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农民教授”朱有勇:把科技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科普小知识2022-10-16 20:56:16
...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科技扶贫研究院”门前,络绎不绝的“学生”前来报名免费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贫穷的拉祜族人,他们已经归档了卡片。他们想去“学院”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教他们如何种植土豆。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朱先生来到我们浩智坝不到一年,我们的收入翻了两番。”

朱有勇1955年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农民的孩子到工程学院的院士,朱有勇都在田里写论文,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教授”。

“农民教授”朱有勇:把科技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朱有勇(人民网)

在过去的30年里,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使数亿农民受益。他们开发的“水稻病害遗传多样性控制”技术已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6000多万亩,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开发的“作物病害物种多样性控制”技术已在国内外3亿多亩旱地作物上得到应用。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增加20%~30%的产量。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项目的实施,朱有勇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

冬闲田马铃薯种植规模已超过200万亩。

2015年,朱有勇接待了一个援助与缅甸接壤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穷人的特派团。澜沧县是拉祜族的聚集地。由于拉祜族属于直接交叉民族,该地区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缺乏语言是朱有勇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他们大多不懂汉字,也不懂中文。我们已经进行了半年的调查,并将在2016年开始在田间手拉手训练他们,教他们如何种植庄稼。”朱有勇认为,澜沧县具有耕地面积大、人口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澜沧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农民在雨季在地里种植水稻,而大部分土地在旱季闲置。了解情况后,朱有勇鼓励当地农民利用冬季休耕地种植土豆。

“农民教授”朱有勇:把科技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实地朱有勇(丝绸之路珍珠网)

“种植土豆最怕下雨,而且容易生病。它只能种植在无霜的炎热地区。澜沧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开始在当地组织科学种植马铃薯的培训,为18至60岁的农民提供免费课程。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山、整地和施肥。“在学习了这一阶段的内容后,我们会给学员一英亩的马铃薯种子,让他们按照我们教的方法把它们带回去种植,这样成活率会更高。”第二个训练阶段主要是解决马铃薯种植后的除草和追肥问题。在马铃薯收获前,学生还将接受第三阶段的培训,包括挖掘、分级、包装、销售等。如果土豆亩产量达到2.5吨,完成培训的学员被视为合格,如果亩产量达到3吨或以上,则被视为优秀。他们最终将获得“院士工作站培训证书”,该证书含金量高,可由银行抵押。“我们还对土豆做了比较。谁种了我们路上最大的土豆,谁就得到1万元的奖励。”

在朱有勇和他的团队的技术指导下,最大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冬闲地里种植的重量为5公斤,一个农民一个冬天的收入为1万元。澜沧县的马铃薯是在12月种的,3月收获,而当时其他地区的马铃薯还没有上市,所以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销售了。说到这,朱有勇自豪地说:“我们的大部分土豆都销往北京。你吃的醋土豆丝是我们五分之四的土豆做成的。”

据了解。到2108年,澜沧县冬闲田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产量相当于荷兰。

松木三七产量高,科技扶贫效果好

澜沧县位于横断山脉女山系南段。山峰纵横伸展。在8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中,98.8%是山地和半山地。“竹篱房子四周都是风。三脚架支撑着锅。房子里有几袋玉米。这是他们的全部财产。”朱有勇告诉记者,他在实地调查期间在农民家中看到的情景至今仍深深伤害着他。朱有勇决心想办法帮助山上的农民脱贫致富。

澜沧县森林资源丰富,松林20万亩,人均1000亩左右。因此,朱有勇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开始在松林中试验种植三七。三七怕光,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目前,三七的人工栽培大多采用建造大棚的方式。不能自动调节环境的温室栽培通常会带来各种疾病,杀虫剂也会随之而来。此外,施肥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环节。农业残留物、重金属和“数量增加和质量下降”已成为三七产品中的主要现象朱有勇告诉记者。

朱有勇巧妙地利用贫困地区的松林资源,试图为三七的产业化发展找到一条新路。“我们将把森林里的腐殖土收集起来,并把三七放进去,这样中医就可以回到偏远的山区和森林里。不使用杀虫剂或肥料,不会导致土地富营养化。两年内,每亩森林可以收获60~70公斤的农作物。”据了解,天然无污染三七的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卖到5000元/公斤。

据朱有勇介绍,在松林下种植三七的成本相当高。目前采用合作经营,采用“企业投资承销+贫困户出资”的运营模式。农民将松林承包给企业。除了合同成本,三七每年都可以分红我住的村子里有73个拉祜族,其中70个是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我们鼓励他们去工作,给三七种植地除草,每月每亩支付1000元。"

当地村*告诉记者,在朱院士的帮助下,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提高。“房子已经变成了瓦房,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许多人买了摩托车。”

现在,朱有勇已经在澜沧县的农村生活了半年多。他笑着说,“我是一个从耕地里出来的农民。现在我很高兴回到土地和乡村。和农民一起工作,喝大碗,吃大块肉,真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