团体“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是该协会旅游和法律分会的创始人之一。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时,他毅然决定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他于12月回到了祖国。他热情地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他立即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协助郭沫若院长规划学院的设立,确定学院的方向、任务和制度,组建学院图书馆,担任图书馆管理处处长和编译局局长。1952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在数学研究所从事数学研究。他曾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副主任。他还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原子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自1952年以来,他还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他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学术顾问、该所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顾问和研究员。他也是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的副组长和自动化学科组的成员。曾担任北京数学学会主席、中国数学学会秘书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与系统科学与数学》主编或主编。1980年,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并担任该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席。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科学系的成员。关长期从事泛函分析、数学物理、现代控制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绩突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获国家科学会议奖,198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十几项科学研究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管参与的“建兵一号返回卫星和东方红一号”项目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他本人也获得了“科学技术进步”奖章。
关从事功能分析、数学物理和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并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首先,最速下降法和单调算子思想
关在《数学学报》1956年第6卷第4期发表了题为“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的最速下降法”的学术论文。他首次将梯度法(也称为最速下降法)从有限维空间扩展到无限维空间。此外,类似于线性问题,其退刀速度符合等比级数。该方法可用于求解一些非线性积分方程和一些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单调算子的概念,比国外学者早了四五年。单调算子的概念是在1960年由zarantonio和E.H.Zafantonello,G.J.Minty首次提出的。单调算子是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单调算子理论已经成为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力学和物理学中的许多非线性问题。
二、激光问题的数学理论
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关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中国科学》第14卷第7期(1956年)发表了学术论文《关于“激光理论”中积分方程非零特征值的存在性》。在这篇文章中,他利用泛函分析工具,在很弱的假设下,以很短的时间证明了激光理论中一般形式的具有非对称核的线性积分方程非零特征值的存在性。这一结果受到了国际关注。被国外书刊广泛引用,如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72年出版的《线性积分方程分析》一书被详细引用。
上一篇:中国古今数学家——华罗庚
下一篇:中国古今数学家——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